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僻民顽,官难遥制,盗贼出没,数被劫杀。乞于姜家畈设县治,保障地方。”
从这个呈文中“地僻民顽”四字,可见民风彪悍之一斑。

湖北省红安县是中国革命“ 黄麻起义”的发源地,是红四方面军的诞生地。每天到红安烈士陵园参观学习的人络绎不绝。 中新社发 明璞 摄
事实上,正如优胜劣汰,战争涉及生命,恰恰是真正检验智慧的标尺。1984年4月,李先念在红安和当地干部闲谈时说:“那时我们什么也不懂,也不知道什么叫马克思,但是有朴素的感情,就是地主阶级不好,你要杀我呢,我就非杀你不可,杀两个我就赚一个。”就是这个“朴素”的生存,使他在战场上神鬼莫测。李先念在1946年曾被中共临时授予陆军中将衔,建国后辞掉大将衔不受。在解放战争组织中原突围前夕,李先念令一个旅留在司令部,佯装无行动,美方代表白罗素上校为了摸清中原军区真实情况,提出要见李。李在前线接报火速赶回司令部,按规定时间接见了美蒋代表和中外记者,还在当晚设宴款待。饭毕星夜赶赴前线,发出总攻命令,一举撕开突破口,从西面平汉线全部突围。白罗素上校得知,大惊失色,坚决认为李不可能有分身术。“中原突围”被史学界公认“拉开了解放战争的序幕,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毛泽东专电李先念:“整个突围战役是胜利的,敌人毫无所得,你们这一行动给反动派以极大震动与困难,故你们的行动关系全局甚大。”
红安自然条件落后,但是这里有读书的传统。在解放以前,红安稍大一点的村子,都有私塾。只要不是360天天天挨饿,家长都会送孩子读书。在红安籍贯的将军中有“农脚子”,也有上过黄埔军校的。没有文化的将军在战争年代利用空闲也在拼命学习。这后来被人总结成是“为什么很多红安将军后来都成为国家领导人”的原因。
将军反哺红安
红安县城关口矗立着一块巨型招牌,写着徐向前元帅的题词——“两百个将军同一个故乡。”徐向前元帅是山西五台人,但他的革命生涯却是从鄂豫皖开始的。在肃反中被张国焘杀害的红安女红军程训宣就是他的妻子,徐帅对红安有很深的感情。
徐帅如此,红安籍的将军们几乎都尽最大努力帮助过家乡。
1981年,时任兰州军区司令员的韩先楚回到家乡红安上新集镇。时值隆冬下雪,他去乡亲家串门,看到屋里黑咕隆咚、冷锅冷灶,人穿的衣服单薄,被子千疮百孔,就立刻让秘书给兰州军区打电话传达一个特殊命令:火速往红安调拨5万件旧军大衣。当秘书询问他这笔钱从哪里出时,韩先楚火了:“没地方出,从我的工资里扣;我死,再扣我儿子的、孙子的!” 秘书打完电话,将军心平气和地对他说:“你晓得不?红安在革命战争中死了多少人?1949年解放后统计人数33万,有14万人在战争中牺牲和遇难。红安过去叫黄安,红安的‘红’字是十几万红安人的血。在革命战争年代红安人民把最后一碗水、最后一尺布、最后一双鞋、最小的伢子都奉献了革命,5万件旧军大衣算什么,他们早就有权利过上好日子,我们愧对父老乡亲!”
在红安的李先念纪念馆,存放着一封信,是李先念临终前写给铁道部和国家计委有关领导的。这封信的大意是:我们发展经济不要忘记老区,无论从哪个意义讲,铁路线也要把红安挂上。信中说的铁路线就是当时要兴建的京九线铁路。这样一来,就得到了有关部委的大力支持,敲定了这个方案:绕道17.5公里。建成后笔直的京九线在安徽阜阳拐了一个弯,拐进了大别山的腹地,通过了红安境内。这是李先念为红安家乡做的最后一件事:写此信后一个多月,他就逝世了。1995年红安铁路全面动工,但资金不足,这时红安籍将军陈锡联又给铁道部长写了信,并在红安的一份报告上作了批示,问题很快得到解决。1996年中央电视台推出《大京九》大型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