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红网河北邢台2017年9月12日电(张丽超、颜中洋)教师是人类的灵魂工程师。9月10日是教师节,让我们走进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这所学校来了解一下,在战争年代抗大是如何开展教师队伍的建设工作。
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校门
教师是马列主义、文化知识和军事技术的传播者,是贯彻落实教育方针和完成教学训练任务的极为重要因素。抗大在浆水办学过程中,对于教师队伍的建设极为重视。
当时抗大教师队伍的来源,主要来自四条渠道:一是从本校干部队伍中培养;而是从作战部队中选拔;三是从毕业学员中挑选;四是从其他学校、单位干部中选调。
抗大总校历届八位校首长
在培养教师队伍的过程中,主要开办教师专修班,培训新学员;抽调在职教员轮训,在斗争实践中提高;以老带新、发挥老教员的骨干作用;关心爱护教师,稳定教师队伍的建设。在抗大总校中,曾明文规定从学校领导到每个工勤人员都要尊重、爱护教员,在政治上、物质上均应给予必要的有待和可能的照顾。当时条件十分艰苦,但教师在吃粮、住房、津贴标准、鞍马配备等方面还是明显优于其他同志。以津贴费为例,抗大教员每月四元五角,比朱德总司令只差五角;主任教员每月五元,和朱总司令一样多。领导的关怀和照顾,增强了教员的光荣感和责任感,使他们更加热爱自己的岗位,自觉为党的教育事业努力工作、贡献才智。
抗大的十三所分校
在教学方面,抗大教员针对各期学员特点,科学编制教学计划;贯彻“少而精”的原则,合理安排教课内容,因材施教;理论联系实际,进行多样化教学;区别不同情况,持续开展教学;建立严格的规章制度,抗大到浆水办学之后制定了一整套比较完备的规章制度,用制度来保障教学的正常开展。因此抗大在浆水办学期间,共编写书籍41种,印刷18036册,不仅满足了抗大总校的需要,还满足抗大各个分校和抗日根据地的需要,被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誉为“敌后教育的灿烂之花”。
抗大群雕
正是因为在抗日战争时期这些德才兼备的抗大教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造就了抗大这所“将星摇篮,烽火熔炉。”仅仅在1955年授衔的将帅中,曾经在抗大工作和学习过的就有元帅7人,大将8人,上将29人,中将105人,少将366人,为社会的各行各业培养了大批优秀的干部!
今天是教师节,让我们向为中国革命培养出十余万名军政精英的军校——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的教员们致敬!也祝所有的教师教师节快乐!
抗大陈列馆全景图
抗大碑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