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红安县是中国革命“ 黄麻起义”的发源地,是红四方面军的诞生地。每天到红安烈士陵园参观学习的人络绎不绝。 中新社发 明璞 摄
从1927年的黄麻起义到今天,“共和国第一将军县”——湖北红安县走过了80个春秋。
这块神奇的土地,在中国革命的洪流中走出了两位国家主席,诞生了三支工农红军队伍,孕育出223位将军。他们都是立党、建军、治国的铮铮“脊梁”,他们的丰功伟绩光照千秋。这是中国历史的奇迹,也是世界历史上的奇迹。
140000、30000、600、100,这组依次递减的数字,浓缩着湖北红安县非同寻常的历史:从1923年到1949年,全县有14万人在革命战争年代献出了生命,在3万多名参加革命军队的红安人中,仅幸存600多人,其中有100多人建国后在全国各地、各条战线担负省军级以上领导职务。
在这块土地上,诞生了董必武、李先念两任国家主席,走出了韩先楚、秦基伟、陈锡联等223位将军,是全国将军人数最多的县,是名副其实的“共和国第一将军县”。
《民主与法制时报》记者从红安县党史办获悉,截至今年7月中旬,健在的红安籍开国将军还有7人。他们是:王诚汉、罗应怀、贺健、殷国洪、汪运祖、张志勇、江腾蛟。
黄麻起义的果子
“小小黄安,人人好汉。铜锣一响,四十八万。男将打仗,女将送饭。”这是一首在大别山区流传很广的民谣。黄安即今天的红安,是黄(安)麻(城)起义的策源地。
“当到达护城河边时,我们这群小孩跟着大人喊口号,什么‘暴动!夺县城!’呀。当时起义的场面非常壮观,穿的衣服都是五花八门的,男女老少齐上阵。守城的国民党三十军魏益三部队慌乱得很,稍加抵抗后就缴械了。”这是亲历起义最直接的叙述。今年92岁的老红军汪运祖少将,是当年的儿童团长,参加起义主要就是助威。1927年11月13日,来自黄安和麻城的十几万农民起义军和群众,胸佩赤化带,左膀系着白布条,口号喊得震天响,浩浩荡荡向湖北黄安(今红安)县城开去。
这就是中国革命史上著名的黄麻起义,它发生在南昌起义104天之后。
4天之后,黄安县工农民主政府诞生。黄安、麻城两县农民自卫军被改编为中国工农革命军鄂东军,全军300余人。
这支330人的武装在起义不到一个月就被国民党的部队打散。12月5日夜,驻河南演川十二军任应岐部教导师突袭黄安城,鄂东军损失惨重,总指挥潘忠汝中弹身亡。副总指挥吴光浩率领突围出来的鄂东军72名战士和53支长短枪,转移至黄陂县木兰山区打游击。1931年11月7日,红四方面军在黄麻起义军出发地——黄安七里坪正式成立。仅仅4年,参加起义的普通战士王树声已成长为红十一师师长,鄂东军也发展成拥有3万人的红四方面军。
“黄麻起义,为后来创建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和红四方面军,起了先导作用。”93岁的老红军、南京军区原副司令员詹大南少将如是说。事实上,黄麻起义在黄安直接导致了以下三支红军队伍的创建和改编:七里坪创建的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3万人;檀树岗创建的红二十五军,军长吴焕先,7000人;七里坪红二十八军改编的新四军第四支队,司令员高敬亭,3000人。这三支部队,每3个人中就有一个红安人,每牺牲4名就有一名红安烈士。
红四方面军一直是当时红军三大主力之一,并且从人数上来说,始终占据首位。在长征途中,1935年6月红一与红四方面军第一次会师的时候,红四方面军有8万多人,而红一方面军不足两万人。而红四方面军的策源地黄安,从1927年黄麻起义到1949年建国的26年中,人口减少了14万。据红安史料记载,这14万人都是战死疆场或者被敌人屠杀,经红安县民政局查清并且登记在册的烈士有22552人。1995年4月,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吴邦国在视察红安的时候动情地说,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