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领袖故事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新闻类>>红色联播>>正文
特稿:学党史 知党恩 跟党走——在青州市机关党委系统党员培训班上的讲话
2017-07-27 09:34:59
作者:樊光湘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收藏】 论坛
分享到:0

    各位领导、同志们,上午好!

    今年是全面抗战爆发80周年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党的十九大也将胜利召开,在此之际,应青州市机关党工委领导之邀,我和各位一起学习中国共产党的简史。今天我与大家交流的话题是:“学党史 知党恩 跟党走”。

    我准备讲七个方面的问题:一、学习党史的目的意义;二、党史分期:大致是三个30年;三、浴血奋战,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四、艰难探索,社会主义建设在曲折中前进;五、改革开放,走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六、历史就是我们的一切;七、肩负重任,报效党恩。

    一、学习党史的目的意义

    今年的七月七日,是抗战全面爆发80周年纪念日。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者以制造卢沟桥事变(又称七七事变)为起点,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中国驻军第二十九军一部奋起抵抗,标志着全国抗战的开始。

    七七事变的第二天,中共中央通电全国,号召中国军民团结起来,共同抵抗日本侵略者。全国各族各界人民热烈响应,抗日救亡运动空前高涨。

    中国抗日战争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抗击和牵制了日本陆军总兵力的三分之二以上,中国军民伤亡达3500多万人。经过8年的浴血奋战,中国人民终于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也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星移斗转,沧海桑田,历史的车轮隆隆碾过了80年的风风雨雨,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但是“勿忘国耻,振兴中华”也正成为了有着“知耻近乎勇”精神的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奋发图强的坚定信念。值此纪念抗战全面爆发80周年之际,在广大青少年中开展中共党史的学习教育,影响深远,意义重大。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学习党史、国史,是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特别强调:“要着力抓好青少年这一重点对象,要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党的历史知识、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英雄模范事迹的教育,从小培养青少年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感情。”深入开展“学党史、知国情、圆梦想”主题教育活动,是加强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和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国史励志、党史壮魂,要充分运用党史、国史资源对青少年进行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了解中国近代史和党的奋斗历程,明确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未来的发展方向,坚定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树立报效祖国的远大理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二、党史分期:中共96年的三个历史两次革命三件大事两次飞跃

    中国共产党已经走过了96年的历程。这96年的历史,如同一幅壮丽的画卷,五彩斑斓,丰富厚重,既书写着英勇,又记录着艰辛;既放射着光芒,也不失有悲壮。重温党的历史,一定要抓住历史发展的主题和主线、主流和本质,深刻认识和理解党的历史的基本内涵。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创造了三个历史,成功地领导了两次革命、干了三件大事、实现了两次飞跃。

    (一)三个历史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96年的历史,是一部什么样的历史?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史工作的意见》的界定,概括起来可以说,这是一部始终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事业并不断取得辉煌成就的历史。如果按基本线索展开,则可以进一步分解为“三个历史”,即奋斗史、探索史、自身建设史。这“三个历史”,就是三条基本线索,始终贯穿于中国共产党96年的发展过程中。

    1.中国共产党的历史首先是一部奋斗史,即领导全党同志和全国各族人民不断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不懈奋斗的历史。这样一部奋斗史,是由中华民族近代以来的基本国情和历史任务决定的。

    中华民族有5000年的文明史,其中延续3000年的封建社会曾经发展到高度成熟的程度。但从明朝末年开始,西方先后兴起工业革命和资产阶级革命,而中国的封建统治者夜郎自大、闭关自守,固守封建专制主义的腐朽制度,使中华民族痛失了发展机遇。从鸦片战争开始,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族蒙受巨大屈辱,国家濒临灭亡的边缘。

    历史向进入20世纪的中国提出了两个重大任务:一个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一个是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两大任务各有不同,但又互相联结。前一任务是为后一任务扫清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后一任务是前一任务的继续,是逻辑发展之必然。

    中国共产党顺应这样的任务而诞生和成长。96年来,中国共产党正确认识和分析中国的基本国情,科学把握中国社会在不同时期的复杂矛盾,令人信服地承担起历史赋予的重任,解决了中国面临的一系列重大而紧迫的课题。中国共产党以自己的无私奉献精神,为着中华民族的复兴,前仆后继、流血牺牲,不屈不挠、艰苦奋斗,创造了辉煌的业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这样一部奋斗史,构成了中国共产党96年历史的主题和主线。

    2.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同时是一部探索史,即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和建设道路,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进理论创新的历史。

    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社会矛盾极其复杂的大国干革命、搞建设,没有现成的道路可走,书本上不可能给出直接和完整的答案,照抄照搬任何外国的模式也不能成功。因此,必须靠自己坚忍不拔、一往无前的探索。

