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稿:挖掘“红色”资源 提升旅游文化品位 |
2006-08-31 04:15:12 |
来源:中国红色旅游网 |
作者:曹国选 |
浏览次数: |
|
|
|
|
二是坚持艺术性,增强红色文化感染力。开发建设红色旅游文化,发展红色旅游事业,必须与时俱进开拓创新,重在挖掘红色文化精神内涵,充分拓展红色文化艺术创造张力,精心打造红色经典品牌,切实增强红色文化艺术感染力。首先,再现红色历史,艺术创作必须精益求精。伟人毛泽东说过:“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于今,历史上曾经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么?……没有。从来没有过。”中国共产党“打天下”的历史,绝不亚于梁山好汉聚义造反的史实;红军长征之路,绝不亚于唐僧取经之路;革命先驱伟人之间的情操友谊,绝不亚于刘关张的江湖义气。唐僧取经也好,魏蜀吴三分天下也好,梁山好汉揭竿起义也好,绝对没有中国共产党员缔造新中国之壮烈。如发生在贵州境内的红色故事,遵义会议胜过“三顾茅庐”;四渡赤水比及“六出祁山”、“七擒孟获”、“三打祝家庄”等战例毫不逊色。古代传说的故事和发生的事件,能够在历史长河中挖掘、整理、创作出《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这样的传世之作,近代的红色文化资源完全可以打造出与“西游城”、“三国城”、“水浒城”媲美的、旅游文化的精品力作,关键在于资源发掘、艺术创新和品位提升。要知道,古今中外旅游目的地所见到的每一处人文景观,都是人类文明史升华的结果。《东方红》、《长征组歌》等艺术创作为红色文化开发创造了典范。近年来,电视连续剧《长征》、《林海雪原》等一批红色经典文学作品经过再创作展示在世人面前,以其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赢得了观众,吸引了游客。这就足以证明,我国红色旅游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还存在广阔的空间和巨大的潜力。其次,红色文化艺术创新,必须克服陈腐观念。尽管改革开放以后,人们的思想得以大解放,观念得以大转变。但是毋容置疑,在红色经典的艺术创作方面,依然存在政治色彩浓厚、艺术色彩淡薄的问题,“左”的和右的思想观念依然束缚着作家艺术家的手脚。特别表现在对历史伟人、名人的艺术再现创作上。有人担心过多渲染人性人情,有损伟人名人形象,不得不继续走着“高大全”的创作道路。电视连续剧《林海雪原》中对杨子荣形象再创作引出的风波,就充分证实了这种观念在一些人脑海里还根深蒂固。有人则担心出现“太艺术化”问题,避免将人塑造成神、搞“个人崇拜”之嫌,不敢放开思维和手脚挖掘人物的思想和整个精神、生活世界。与此同时,神化丑化庸俗化现象依然存在。对一些红色历史名人事件过份“美化”,把“人”塑造成“神”;而对另一些同属红色、只因有过“黑色”记录的历史名人事件却故意淡化甚至丑化,把“人” 贬低成“鬼”。这些思想观念若不彻底转变,尽管红色文化史上发生过不少惊天地、泣鬼神的事件,也难以创作出惊天地、泣鬼神的艺术经典。再次,红色文化精品创作,重在个性化生活化。近年来红色经典艺术再创作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开发红色资源,打造红色精品,必须在个性化、生活化方面下功夫,使之有“血”有“肉”有“骨”,更具人格、人情和人性。因为名人一般都具有与众不同的个性,又不可能是“完人”。毛泽东曾用“三七开”评价自己;林彪尽管最终叛党叛国,但在中国红色文化史上,还是一名战功赫赫的将帅。如果对他们的艺术形象的再创只注重政治色彩,过份“褒”或“贬”,不仅是对历史的不负责,而且是对文学艺术规律的践踏,也难以产生个性吸引人、形象感动人的精品力作。伟人也有普通人的生活,特别在极其艰难困苦的条件下,他们的生存环境和生活水平,他们的理想、情操和意志,都是难以想象的。因此,对伟人用凡人生活细节的刻划,不仅可以丰富伟人个性,而且是增强红色经典艺术感染力的重要途径。红色之旅若具备了精品线路、经典景观、艺术力作,必将感染游客,感动游客,吸引越来越多的游客,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政治效益、社会效益与文化效益。
|
|
|
|
|
|
|
|
|
|
|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红网”或“特稿”或带有中红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红网所有,允许他人转载。但转载单位或个人应当在正确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红网”和作者,否则,中红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