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临颖南街村:住房、家具、水电全免费,但村民不准进歌舞厅、打麻将
吃“大锅饭”,唱《东方红》,人人佩戴毛主席像章……这些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人们公社时期流行的镜头,对全国很多地方来说,早已成了历史的记忆,但在距南昌1000多公里的河南临颖南街村,这些不是历史,而是现实。
那么,河南南街村为什么依然流行人民公社?10月19日,记者特赴河南南街村,揭开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
南街村典型标语
村里依然流行吃“大锅饭”
河南临颖县南街村,是一个普通的村庄,1981年,南街村也随凤阳县小岗村实施“分田到户”。但是5年后,南街村又恢复吃起了“大锅饭”。为什么会这样呢?
原来,1978年南街村和其他地方一样,搞起了土地承包责任制,村里仅有的两个小企业砖瓦厂和面粉厂也承包给了个人。之后,南街村和大多数农村一样,打工的打工,经商的经商,但全村的经济反而不如以前,尤其是砖瓦厂和面粉厂也承包给了个人后,承包者不给村民发工资,村民怨声载道。
“土地分了,人心散了,在这种背景下,我们决定‘复活’人民公社。”村支书王宏斌透露,正是通过走集体路线,南街村经济出现了奇迹,1991年就成为河南省第一个亿元村。1997年和1998年产值达到16亿元的高点,现在的年产值依然保持在14亿元左右。
如今,南街村所有村民的住房、水电等全免费,全村真正实现了夜不闭户,路不拾遗,所以南街村也被人称为“红色桃花源”。
村民不准进歌舞厅、打麻将
那么,南街村既没有资源,也没有资金,靠的是什么创造财富神话呢?
原来在1985年之前,南街村通过烧砖,搞砖瓦行业,玩泥蛋巩固壮大了集体经济。随后,南街村又利用玩泥蛋赚的钱建了一个小食品厂,1989年上了第一条方便面生产线,现在方便面的生产能力发展到全国之最。
同时,南街村还采用“外圆内方”政策(“外圆”即外部自觉地与市场经济接轨,而“内方”则是内部实行严格的人民公社时期的管理)的策略,对外招商引资。
南街村的“外圆内方”很有特色,如在南街村,村民是不能进歌舞厅、夜总会的,唱卡拉OK、洗桑拿浴、按摩等是被认为是腐朽的享乐主义,打麻将更是绝对禁止的,但是为了招商引资,南街村开辟“小特区”,如为留住外资,他们不惜重金,花费60多万元人民币,建了一座300平方米的豪华别墅,内有小舞厅、卡拉OK、桑拿浴、酒吧间等。这座小别墅其实就是外资人员跳舞、唱卡拉OK、打麻将的“小特区”。
南街村的这些做法,或许在很多人眼里显得很另类,但是确确实实起到了效果:先后引进与日本、德国等企业进驻,合资办起了很多大型企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如今该村已经有26家企业,经济增长2100倍,创造了一个财富神话。
村里流行当“傻子”
“我女儿能背‘老三篇’(老三篇就是毛泽东的三篇短文,即《为人民服务》、《愚公移山》、《纪念白求恩》)。”南街村村民梁景自豪地告诉记者,在南街村,只要上了幼儿园的孩子都能背“老三篇”,村里从娃娃开始,就培养孩子的“傻子”精神。
“这个世界是傻子的世界,由傻子去支持,由傻子去推动,由傻子去创造,最后是属于傻子的。”在南街村村党委大院对面的三层楼顶上的这句话,就是这个村崇尚的“傻子”格言。
那么,南街村为什么会流行当“傻子”呢?
南街村的村支书王宏斌一语道破天机:“中国需要傻子,世界需要傻子,什么是傻子,就是自我牺牲。”
“班长(南街村村民这样称呼王宏斌)是我们的‘大傻’。”采访中南街村村民对王宏斌充满敬意。因为这个带领全村一年创造10多个亿财富的领头人,从来没有搞过特殊待遇,每个月拿着250元的工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