    96年来,中国共产党坚持科学的思想路线,深入研究中国国情,不断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在实践中探索自己的革命和建设道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制定了无产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路线和纲领,走出了一条独特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形成了毛泽东思想。新中国成立后,在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基础上,不断探索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建设的规律,试图走出一条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在此期间,成就令人鼓舞,但也历经曲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实行改革开放,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制定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逐步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正是因为不断在奋斗中探索、在探索中奋斗,中国社会的发展进步才有了正确方向,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艰辛努力才取得了巨大成功。

    既然是探索,就难免有磕磕碰碰。所以,中国共产党也摔过跟头、有过失误,但最后都是自己认识和纠正了错误,从而也变得更加聪明和成熟。把这样一些复杂的经历放到探索的历史中来把握,我们就很容易对它作出客观评价并正确总结它的经验教训了。

    3.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还是一部自身建设史,即加强和改进自身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不断经受住各种风险和挑战考验、不断发展壮大的历史。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的历史变迁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社会主义的发展,才能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民族振兴、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

    坚持党的领导必须同时改善党的领导。所以,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加强自身建设。无论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党的建设都是党的事业取得胜利的一个法宝。民主革命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党的建设豪迈地称之为“伟大工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进一步形成了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反腐倡廉各方面建设相辅相成、全面推进,在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建设的整体部署。这也是一个工程,而且是极其豪迈壮阔的“新的伟大工程”。

    在新时期党的建设过程中,中国共产党逐步将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明确为党的建设的主线。围绕这条主线,中国共产党逐步形成了自身建设的基本格局: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贯彻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以坚定理想信念为重点加强思想建设,以造就高素质党员、干部队伍为重点加强组织建设,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重点加强作风建设,以健全民主集中制为重点加强制度建设,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加强反腐倡廉建设,使党始终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求真务实、改革创新,艰苦奋斗、清正廉洁,富有活力、团结和谐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总之,96年来,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在革命、建设、改革的事业中,不断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取得一个又一个成就,一步一步地成长起来,根本原因就在于坚持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不断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努力保持和发展自己的先进性。

    (二)两次革命

    中国共产党96年历史最辉煌之处,镌刻着“革命”两个大字。近一个世纪以来,中国先后发生了三次革命。

    第一次革命是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这场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其时,中国共产党还没有诞生,所以这场革命不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之列。但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场革命却是中国共产党的前史。因为这场革命带来了中国社会的巨大变革,同时留下或提出了事关中国命运的一系列难题。这些难题交给了中国共产党。所以,在此之后,就有了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两次伟大革命。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次革命,亦即中国近一个世纪以来的第二次革命,就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这场革命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统治,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而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这次革命实际上包含两个革命,一个是新民主主义革命,一个是社会主义革命。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决定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必须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先进行民主主义革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态,使之变成一个独立的新民主主义社会;第二步,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立社会主义社会。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这两个革命,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之处,同时还是紧密联系的。相同之处在于都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不同之处在于解决的主要矛盾及其内容和任务不同,联系之处在于两者是中国历史发展链条中的两个阶段、两个过程,它们不是相互割裂的,而是前后相继的。所以,我们党总体上也将它们称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次革命。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二次革命,亦即中国近一个世纪以来的第三次革命,是改革开放这场新的伟大革命。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邓小平同志明确指出:“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次革命把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变成社会主义新中国;第二次革命是要把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变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第二次革命在第一次革命的基础上,引领中国人民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广阔道路,迎来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两次革命,对象不同,形式不同,就其性质和任务来说也有很大不同。但它们的基础和原因都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在不同历史条件下具有不同特点的矛盾运动,都是为了打破在不同程度上以不同方式阻碍生产力发展的桎梏,进一步解放和发展中国社会生产力,包括实现人的不同程度的解放,推动社会以更快速度实现更大程度的历史性变革和进步。

    两次革命都工程浩大、气势如虹,同时也异常艰难、错综复杂。第一次革命,动荡之激烈,牺牲之巨大,变革之广泛,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绝无仅有。第二次革命是在第一次革命的基础上进行的,它不是要实现政权的更迭,也不是要否定过去革命和建设的成就,而是始终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有秩序有步骤地进行。但就其深刻性和广泛性来说,它并不亚于一场爆发式的革命。两次革命,都引起了中国整个社会经济、政治、社会、文化、观念等广泛而深刻的变革。因此,它们是中国共产党96年历史中两个极其重要的里程碑,也是中国社会近代以来历史发展进程中继辛亥革命之后的第二、第三个里程碑。

    第二次革命还在进行之中。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画卷必将在继续推进这场伟大革命的进程中向前不断地延伸舒卷。

