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领导:
欢迎来到青州市党性教育基地——胡林古原中共益都县委旧址参观指导。
胡林谷也叫“胡林古”,原名“楜林崮”,位于孙胡流域最顶端的一个村庄。这里人稀地广,盛产林果,山泉不竭,冬暖夏凉,四面环山,绿树辉映,只有五孙公路通向外面,俨然是一个“世外桃源”。 全村77户,285人。有“先有胡林谷、后有青州府”之说。说明这个地方是鲁中地区最早有人生活的地方。抗战时期,中共益都县县委曾在胡林谷办公。老县委的办公场所、所在的院落、迎宾墙、吃水用过的水井、武器库、兵工厂、靶场等遗址还保存完好,村中一处房屋的后墙上还保存有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生产队的工分榜。村内的街道和村民依山而建的房屋全是石头造型,古朴别致,村东长岭有千年栗子林、日观峰、门楼峪、窟窿山、母牛泉、神仙台、石牛屋等十多处自然景观。
胡林古这个较偏远的小山村,之所以成为省内外游客敬仰和缅怀先烈的红色胜地。这一切都是缘于70年前,中共益都县委、县政府一度曾经在此办公,指挥抗战,领导革命,为巩固和发展西南山区革命根据地浴血奋斗,谱写了一曲曲壮丽辉煌的赞歌。
1939年10月,山东分局第一区党委(大鲁南区党委)二地委(鲁沂地委)决定撤销中共益南工委,建立中共益都县委,辖益都县铁路南各区。成立地点在益都城西南长秋村,后因抗日形势严峻转移至西南山区王坟镇胡林古村。中共益都县委在这里建立抗日根据地,发展抗日武装,加强群团建设,发展各界群众参加抗日武装,为抗日斗争做出了很大贡献。
为充分发挥教育基地在党员干部教育培训中的重要作用,青州市对这处旧址进行了修复。2016年,为了丰富培训形式,提升培训品质,青州市委组织部牵头对全市干部教育基地进行了建设提升,本着“秉承遗志,追寻足迹”的目标要求,胡林古原中共益都县委旧址作为首批教育基地示范点被挂牌“青州市干部教育基地”。
我们兴建这个“青州市干部教育基地”,就是要以历史的事实让人们进一步认识到,只有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才能真正实现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以事实说明,人民群众是战争胜利的基础。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是全民族抗战的胜利,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荣光!
我们这个“青州市干部教育基地”的主题是“砥柱青州”,讲述的是在1937年至1945年的抗日战争时期,青州各党派、各民族、各阶级、各阶层、各团体在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的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众志成城,同仇敌忾,抗击侵略,救亡图存,共赴国难的爱国主义篇章。着重讲述了以第一届中共益都县委在中共山东省委、八路军山东军区的领导下,依靠益都县党政军民的共同努力,依靠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创建、巩固、发展了益都县西南山区抗日民主根据地,建立了拥有400余人的正规军和3万民兵的强大兵团,发动了1939年3月20日的青州市庙子镇(原益都县四区)土湾村抗日伏击战;1940年7月下旬, 阳明山北岭设伏兵击毙鬼子小队长小林;7月16日在卸石山下的一个小山村——东下册村击落敌机并活捉日军飞行员金井;1942年4月28日上午,中共益临工委驻地——孙家岭保卫战;6月4日拂晓,吉吉顶战斗等较大规模的战斗达10多次,狠狠打击了日寇和反共顽固派吴化文部新四师的嚣张气焰,大大地鼓舞了军民的抗日士气,有力地从战略上配合了八路军、新四军兄弟部队在敌后战场的抗战,支援了国民党抗日部队在正面战场的作战,为赢得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
