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从新华门到北平站,从北平到哈尔滨沿线,处处戒备森严……
而在台湾,毛人凤已经制定出一项新的暗杀计划,当时正在向蒋介石进行汇报……暗杀与反暗杀计划,正在北平至苏联境内的铁路线上悄悄地部署、展开、实施……
当听了毛人凤把握十足的汇报后,蒋介石露出了笑容:“好!我在这里静侯佳音!到时候我定会重重嘉奖你们!”
几乎与此同时,在北平车站的站台上,当铁道部保卫处处长任远向李克农汇报铁路沿线的保卫情况时,同样是信心十足:“李部长,您放心!就是一只鸟想飞过去,也甭想!”
当晚21时许,随着汽笛的一声长鸣,毛泽东专列缓缓驶出北平,风驰电掣地向北驶去。
一路上的保卫工作,完全是周恩来总理亲自部署的。每到一站,陪同负责保卫工作的李克农、杨奇清和铁道部部长腾代远、铁道部公安局局长冯纪等人,都要亲自下车检查一番,及时交流情况。
毛泽东则一上专列,便埋头于一大堆的文件中。累了,他就看会书,然后继续工作。不知过了多长时间,毛泽东眼睛盯着手中的文件,随手摸起一只香烟,点着。突然,他象想起了什么似的,对秘书吩咐道:“请杨奇清同志来一下。”
很快,杨奇清来到毛泽东跟前。毛泽东示意他坐下,然后问:“潜伏台的侦破落实了没有?”
“报告主席,不仅落实了,而且成效很大。现在敌人有了新的行动计划,我们已经做好了周密部署。李克农部长护送您出国门后,将马上返回去,具体指挥实施。我陪主席去苏联。请主席放心,也许我们刚到莫斯科,就会听到好消息。”杨奇清认真地回答着。
“好哇!很快嘛!我们的保卫工作,就是要在实践中提高嘛!”毛泽东抽出一只烟递给杨奇清,然后自己又续上一只,吸了口,继续说:“情报工作是总体战略的一部分,是军事行动所不能完成的。古人说,军事情报是‘兵之要,三军恃而动’,‘故惟明君贤将,能以上智为间者,必成大功’。因此,情报工作很重要啊。历史上一些好的将领,之所以能‘动而胜人’,就是因为他们得到了可靠的情报!”
“主席说的对!”杨奇清赞同地点着头。
“呃?那你说说看,对这次案情你们是怎么侦察、判断的呢?”
杨奇清胸有成竹地说:“据最新侦察获悉,台湾保密局已派专人潜入大陆,配合已经潜伏下的土匪,准备在您出访前后实施暗杀活动。不过,李克农部长早已制定了‘牵制敌人,适时破案,一网打尽’的方案,要求公安部侦察处在敌人立足未稳时,连同潜伏发报人一起,一块逮捕!”
毛泽东满意地将手一挥:“好啊!歼之有理,来者不善嘛!”
专列继续前行……
李克农将毛泽东护送至满洲里,将苏联境内的安全保卫工作移交给苏联克格勃后,才放下心来,接着便火速返回北平。很快,在他的亲自指挥下,所有实施这次暗杀行动的武装土匪、潜伏特务以及从台湾前来配合接应的人员,便一一落网!
蒋介石、毛人凤的幻想又一次彻底破灭了!
当时,李克农特意来到刚由“中尉台长”破格提升为“上校台长”的计兆祥面前。见到李克农,计兆祥不住地两腿筛糠,面如土色。直觉告诉他,这个人的官衔一定不小。要是在国军,他一发话,自己的脑袋立马搬家!想到这,计兆祥一下子摊倒在地。
然而,李克农此时却微微一笑。他既没厉声喝问,也没严肃训斥,反而和颜悦色地说:“你就是计兆祥?不要怕,今天我是来看看你的发报技术的。快,给我呼叫毛人凤,我说话,你发报,你看如何?”
计兆祥受宠若惊:“愿意效劳,愿意效劳!”
说罢,便很娴熟地架起了发报机……
此时,台北的毛人凤正和他的美国顾问焦急地等待着来自“万能台”的“胜利”喜讯!事真凑巧,计兆祥被捕之时,正是他们约定发报的时间。现在,突然收到了来自北平的信号,尽管比约定时间晚了15分钟,但毛人凤还是喜不自胜,刚才那种深感不祥的情绪,一扫而光。
可随着电文的不断译出,毛人凤的脸逐渐变成了猪肝色。他草草地浏览着电文:
“毛人凤,由你精心策划,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潜伏的‘万能台’,发报就那么几次,就被我们侦破了。……现在给你发报的发报员,就是你新提拔的上校‘万能台’台长计兆祥。……今后,凡贵局派遣的特务,我们将悉数收留,只是恕不面谢!”
毛人凤哪里受得了这等刺激,他仅扫了几眼电文,便不再细看,三把两把,将其撕了个粉碎。
与其相比,在北平刚刚指挥完一场胜仗的李克农,自然是另外一种完全不同的心境。特别是当1950年3月14日晚,毛泽东等带着“既好吃又好看”的成果满载而归时,李克农亲眼看到自己的领袖安全、顺利地回到了祖国,不由得感慨万端,长长地舒了口气!