    (三)三件大事

    96年中,中国共产党干了哪些大事?1991年,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70周年时,江泽民同志概括了三件大事。2006年,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5周年时,胡锦涛同志再次概括和强调了这三件大事。

    三件大事,横亘三个时期。中国共产党的96年,因这三件大事而分成三个历史时期,大致30年左右一个时期。每个时期主要干了一件大事,但相互之间也有一定的交叉和重合。

    第一件大事(第一个30年,准确的说是28年即1921-1949),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

    第二件大事(第二个30年,准确的说是29年即1949-1978),是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使古老的中国以崭新的姿态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第三件大事(第三个30年,准确的说是改革开放以来30多年即1978-现在),是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大幅度提高了我国的综合国力和人民的生活水平,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这三件大事,用三个词概括,可称之为革命、建设、改革。当然,第二个时期的第二件大事也包括社会主义革命,而第三个时期的改革也是在进行建设。这就是说,建设这件事,实际上从第二个时期一直延伸到第三个时期,并且还将继续延伸下去。但由于我们党一直非常明确地强调,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所以,为了突出亮点并与第二个时期有所区别,第三个时期所干的大事可以用改革来作为标志。

    三件大事与两次革命有重叠,有时候几乎就是一回事。而两次革命和三件大事都始终贯串着奋斗、探索和自身建设。所以,它们是奋斗史、探索史、自身建设史在三个历史时期的横向展开和有机结合。

    这三件大事是渐次推进的。革命是建设的清道夫和前奏曲。没有革命的胜利,我们就不可能在新的制度平台上和新的理念指导下进行建设。但光干革命,不搞建设或忽略建设,也不是革命的初衷。革命的目的是为了更好更快更顺利地进行建设。这个道理,我们不是不懂,所以曾经以巨大的气魄和规模展开建设;但中间也曾有过迷茫,结果没有始终一贯地抓好建设,走了一段不小的弯路。不过在汲取经验教训之后,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我们实现工作中心的转移,始终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并且通过改革开放为更好更快地建设创造条件、开辟通道。这30多年的改革开放是在以往建设成就的基础上进行的,但又带有某种质的意义上的突破和飞跃,所以这30多年建设和发展的成就令世界惊叹。

    因此,这三个大致上的30年以及所干的三件大事,既不能简单等同起来,也不能相互割裂甚至对立起来。犹如攀登一座巍峨的高山,一个台阶连着一个台阶,每个台阶都有自己的标高、特点,每个台阶都要谨慎地行走;每上一个台阶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也可能留下遗憾。所以,每个台阶都要总结前一个台阶的经验或教训,以便下一个台阶走得更好。台阶是依次的,上台阶不能急躁冒进。企图跨越中间台阶而直接跃上更高的台阶,很可能欲速则不达。但上了一个台阶之后也不能徘徊或停留在这个台阶上,而必须继续不断地攀登。一个台阶接着一个台阶,永不止步、永不僵化,永不骄傲、永不懈怠,我们就将越来越接近期望的高程。

    (四)两次飞跃

    中国共产党是在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基本主张的基础上诞生的,之后又逐步将马克思主义基本主张付诸实践。但这些基本主张与中国国情、中国实践之间到底应该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进而从根子上来说,到底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正确对待和运用马克思主义?这始终成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面对和作出回答的问题。中国共产党的96年奋斗,始终与对这一基本问题的回答紧密相关;而中国共产党的96年探索,也首先围绕着这一基本问题而展开。

    在这种探索中,中国共产党确立了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原则,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任务并不断推动这一进程。在这种探索中,中国共产党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并指导党的事业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聚集在这种探索史上最重要的成果,是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了两次历史性飞跃,形成了两大理论成果。

    第一次飞跃和成果,是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实践结合起来,创立了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同志确立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七大上的口头报告中,毛泽东同志在谈到对于马克思主义的态度时特别说到,马克思主义有香的马克思主义,有臭的马克思主义,有活的马克思主义,有死的马克思主义。我们到底要什么样的马克思主义呢?毛泽东同志要求我们选择的,毫无疑问,当然是香的、活的马克思主义,而不是臭的、死的马克思主义。正因为如此,中国共产党没有被书本上的条条吓倒,也没有一直对外国经验和共产国际的指令盲从,而是在不断探索中形成了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第二次飞跃发生在改革开放以来,主要成果是形成了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实现全党工作中心向经济建设的转移,实行改革开放,开辟了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逐步形成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路线方针政策,阐明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创立了邓小平理论。

    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加深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积累了治党治国新的宝贵经验,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根据新的发展要求,集中全党智慧,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它的形成和发展,表明中国共产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

