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期光出生于1909年元月,湖南省平江县人。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在革命生涯中,历任区农民协会委员长、中共平江县委组织部长、红五军秘书长、湘鄂赣省委秘书长、红十六师政治部主任、新四军一师政治部主任、华中野战军政治部主任、华东军政大学副政委等职。参加组织了平江农民起义,长沙战役主力红军长征后的三年游击战争,参与指挥了韦岗战斗、车桥战斗、黄桥战役以及浙西三次反顽战役,参与创建了苏南、苏中抗日根据地,参与指挥了高邮、苏中、宿北、鲁南、孟良崮、豫东、济南、淮海、渡江、上海等战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参与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先后任政治部主任。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1991年5月22日在北京逝世。
药姑山(古名龙窖山)属于幕埠山系支脉,跨湘鄂两省四县(临湘、崇阳、通城、赤壁),方园200平方公里,海拔1360米,绵亘起伏,崇山峻岭,清同治时龙窖山改成为药姑山,地域辽阔。周边有湖南的临湘、岳阳和湖北赤壁、崇阳、通城等县,地势险要,便于隐蔽和积蓄力量,乃兵家必争之地,药姑大山与红色革命根据地井冈山山脉相连,在湘鄂赣革命根据地的游击区中,这里的党建工作和武装斗争曾开展得如火如荼,在中共党史上占有一席之位。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彭德怀和钟期光,都曾在这里领导过武装斗争。1934年初,中共湘鄂赣省委派时任省委秘书长的钟期光,任湘鄂边区中心县委书记,并兼任湘鄂边区新成立的红军独立团政委,湘鄂边中心县包括湖南的临湘、岳阳,湖北的通城、崇阳、通山、蒲圻(今赤壁市)等五县,县委的指挥中心设在药姑大山的马颈山脉一带。
湘鄂边中心县处在粤汉铁路长沙至武汉路段的中心地带,离大城市较远。药姑山山高林密,群山叠嶂,沟壑遍布,绵亘湘鄂两省的临湘、通城、崇阳、蒲圻等县之间,是长沙、武汉的天然屏障,地势十分重要,敌人很难对付。既有利于红军游击队的隐蔽和进行游击战,出其不意地打击敌人,又便于红色政权的生存,积蓄力量,形成燎原之势。
钟期光担任湘鄂边区中心县委书记年仅25岁,他能紧紧地依靠药姑山地区的干部和群众,一手抓宣传发动,发展当地的组织,一手抓政权建设,发展地方武装,建立了6个苏维埃去政权。活动范围包括临湘县的龙源、梅池、壁山、大云山;通城县的大港、洋楼、黄袍山;赤壁的羊楼洞、赵李桥;崇阳的大沙坪、桃花、五花山、宋家畈。
此前这里的苏区经历了国民党反动派10万大军的“围剿”,湖北和鄂东南的大块苏区被切割分块,苏区政权和党组织遭受了严重的破坏。钟期光针对这一现状,不顾个人安危,带领中心县委一班人,分区包片,深入基层,组织和发动群众。他善于用革命的理想、鼓动性的词句和遒劲的书法,宣传革命,发动群众,鼓舞士气。在白色恐怖的年代里,药姑山区流行这“你来我就飞,你走我成堆”的民谣。钟期光曾多次在开会途中遇险,护送的同志和警卫员牺牲了,他就挥舞双枪,孤身战群敌;他还多次巧妙地与敌周旋,东躲西藏,抛开叛徒的跟踪追击,化险为夷,成功脱险。他个子高身体瘦,走路健步如飞,会使双枪,又善打游击,临湘的箭杆山、龙源、梅池、壁山、羊楼司,通城的桂竹源、鸦雀山(又名丫髻山)、大港冲、黄袍山,崇阳的殷家冲、桃花坳、宋家畈、大沙坪,蒲圻的羊楼洞、赵李桥等地,都留有他的足迹。钟期光在药姑山,就是凭着他坚定的革命信念和机智勇敢,充分发挥党组织和群众的作用,卓有成效地工作,才将原来被敌人分割和破坏了的苏区,又一点一点地连块成片,重新建立起了6个苏维埃政权。
1934年2月,他在深入发动群众和发展党组织的同时,便将原来的湘鄂边游击大队扩编为红军独立团,下辖三个连。接着,中心县又组建了一支百余人枪的保卫队,每个区也相继成立了游击队。这样,全县就拥有了一支超过1000人的武装力量。转战药姑山,打得敌人晕头转向。1934年4月,中心县为领导的红军独立团与地方游击队,在崇阳的小沙坪伏击并歼灭了国民党军33师运武器的一个营,缴获长短枪200余支,子弹数万发,还有各种衣物食品60余担及部分医药。继而,又打了几个胜仗,并接连攻克敌人用来封锁药姑山苏区的山麓碉堡,极大地震慑敌人,鼓舞我军士气,从而巩固了以药姑山为中心的苏区。钟期光化装深入虎穴,用自己的大智大勇和人格魅力,劝降国民党军19师下辖通城九支队的支队长朱升弼,使其弃暗投明。
他借鉴井冈山的经验,以药姑山为中心积极发动群众,发展党组织,扩大苏区,加强地方武装建设。打土豪分田地,打野猪、种油茶,创办湘鄂边区红军医院,钟期光也曾在此院治伤治病,举办农民夜校,建立贸易合作社和工农银行,办起了兵工厂和服装厂。中心县委领导的苏区建设搞得红红火火,药姑山被湘鄂赣省委称赞为“小井冈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