(四)朝鲜停战谈判,李克农实际是我方代表团的总指挥。毛泽东对李克农说:“是我点了你的将。”
1951年6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一道,在不到一年时间内,便歼灭“联合国军”23万人,将他们从鸭绿江边赶到了三八线以南,并将战线稳定在了三八线附近,最终迫使美国侵略者不得不坐到谈判桌上。
此前,作为中国的情报之王,李克农曾给朝鲜和中共中央提供过许多重要情报,多次受到毛泽东的夸奖。因此,在考虑赴朝谈判领导班子的人选时,毛泽东首先想起李克农。
当时,李克农已出任中央人民政府外交部常务副部长兼中央军委情报部部长。同时,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他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中央的每项指示,并参加、经历过西安事变后的谈判及重庆谈判,具有丰富的谈判斗争经验,因此毛泽东要他去朝鲜参加谈判,是十分合适的。与此同时,毛泽东还选配了一位对国际关系颇有研究,且文思敏捷、才华横溢,时任外交部政策委员会副主任兼国际新闻局局长的乔冠华,作为李克农的助手。
李克农、乔冠华受命后,毛泽东专门接见了他们。他首先对李克农说:“是我点了你的将!”然后,便和他们就停战谈判的有关问题进行了长时间交谈……
当时,李克农正犯哮喘病,时好时犯,平时靠药物控制病情,严重时要靠打吗啡才能入眠。可毛泽东并不知道这些情况。
从毛泽东处回来,李克农思之再三。他怕耽误大事,也怕不能承担此重任,便将自己的病情向毛泽东作了如实汇报。
毛泽东反复权衡,最后仍然决定要他去。
李克农忠心耿耿,准备抱病出征……
7月4日,毛泽东致电金日成,电文开宗明义指出:我方是此次谈判的主人,对外则以朝鲜人民军为主,谈判第一线由李克农主持。同时,他还指派柴成文为中国人民志愿军联络官。
7月5日,李克农的谈判班子从北京站启程赴朝。7月6日上午,金日成接见了李克农、乔冠华、柴成文等一行。随后他们和朝鲜同志组成了“中朝代表团”,并于当天傍晚动身出发,7日凌晨便抵达汉城。接着他们又经过了一天的紧张筹备,完成了预期的各项准备工作。第二天上午,谈判双方便召开了首次联络会议。7月10日上午10时,正式谈判便在开城来凤庄(后改在开城东南八公里处的板门店)拉开了序幕。
按照中朝两国协议,朝鲜停战谈判由李克农幕后主持,掌握全盘,乔冠华协助。因为对外以朝方为主,他们两人不露面,因此出于安全保密考虑,按照中国人的习惯给代表团和李、乔分别规定了代号,称代表团为“工作队”,称李克农为“李队长”,称乔冠华为“乔指导员”。
李克农作为中国党和政府的特派代表,实际是谈判中我方代表团的总指挥和最高负责人。他根据毛泽东、周恩来的指示,在与朝鲜党和政府联系协商后,全权处理谈判中的各种问题。而公开出面谈判的则是朝鲜人民军的南日、李相朝和志愿军的邓华、边章伍等。
代表团的工作程序是这样的:
一线由南日、边章伍等负责直接出面谈判;二线由乔冠华、柴成文等负责往返联系,并传达和贯彻上面的指示,同时对谈判工作提出具体方案和为谈判代表拟写发言提纲;三线则由李克农负责,直接与中共中央联系并与朝鲜最高层协商,同时掌握谈判工作的方针大计和全部过程。当一线代表谈判回来后,马上向二线汇报今天的谈判情况,研究当天发生的问题,并由乔冠华等写成报告;接着,经李克农审核、修改并提出下一步的方案建议后,立即发报北京。我国国内则由周恩来总理直接掌握并受理,接着向毛泽东主席和中央常委报告。经中央研究和作出决定后,便当夜回电答复李克农。一般,回复于次日天亮时才能收到。之后,经李克农收阅,立即向各有关方面传达、布置。同时将电报转发朝鲜方面,并通报志愿军总部。另一方面,李克农再根据中央的指示,作出下一步谈判的具体方案和决策;再由乔冠华等写出下次谈判时我方代表的发言提纲,交给一线代表在谈判席上一一提出……
每天工作就是这样,一环紧套一环,既紧迫又井然有序,并且是日以继夜地连轴转。李克农仅有的休息时间,就是向北京发报后与中央回电之间的一个空隙。这对一个体弱多病的人来说,负担实在太重了! 为了能坚持下来,李克农不得不边工作边大把大把的吃药……
但他靠着一股共产党人的毅力,硬是挺了下来,一直坚持到了最后!
值得一提的是,在谈判过程中,毛泽东、周恩来和李克农、彭德怀、金日成等,相互之间,电报往来极其频繁。党中央、毛泽东始终关注、控制着谈判局势,牢牢掌握着谈判主动权。在毛泽东、周恩来的全力指挥、导演下,李克农和彭德怀,一文一武,一张一弛;一个打的坚决,毫不手软;一个谈的耐心,针锋相对丝毫不让!谈和打相互配合,文与武反复较量,双方斗力斗谋,斗智斗勇,几经周折,其间还曾多次出现敌人突袭我军或谈判人员驻地等流血事件,最后,经过两年多的唇枪舌战及“大炮、炸弹和机关枪的辩论”,双方终于在1953年7月27日达成并签订了朝鲜停战协议!
协议签字生效这一天,李克农一直处于高度的亢奋状态。连续几个晚上,他躺在床上浮想联翩,辗转难眠,多次流下激动的泪水……
1962年2月12日夜,当张爱萍惊悉李克农因患脑溢血不幸去世的消息,悲思涌动。他辗转床第,终于披衣而起,然后铺纸挥毫,作诗志哀:
“铁虎”原来是纸虎,板门店里伏山姆;
毕生探囊忘己生,无名英雄足千古!
诗中所叙,正是李克农在朝鲜战场上立下的汗马功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