    两次飞跃,是辩证把握理论与实践关系的两次历史性飞跃,是对中国国情和马克思主义认识的两次历史性飞跃。两大成果,是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的两次历史性创新,是对在中国这样的国家如何进行革命、建设、改革得出规律性认识的两大成果。两次飞跃及其成果,又是两次革命、三件大事的灵魂。它们在两次革命、三件大事的实践中产生,又反过来赋予两次革命、三件大事以无限的生机和活力,开辟了两次革命、三件大事通向胜利的广阔前景。

    中国共产党的96年历史,用这样简单的几组数据来概括,总是会有不甚精细的缺憾,但也有助于我们抓住最重要、最基本的内涵。无论繁与简、深与浅,只要正确地解读它、领悟它,我们就会深切地感受到,党的历史既是中国共产党的宝贵财富,也是中华民族的历史瑰宝,是中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可以转化运用于现实的强大精神力量,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资源。回望96年,我们有责任倍加珍惜它,更有责任继续正确、流畅和潇洒地书写它。

    三、浴血奋战,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中国近两百年以来的坎坷历史,就是百年救亡、百年复兴。从1840年到1949年,这一百年的命题就是救亡,挽救中华民族命运于危亡。为了完成民族救亡,多少先进的中国人前仆后继,但是都纷纷失败了。1840年开始,林则徐禁烟失败了;洪秀全的太平天国运动失败了;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曾左李的洋务自强失败了;康有为、梁启超的戊戌变法失败了;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但是成果被篡夺,走向共和又失败了。一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百年救亡的命运才打了一个结。近代百年来,各种政治力量在中国舞台上都表演了一番,而最终完成救亡命题的是中国共产党。在大厦将倾、生死攸关的危急时刻,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犹如一轮红日横空出世,为中国革命指引了新的方向,为中华民族的崛起带来了新的希望。到1917年,列宁领导的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十月革命促进了中国人民的新觉醒,使中国的先进分子找到了救国救民的真理,李大钊是中国颂扬俄国十月革命的第一人。他在1918年著文中指出:十月革命是“立于社会主义上之革命”,是“世界人类全体的新曙光”。他预言:“试看将来的寰球,必是赤旗的世界!”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十月革命爆发后,李大钊经过不断地求索和鉴别,逐渐摆脱各种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社会思潮的影响,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马克思主义者和中国共产主义的先驱者。

    李大钊热情地歌颂和宣传俄国十月革命,运用无产阶级的世界观,把握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规律,以敏锐独到的眼光发表了《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和《新纪元》四篇光辉的文献,揭开了我国马克思主义宣传的第一页。他在文中指出,十月革命是“立于社会主义上之革命”,俄国布尔什维克党的主义就是革命的社会主义。对于十月革命的伟大意义,他指出:“俄罗斯之革命,非独俄罗斯人心变动之显兆,实二十世纪全世界人类普遍心理变动之显兆”,这一胜利“是世界革命的新纪元,是人类觉醒的新纪元”,“是二十世纪革命的先声。”他满怀信心地说:“由今以后,到处所见的,都是布尔什维主义战胜的旗,到处所闻的,都是布尔什维主义凯歌声”,“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

    1918年2月,李大钊先后在北京大学、女高师、师范大学讲授“唯物史观”“马克思的历史”“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社会发展史”“社会学”等课程,作为宣传马克思主义的讲坛,受到进步青年的热烈欢迎。他还参加了《新青年》杂志的编辑工作,主编《每周评论》,成为“五四”前后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主要阵地,为介绍和宣传马克思主义学说,推动反帝反封建的爱国民主运动,发挥了重大作用。

    1919年5月,李大钊在《新青年》第六卷第五期“马克思主义专号”上发表了全面系统地介绍马克思主义的专著《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文章对马克思主义的三大组成部分———唯物史观、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都有所阐明,并指出这三个部分“都有不可分割的关系,而阶级竞争说恰如一条金线,把这三大原理从根本上联络起来。”这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进入比较系统的传播阶段。这期间,李大钊还在《新潮》《少年中国》《国民月刊》《新生活》《晨报》等刊物上发表了一系列文章,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1919年7月,胡适在《每周评论》上发表《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一文,宣扬实用主义,反对马克思主义,挑起了“问题”与“主义”之争。8月,李大钊发表《再论问题与主义》,系统地批驳了胡适的观点。他首先公开表明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对社会的告白”,光明磊落地宣布:“我是喜欢谈谈布尔什维克主义的”,“布尔什维克主义的流行实在是世界文化上的一大变动。我们应该研究他、介绍他,把他的实象昭布在人类社会。”他号召不仅要宣传主义,而且要本着主义作实际的行动。他激烈抨击改良主义的社会改造方案,运用唯物史观,论证了中国问题必须从根本上寻求解决的革命主张。他指出,对于中国这样一个没有生机的社会,“必须有一个根本解决,才有把一个一个的具体问题都解决了的希望”。他强调中国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学说作指导,通过革命实现经济结构的改造。“问题”与“主义”之争扩大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影响,对于推动人们进一步探索改造中国社会起了积极作用。

