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们的最好礼物。
他经常给孩子们讲:“在旧社会,我们吃饭穿衣都很困难。现在你们长在新社会,虽然吃穿不用发愁,但不能忘本。”衣服破了就补一补再接着穿,屁股膝盖都打补丁。
一次,一个孩子回来说:“有人笑我,说我是干部子弟,还穿补丁衣服。”曾山对他说:“穿补丁衣服有什么关系,艰苦朴素,勤俭节约,这是好传统。”过春节的时候,我选最普通的蓝布、灰布给孩子们做一件衣服,从来不讲究什么样式呀、质地呀这些高的要求。衣服都是大的不能穿了,改给小的穿,连小女儿也拣她哥哥的旧衣服穿,直到女儿上了大学,她才自己买了件女式衣服。
孩子们有时看到家里吃得简单,禁不住抱怨几句。曾山就在餐桌旁对他们讲艰苦奋斗,他认定艰苦奋斗是根本,所以他讲这个。孩子们慢慢地理解了。长大以后,孩子们说,爸爸的老生常谈使他们树起了做人的主心骨。
曾山有时也发脾气,但很少。孩子们都很听话,学习用功,爱劳动,都很尊敬他们爸爸。
4、“学习、工作都要靠自己”
曾山有七个兄弟姐妹,他自己恰巧又有七个子女。他虽然担任过一些领导职务,但是在日常生活中,他一直像普通劳动者一样,从不搞任何特殊化,也不让孩子们搞任何特殊化。他要求孩子们自己依靠自己的能力去学习、工作,象普通人家孩子一样,在风雨中磨炼成长。所以,在子女上学、就业问题上,曾山坚持原则,从来不托人“走后门”。
1958年,我的大儿子考上了大学,曾山非常高兴,对他说:“你是家里第一个考上大学的,好啊!要好好学习,科学文化知识非常有用,将来建设国家必须要有科学文化知识。”“文革”中,曾山还支持大儿子到广东的农场下放锻炼。
老二初中毕业后,曾山没有托人找关系让他继续上学,而是支持他到北京化工二厂当工人,他对孩子说:“当工人是光荣的。你过去没有吃过苦,能不能干得好,那还不一定。这是一个考验,要经得起考验。”开始,孩子上班抡大锤,回家后累得不想动。曾山一直鼓励他,要他坚持住。二儿子在工厂一干就是二十多年。
六十年代,三儿子在四川空军部队当兵。他给家里写信,希望能回北京上外语学院,不愿在部队。我见信后,心有点软,自己悄悄找空军领导商量此事。曾山知道后狠狠批评了我,说:“参了军就要服从组织,哪能想上哪儿就上哪儿?小孩子在外面闯一闯有好处嘛!”然后,他就给三儿子写信,鼓励他好好学习毛主席著作,安心在部队当个合格的战士。
“文革”开始后,学校停课了。我的女儿和小儿子想参军,曾山对他们讲:“我赞同你们去参军,但是能不能参上军,你们自己去学校报名应征,我不能去找这个人找那个人。”小儿子在学校多次向军代表申请,甚至还哭过,终于在那年学校征兵中入伍了。但是,女儿参军可没那么容易,一来征女兵的名额很少,二来她眼睛近视,体检也通不过。女儿性格很要强,参不了军,就要去建设兵团。我和曾山年龄都大了,身边没什么人,本来想让女儿留在身边,也好有个照应,但看到小女儿要去,曾山也同意了,支持她和班里同学一起报名去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小女儿在生产建设兵团当了四年“兵团战士”,她干得不错,还被评为“兵团模范”。
曾山对孩子们要求严格,也不是说没有父爱。记得老二睡觉的一张棕床,棕线松散了,不能再睡了。他买了把梭子和粗针,带上花镜,一针一线地把床修补好了。老三从部队来信,说办宣传队,要家里帮助买几支笛子。他跑到街上转了几家乐器商店,按照信上的规格要求,买好笛子,亲手包扎好,给儿子寄去。女儿在北大荒,曾山给她买了个盛衣物的箱子,一路和小儿子抬着,走了几站路抬回家。小孙子进幼儿园后,每到星期六,他总是准时到幼儿园门口,把小孙孙接回家。他对孩子们的爱也是很朴实。
三个孩子常年在外地工作,曾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