下面,请各位领导跟我进入益都县委院内,感受革命前辈艰苦奋斗、勇往直前的精神力量。
原益都县委大院,经过建设提升后,各建筑内都设计了主题展览。大门南侧是原县委机关警卫室,现在作为“青州妇运百年”展厅;院内北侧是原县委办公室旧址;东侧是原县财政局,现在作为“青州党史展厅”;办公室东侧是原县公安局,西侧是伙房旧址,现在作为“青州团史展厅”;南侧是会议室旧址,现在作为“烽火胡林谷”展厅。
请大家进入原县委办公室。
第一届益都县委由陈锡德任县委书记,陈叔俊任宣传部长,冯敬之任组织部长,冯毅之为县委委员兼任廖荣标司令员领导的八路军山东纵队第四支队新一营营长。1939年11月8日成立益都抗日民主政府,冯毅之被选为第一任县长。同时建立了基层抗日政权——二、三、五区联合区工所。
屋里的展板分别是当时的地图、主要负责人、当时的县委(政府、群团)职能(内容略)。站在古旧的老式家具前,抚摸破旧的公文包和锈迹斑斑的军号,思绪仿佛又回到了战火纷飞的战争年代,革命先烈冲锋陷阵、勇往直前的情景历历在目……
(参观结束后,引导至党史展厅)
各位领导,现在我们来到“青州党史展厅”。
1939年,随着抗日民主政权的建立和巩固,西南山区根据地的经济建设、文教事业也得到了发展。此外,根据地还办起了印刷厂、被服厂、修械所和后方医院,为战时环境中的西南山区根据地的生存发展起了极大的保障作用。
1940年,抗日形势比较严峻。日伪军在淄河流域增设据点,反共顽固派吴化文部新四师向淄河流域大局进攻。八路军山东纵队第四支队新一营和益都县大队在长秋、上张、下张、窦家崖、孙家岭、西崖头等战斗中,顽强地阻击了敌人的进犯。不仅如此,党组织于8月份改编了游散在西南山区的杨敬坤部,建立了益都县大队第二大队。同时,刘明训、何子健带领第二游击大队到城东平原坚持斗争,进而建立了抗日民主政权——益东行署。
1941年,“皖南事变”发生后,国民党地方顽固派由消极抗战到积极反共,抗日形势进一步恶化。6月底,中共青州敌工委书记黄绍远公开叛变投敌,益都百余名党员群众被捕。为应付严峻的形势,益都县委带领全县党政军民采取多种方式同日伪顽进行坚决斗争。
1942年,抗日形势继续恶化。2月,日军调集大量兵力对我军民反复“扫荡”,实行“铁壁合围”、“梳篦拉网”等战术,在我根据地内安设据点10余处。由于日伪顽的联合“清剿”,李家峪等13个村庄被“蚕食”,但是,全县党组织和人民不仅没有屈服,反而更加英勇顽强,采取灵活的战术同敌人进行斗争。同时,县委领导就地同群众一起坚持斗争,并逐步建立起革命的两面政权、情报站和秘密联络站,干部实行“职业化”,与可靠的党员群众加强联系。八路军山东纵队第四支队新一营和县大队密切配合,这支精干的武装,像一把钢刀插进敌人心脏。采取“翻边战术”,开展小型活动,实行“麻雀战”,不断袭扰敌人,在敌伪据点密布,碉堡林立,封锁沟纵横的艰苦环境中,站住了脚跟,一直坚持到抗战胜利。
经过一年多的艰苦斗争,到1943年春天以后,形势开始好转。益都县委在上级党组织的领导下开展了整风学习,加强了党的建设,带领群众开展了生产运动,同群众一起克服了灾荒,度过了黎明前的黑暗,迎来了胜利的曙光。
自1944年起,益都县委带领广大军民进行战略反攻,乘胜继续扩大战果,取得一系列胜利,同时在根据地内开展“双减”运动和副业生产,开办各种类型学校,发展教育事业,促进了根据地的建设。
1945年,全县形势继续好转,6月中旬,益都县开始进行“双减”、反奸诉苦试点工作。8月22日,鲁中区主力在山东独立第一旅的配合下,一举解放青州城,歼敌2000余人,活捉伪益都县保安大队长王葆团。中共益都县委随即进城,布告市民,恢复生产,整顿秩序。
(参观结束后,引导至团史展厅)
各位领导,我们现在所处的是“青州团史展厅”(内容略)。
介绍屋内陈设。
(参观结束后,引导至烽火胡林谷展厅)
各位领导,请到“烽火胡林谷”展厅参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