    1920年3月,李大钊在北京发起了中国最早的一个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团体———马克思学说研究会,把经过五四运动锻炼的优秀青年组织起来,进一步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学说。在他的教育和影响下,很多青年接受了马克思主义,走上了坚决的革命道路,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更大范围的传播。

    李大钊在“黑暗的中国”高举起马克思主义的火炬,如同窃来天火的“普罗米修斯”,率先在一片荒原上披荆斩棘地开出一条传播马克思主义的道路,哺育了一大批杰出的共产主义者,加速了中国人民的觉醒。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打破了封建专制制度一统天下的沉闷气息,让思想冲破牢笼,民族精神获得极大振奋。李大钊为宣传马克思主义而写的诸多热情洋溢的文章,正如鲁迅先生所说的那样:“他的遗文都将永在,因为这是先驱者的遗产,革命史上的丰碑”。

    中国共产党的创立时期(1919—1923.6)

    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新文化运动的兴起,特别是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并逐步与工人运动相结合,一批先进的中国知识分子逐步确立了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救中国的信念,开始酝酿在中国成立马克思主义的政党。1920年夏,陈独秀在上海成立了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不久,各地也先后建立起共产主义小组,在国外,周恩来等人组织旅法共产主义小组,这就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奠定了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基础。

    1921年7月23日,各地共产主义小组派代表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现上海兴业路76号),举行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参加大会的有毛泽东、董必武等13人,代表全国53名党员。在7月30日晚的会议过程中,一个身穿长衫的中年男子突然闯进会场,鬼鬼祟祟,好像是在搞什么侦探似的。为避开法国巡捕的搜查和破坏,会议当即停止,全体代表迅速分散,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游船上举行最后一天的会议。党的一大确定了党的奋斗目标,为中国革命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1922年7月,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召开了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正式制定了党的革命纲领,确定党在现阶段的重要任务是:消除动乱,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建立真正的民主共和国,完成民主革命后实现党的最高纲领,即实现共产主义。这就明确了中国革命的步骤,为中国人民指明了两个阶段的奋斗目标。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一件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了。1941年6月30日,中共中央决定将7月的第一天作为党的诞生的纪念日。中国共产党自诞生那天起,就破天荒第一次提出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为中国人民指明了斗争的目标;采取资产阶级民主派没有采取的依靠广大群众的革命方法,推动中国工人运动出现了第一个高潮,中国革命的面目为之一新。

    中国共产党在大革命时期(1923.6—1927.7)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影响和推动下,1924年,我们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在国共合作的条件下,中国掀起了反帝反封建的大革命。1925年的五卅运动标志着全国范围的革命高潮的到来,为举行讨伐北洋军阀的革命战争奠定了群众基础。北伐战争是在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反帝反封建的口号下进行的;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同国民党中的先进人士一起,在北伐军中发挥了骨干作用。随着北伐的胜利进军,党领导的工农运动迅猛发展,动摇了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在中国的统治基础。在斗争的关键时刻,由于大资产阶级的叛变和共产党内发生陈独秀投降主义的错误,这次革命遭到了失败。
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27.8—1937.7)

    1927年革命失败后,面对国民党新军阀的残暴统治,中国共产党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总方针。经过1927年的八一南昌起义,9月9日的秋收起义,以及井冈山的斗争,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逐步把党的工作重心由城市转到农村,建立了10块革命根据地,使中国革命逐步走上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道路。党领导根据地人民建立革命武装和工农政权,连续多次击败国民党的军事“围剿”。

    在革命走向复兴的时刻,党内王明“左倾”教条主义的错误使党再次受到严重损失。由于第五次反“围剿”斗争的失败,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长征。长征途中召开的遵义会议,纠正了党内的“左”倾错误,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路线的领导地位,成为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着党从幼年走向成熟。随后,中央红军在毛泽东、周恩来的指挥下,历尽千辛万苦,战胜敌人的围追堵截和各种艰难险阻,1935年10月,胜利完成了举世瞩目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到达了陕北革命根据地,奇迹般地打开了革命的新局面。

    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日战争时期(1937.7-1945.8)

    1937年7月,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的侵华战争。中国共产党制定抗日救国的纲领,提出全面抗战的路线和持久战的战略方针,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指明了道路。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及其他抗日人民武装深入敌人后方,发动人民群众,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建设抗日民主政权。根据地军民逐步成为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在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党领导敌后军民坚决同日本侵略者浴血奋战,并同国民党顽固派的反共妥协逆流进行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中国人民经过八年的艰苦奋斗,终于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并为国际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解放战争时期(1945.8-1949.9)

