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在河北省邱县香城固镇西留善固、谷庄村,流传着八路军771团向团长击毙日军桃井“司令”的故事,大家说起那场八路军取得胜利的战斗,眉飞色舞,对向团长的钦佩之情溢于言表。 2017年9月2日,周日,我几经修改,终于完成此稿。岂料,在中红网上得知,百岁将军向守志已于凌晨逝世,心中顿时百感交集。谨以此文悼念曾经战斗在冀南大地上的向守志将军!
清凉江在邱县东部蜿蜒流过,就在流出邱县界的东岸不远处,有一个古老的村庄——西留善固。西,是相对于临西县的东留善固而言。现在,这里是两市(邯郸市、邢台市)三县(邱县、威县、临西县)接壤地;解放前,这里是两省(山东省、河北省)交界地。
既临河,又是省界的地理位置,让这里成为属于企之县的抗日根据地,且是企之县四区政府的常驻村。河北岸三华里的老官寨、河西岸三华里的南草厂,均被日军的铁蹄蹂躏,不得不向日伪威县政府缴粮缴饷,但西留善固从来没有屈服过,也因此成为威县日伪军“扫荡”的对象。
1942至1943年间,驻守威县的日军第八独立混成旅团第四大队三中队桃井中队长(中尉),10天之内,四次带日伪军到西留善固村烧杀抢掠,并且狂妄地扬言说:西留善固这个村我要是征服不了,我这个队长就不当了!
魔高一尺,道高一丈。活跃在此地域的八路军新四旅771团,为了应对根据地的自然灾害和日军的“囚笼战术”,和129师的其他部队一样,紧缩机关,取消了营部,团直辖5个连,化整为零,以连排为单位,积极贯彻“敌进我进”的方针,在“格子网”里机动灵活地寻机打击日伪军的小部队,搞得他们四下出击,惶惶不可终日。
据《春兵团(即第八独立混成旅团)战斗记录》记载,日军自己交代:
我们的兵团平时驻屯在很多的据点里,分散兵力,多则十多名、大多数则只有几人。只有在中队队部这样的主要地区兵力才多一些,这也不曾超过五十人。
……,在这样的慢性兵力不足症之外,还有三样事情让我们头疼:一谓“情报”。简单地说来就是,我方的动静对方洞若明烛,而反过来敌人的情报,我方则很难把握。造成这种情况的背景是民众的协助与否。就算在日军势力所及之处,也有对方的间谍潜入、破坏和妨碍民众对我们的协作,使得我们很难掌握敌情,敌人的控制区就更不用提了……
二则“脚下抹油”。敌人的装备简单、对附近的地理情况也明了,携带重武器的日军大部分时候都无法追赶上。而且经常使出被称为“钻地”的招数来:明明有一大队人马,一转眼间就消失得无影无踪(藏起武器换上便装了)。
三曰“传统战术”,实在值得一提。概括来说,敌人的巧妙战术就是“看到大队人马,尽量避免冲突;碰上小股部队,也不知道从哪里就集结起很大一股部队来攻击之”。
向守志回忆说,由集中活动的大部队,化为高度分散游击的许多小分队,这是我军在抗日战争中的一个重大转变。
依靠广大群众的支持,向守志带领着部队在严酷的“格子网”里生存、战斗、发展。为了带好队伍,他虚心求教,认真研究每一次作战方案,十分注意保存实力,减少伤亡,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胜利。西留善固战斗就是在他知己知彼的形势下主动组织实施的一次战斗。
向守志清晰地记得,1943年的新四旅,只有两部电台,他带三连到企之县南刘善固(刘善固应为留善固,分东西两村,此时,东留善固属临清县,西留善固属企之县且位于威县南,与威县无涉——编者注)作战时,旅里专门给他们配备了一部,以便于单独行动。电台在小分队和作战期间,显得尤为重要,它直接保障上下级之间的作战联系。
一个春日的傍晚,向守志带领的771团三连,悄悄开进了西留善固村,一百多号人神不知鬼不觉地隐蔽到了各家各户。
黎明时分,战士们吃罢了早饭,在寨墙里的王家麦场上集合下操,一二一,一二一的口号分外嘹亮。 太阳升起来了,照在寨墙上,新修的工事、新挖的枪眼儿十分抢眼。寨墙外侧,韩家坟、吴家坟、董家坟坟冢林立,村与村之间的交通沟向远方延伸。韩家坟高大的坟冢后面,战士们都做好了战斗的准备,单等桃井前来“自投罗网”。
大约过了寻常人家的吃罢早饭时间,桃井“如约”前来。一出南草厂村外的树林,很快就到达属于西留善固的关家窑地域。就在桃井手举望远镜向西留善固方向眺望,试图侦查与寻找目标时,枪声响了,桃井一命呜呼。
日军像发疯一样,略过清凉江的瘫痪河床,迅速向西留善固村西寨门扑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