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山高水长——回忆父亲聂荣臻》是聂荣臻元帅的女儿、解放军中将聂力回忆她的父亲光辉一生的纪实文学作品。作品以女儿的独特视角,叙述了父亲戎马倥偬的战斗岁月。
从早年漂洋过海,到法国勤工俭学,回国后投身北伐,参加南昌起义,聂荣臻从此四处征战。他曾在上海、香港从事秘密地下工作,在红军长征途中打先锋,在抗日战争最艰难的时刻,他为创建晋察冀敌后抗日根据地,作出了特殊的贡献。新中国成立后,聂帅又为国防科技事业,特别是“两弹一星”的研制殚精竭虑、鞠躬尽瘁。本报在此摘要刊发其中片断,以飨读者。
奉命开创敌后根据地
晋察冀这个地名,年轻一代的人可能对它已经很陌生了,年纪大的人,应该是比较熟悉的。晋,就是山西省;察,是察哈尔省,旧省名,首府是张家口;冀,就是河北省。晋察冀,就是这三个省交界的这一大片地方。
在中国革命的早期,由于弱小的革命队伍需要发展,只好往偏僻的地方钻,几省的结合部往往是敌人力量的薄弱地带,所以这些地方就容易成为革命力量的温床。
这个地区的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它的核心区域位于平汉(北平至汉口)、平绥(北平至归绥)、正太(正定至太原)、同蒲(大同至蒲州)四条铁路之间,它像一把尖刀插向敌人的心脏,直接威胁北平、天津、保定、石家庄、太原、大同、张家口等敌人的战略要点。有了它,就可以拖住敌人。
晋察冀边区,是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创建的第一个敌后抗日根据地。父亲的命运和晋察冀的命运是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的。
1937年9月24日,也就是平型关战斗打响的前一天,毛泽东发给八路军总部的电报中说:“山西地方党目前应以全力布置恒山、五台、管涔三大山脉之游击战争,而重点在五台山脉。”
10月20日,毛泽东又发出一封重要的电报,指出:敌占太原后,战局将起极大极快之变化,第115师等部和八路军总部有被敌隔断的危险。因此,拟作以下部署:留115师独立团在恒山、五台山地区坚持游击战争,115师主力转移到汾河以西吕梁山脉;总部应该转移至孝义、灵石地区。根据毛泽东的这个电报精神,中央决定,父亲留守五台山地区,创建晋察冀抗日根据地。
当时,115师的师部离总部很近,父亲担负这一重任是在五台南茹村由朱德、彭德怀、任弼时等当面告诉他的。随他留下的部队除了独立团,还有骑兵营、八路军总部特务团一部,加上其他一些小单位,总共3000人。
对于父亲来说,这是一次重要的转折。在这以前,他一直跟随在中央和毛主席身边,带的是主力部队,打的是主攻。可现在,他要孤悬敌后,独当一面了。受命的当天夜里,他久久无法入睡。他本来早就不吸烟了,这时又把烟斗翻了出来,一个劲地吸。
娘子关失守后,战局急转直下,日军疯狂扑来,太原危在旦夕。夜色下,115师主力向南开拔,父亲与罗荣桓等老战友话别后,久久地望着自己的老部队消失在山边尽头。
太原城陷落了,各路人马远去了,在山西北部响了两个月的隆隆炮声停息了,日本鬼子占领了他们想占领的地方。父亲他们留下来了,他的手下只有3000人,而他们的周围全是正在势头上的日本鬼子。
他们能不能生存下来?能不能立住脚?能不能有个大发展?当时有很多人心里是没底的,父亲与主力分手后,他在五台山上写下了两句话:“为保卫祖国而奋斗到底,誓与华北人民共存亡!”
11月7日,晋察冀军区在五台县石嘴的普济寺宣告成立,父亲首先宣布中共中央军委的命令:军区由他任司令员兼政委,唐延杰任参谋长,舒同任政治部主任,查国桢任供给部长,叶青山任卫生部长。这几个人便是晋察冀的老班底。
中共中央和毛泽东一直关心着悬在敌后的父亲和他的3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