    1946年6月底,国民党统治集团,悍然发动全面内战。人民解放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挫败国民党的军事进攻,并转入战略进攻。解放区开展土地改革运动,广大农民踊跃支援前线。国民党统治区掀起的以学生运动为先导的人民运动,成为配合人民解放战争的第二条路线。“中间路线”遭到破产,人民民主统一阵线更加巩固和扩大。国民党政府陷入了全民的包围中。党领导人民解放军进行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消灭国民党赖以维持其反动统治的主要军事力量,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的一次又一次的大规模进攻,取得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胜利。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为夺取全国胜利和建立新中国作了政治上、思想上的准备。1949年4月21日,毛主席、朱总司令命令人民解放军向全国进军,奋勇前进,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敌人。人民解放军渡江作战,解放南京,宣告了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覆灭。“百万雄师过大江,天翻地覆慨而慷!”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终于推翻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取得了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1949年10月1日举行开国大典,伟大领袖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新中国的建立,开创了中国历史新纪元。

    以上是第一个三十年:即民主革命时期,这一时期的中国共产党凭借三大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精神,在全国人民的支持下,取得了民主革命的胜利。特别是国共两次合作,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国共第一次合作失败的原因和第二次合作成功的原因,告诉我们中共在不断的挫折中成长,成熟;在将马克思主义思想中国化的过程中一步步地不断积累经验。

    各位领导、同志们(同学们),我们不仅要了解中共党史第一个三十年,还要了解我们的中共青州地方史第一个三十年。

    中共青州地方史是中共党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学习和掌握中共青州地方史,对于全面了解和掌握中共党史的内容,对于认清青州的市情,了解它的昨天和前天,将起着积极作用。著名教育家加里宁认为:“关于爱国主义教育,是从深入认识自己家乡开始的”。为了更好地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突出精神文明建设,使大家能知我家乡,爱我家乡、建设家乡。可见,学习中共青州地方史不仅重要,而且也是必不可少的,对此,大家要有充分的认识。

    十月革命后,民主革命的前行者王尽美、邓恩铭、王翔千等同志陆续将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成员邵力子、沈立庐主编的《民国时报》、《星期评论》以及《新青年》、《新生活》、《中国建设》等进步书刊传入青州,青州的知识分子以及青年学生视之为“唤醒民众,改造社会主义的有力武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在青州开始扎根并产生了深远影响。

    1922年10月,山东最早的共产党人之一王翔千从济南来到青州,宣传马克思主义,开展革命活动,揭开了马克思主义在青州的传播和党的创立时期的光辉一页。王翔千成为青州最早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和青州党、团组织的奠基人。

    王翔千是诸城县人,济南共产主义小组成员之一。1922年由王尽美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在中共济南支部工作。他到青州之前的公开职业是济南育英中学的教员,到青州的公开身份是青州十中国文教员。

    到青州十中后,王翔千迅速展开工作。利用课堂,他经常向学生介绍社会主义思想,启发学生关心国家前途和命运。他在讲课中,向学生灌输马克思主义理论,介绍俄国十月革命。引导学生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他选印的第一篇讲义是《阶级斗争》。他引导学生创办读书会,向学生推荐进步书刊,如《共产党宣言》、《唯物史观》、《社会主义讨论集》、《中国青年》、《向导》、《铁路工人》周刊等。这些全新的内容,给同学们开辟了新的知识领域,使同学们的思想境界进入了一个新的天地。除去在课堂上进行宣讲以外,他还利用课余时间指导和组织学生创办了“新剧社”,编演新戏,宣传新思想、新文化和反帝反封建的革命道理。在他的指导下,“新剧社”编演了许多生动感人、富有教育意义的新剧。他并利用各种形式广泛接触同志,并推荐一些马克思主义的书籍和进步书刊给同学们看。一时间,一些马克思主义的书籍和进步刊物,在广大青年学生广为流传。他还深入工厂,接近青年工人,同青年工人交朋友,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通过这些宣传教育,使广大学生、青年工人逐渐领悟到只有革命才是中国人民翻身解放的唯一道路,只有共产党才是劳苦大众光明前途的希望。

    1923年春天,王翔千离开青州回济南工作。他在青州虽只有不到半年的时间,但却把马克思主义的种子播撒在青州大地。王翔千离开青州后,其弟王振千又在青州接替他的工作。王振千原为青州十中教员,王翔千来青州后,他与王翔千对换,到济南育英中学接替王翔千的教学工作 。由于受其兄影响,进步很快。王振千回到青州十中后,边教学,边进行马克思主义宣传,并为青州党、团组织的创建做了大量工作,也为青州团组织活动提供了条件。

    1923年5月,益都四师学生王为铭受到马克思主义熏陶后,在青岛《胶澳日报》副刊发表了一篇为纪念马克思诞辰105周年而写的一篇文章,题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这篇文章引起了当时在《胶澳日报》任副刊主编的中共一大代表邓恩铭的注意。随后,邓恩铭便到青州以探亲(其舅父黄泽沛在益都县任知事)为掩护找到王为铭,向其进一步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革命观,并赠给王为铭《共产党宣言》(现存于山东省第一个农村党支部——广饶县刘家集村党支部党史展览馆)和《第三国际代表大会决议》两本书。从此,邓恩铭借其叔父黄泽沛在益都县任知事的方便条件,经常到青州与学生进行广泛的接触,启发青年学生的革命觉悟,扩大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在邓恩铭的影响下,5月29日,青州十中、四师、甲农的27名学生在城里冯家花园成立了青州平民学会。学会骨干有赵文秀、石毓冥、祝树蕃、王元昌、刘序功等。平民学会组织会员参加座谈会、讲演会、文艺演出等活动,探讨改造社会的理论和方法,进行反帝爱国活动宣传,推动了全市新文化运动的发展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6月份,益都四师校长刘尚敬压制反帝爱国学生运动。刘尚敬是前清举人,思想陈腐,视新文化为异端。学生略有不满,动辄开除,并借期末考试压制学生的读书活动。刘尚敬压制民主、专横跋扈的行经,激怒了全校老师和学生。在邓恩铭的鼓动下,四师掀起驱刘学潮,并发动全校老师和学生对学校当局推行法西斯教育、开除进步学生的行经进行了斗争;掀起了改革封建落后的法西斯教育制度、进行反帝爱国教育、传播进步思想的热潮。8月,十中学生联合会创办《学生联合会》会刊,在会刊第一期上发表了宣言。宣言指出:会刊供全体学员发表学生时代的新思想,以便交换知识,研究学术;供学员发表对社会的看法,站在改造社会的前列;介绍新文化、新思想,补救社会方面知识的空虚,让会员明了现在的急务,并在改造旧制度、旧恶习中自觉地改造自己。

    《青州学生联合会》会刊创办后,广大青年学生利用会刊介绍苏俄革命、宣传马克思主义以及民主自由思想,研究各种新思潮,探索救国救民、改造社会的道路和方法。刊载了一些宣传社会主义,鼓动进行社会革命的文章,号召无产阶级团结起来,同地主、资本家作坚决的斗争,从地主、资本家手中夺回权利;号召工人中的先觉者投入到工人运动中去,宣传群众,组织群众,为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而奋斗。还发表论述劳动阶级、阶级斗争、社会制度的根本改造等问题的文章,通过具体事实,剖析社会,痛斥反动当局的罪恶,抨击社会时弊,启发青年学生的觉悟。对推动革命形势的发展和学生运动的兴起,起了重要作用,也标志着青州学生在马克思主义的影响下,达到了一个新的思想境界。

    在这期间,王尽美二次来青州,在十中作旅欧考察报告,历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帝国主义国家统治集团加紧压迫剥削劳动人民,大发战争横财的罪行;而苏联在列宁的领导下,建立了第一个共产党领导的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给广大青年学生指明了中国革命的前途。一时间,社会主义成为人民公认的新思潮。尽管当时人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还很肤浅,对各种社会主义流派的实质还分辨不清,但十月革命的成功,苏俄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却促使先进知识分子以苏俄为榜样,开始思索、探求改造中国社会的道路和方法。研究和宣传社会主义逐渐成为进步思想界的主流,这是五四运动以后新文化运动的突出特点。

    11月,中共中央特派员尹宽来青州检查指导工作,历时1周,同进步青年谈话,了解情况,指导工作,强调学生运动必须与工农民众相结合。鼓励青年学生结识工人,与工人交朋友,使学生运动沿着健康道路发展迈出了重要一步。

    五四运动以后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构成了在青州建立共产党组织的思想基础;最早接受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有的完成了由旧民主主义向新民主主义的过度,有的完成了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过度,参加了中国共产党,这又在组织上为青州建立共产党组织提供了干部准备,因此,青州建立党组织的条件已基本成熟。

    青州,是山东最早建立地方党组织和开展党的活动的县市之一。青州党组织的建立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经历了一个先建团、后建党,由学生到工农,从城市到农村的过程。当中国共产党诞生后,同年冬,共产党员王翔千介绍学生李耘生(李殿龙——山东省第一个农村党支部——广饶县刘家集村党支部创始人)加入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成为青州历史上第一个团员。随后,刘俊才(刘子久)、刘序功、王元昌、赵文秀等相继入团。1923年1月,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青州团小组建立,负责人李耘生。1924年春,李耘生调济南地委工作后,青州团的工作由刘俊才负责。4月,团中央决定在青州建立团支部,中共一大代表王尽美、邓恩铭先后来青州,具体指导帮助建立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青州支部,刘俊才任支部干事长,团员有十数人。6月,刘俊才十中毕业后,调中共济南地执委工作,团青州支部书记由王元昌担任。团支部发起了反对帝国主义利用基督教进行文化侵略的收回教育活动;并通过东关县立第一高小教员杜华梓组织发动了全县小学教员增薪罢课运动,迫使县教育当局答复了教师的合理要求。8月,经团中央局批准,建立团青州特别支部,直属团中央领导。1924年冬天,根据1924年5月中共中央扩大执行委员会的《S•Y(即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工作与C•P(即中国共产党)关系决案》中有关团员转党的决定,团青州特别支部的一批团员杜华梓、王元昌、赵文秀、李春荣、王懋坚等转为共产党员,成为青州第一批党员。

    1925年1月,在中共济南地方执行委员会的具体指导下,建立了中共青州支部。杜华梓任支部书记,隶属中共济南地方执行委员会;2月,改属中共山东区执行委员会,驻地涝洼村。中共青州支部的建立,是青州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根基已经扎入了青州大地,揭开了中共青州地方党组织发展的新篇章,青州的共产主义运动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 << < 1 2 3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特稿:深入学习领会 坚定文化自信 进一步推动红岩事业产业的繁荣发展——红岩联线管理中心党委中心组专题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
·下一篇:无
·特稿:学党史 知党恩 跟党走——在青州市机关党委系统党员培训班上的讲话
·特稿:深入学习领会 坚定文化自信 进一步推动红岩事业产业的繁荣发展——红岩联线管理
·特稿:红岩联线管理中心举办“顺应新的行业发展趋势 提高博物馆运行管理水平”专题讲座
·特稿:南昌师范学院红色文化宣讲团进驻三湾革命圣地(图)
·特稿:纪念杨尚昆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纪念杨尚昆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先睹为快:随军工后代参观建军90周年展(组图)
·特稿:八一前夕看望老红军(组图)
·特稿:青州军民抗日战争与日军侵占青州暴行——在青州市机关党委系统党员培训班上的讲
·特稿:青州军民抗日战争与日军侵占青州暴行——在青州市机关党委系统党员培训班上的讲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红网”或“特稿”或带有中红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红网所有,允许他人转载。但转载单位或个人应当在正确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红网”和作者,否则,中红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特稿:学党史 知党恩 跟党走——在青州市机关党委系
学党史 知党恩 跟党走——在青州市机关党委系统党员
樊光湘:学党史 知党恩 跟党走——在青州市机关党委
特稿:学党史 知党恩 跟党走——在青州市机关党委系
红岩联线管理中心:深入学习领会 坚定文化自信 进一
特稿:深入学习领会 坚定文化自信 进一步推动红岩事
红岩联线管理中心:红岩联线管理中心举办“顺应新的
特稿:红岩联线管理中心举办“顺应新的行业发展趋势
严正评论:警惕!为什么会再次在网络上散布这篇文章
汤晓晨、韩如仕:阅读红色刊物 引领先进思想(图)
特稿:图说谁参加了叶选宁的遗体告别(组图)
特稿:痛悼李昭 怀念耀邦——李昭同志遗体告别仪式
特稿:深切怀念李昭同志 齐心同志送来花圈(组图)
特稿:董必武之子董良翮同志追悼会在北京八宝山举行(
特稿:最后一位开国中将王秉璋同志遗体告别仪式在京举
特稿:老一辈革命家谭震林同志长子谭淮远病逝
特稿:2015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2016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李讷携家人来毛主席纪念堂深情怀念毛主席(组图
特稿:粟裕大将夫人楚青遗体送别仪式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情满淮安”——日本松山芭蕾舞团首次来到
特稿:开国中将陈先瑞夫人王彦同志在京逝世(组图
特稿:贺晓明、林炎志等晋绥革命后代赴兴县迎17名
特稿:毛泽东亲属赴朝鲜祭奠志愿军烈士(组图)
特稿:毛主席机要秘书谢静宜在京病逝(组图)
特稿:高波同志遗体告别仪式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湖北红安举行开国上将王建安诞辰110周年纪念
特稿:季振同黄中岳冤案始末(组图)
特稿:红西路军后代2017年新春团拜会(组图)
特稿:《共和国将帅肖像油画集》及画像赠送仪式在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反馈 | 版权声明
投稿QQ:402022481  463917348
投稿邮箱:js88@vip.sina.com
中红网—红色旅游网 版权所有
冀ICP备0500340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50
我要啦免费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