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思德参加过长征,身体也负过伤,是一位年轻的老革命,他如果时常显摆一下自己的革命经历,或是跟组织和领导提一些个人要求,或许在职级职务、工作岗位等方面,组织上能给予更好的安排,这样他就不会去干挖窑烧炭这种既苦又累的活。一旦张思德真要这样做了,虽然他的生命很有可能不会止于29岁,但他也就不会成为毛泽东演讲中所说的那个张思德了。
一个党和军队的领袖,参加一个普通士兵的追悼会并作演讲,可能是绝无仅有的。爬过雪山、走过草地、打过仗、负过伤、开过荒、烧过炭的张思德,之所以会赢得到中共领袖的高度评价,个中原因应该是他身上所体现的那种朴实、善良、厚道、谦和的素质,以及他在工作和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不计名利、对党忠诚、乐于奉献、服务人民的高贵精神。其实,毛泽东在张思德追悼会上的演讲,不仅仅是一篇悼念八路军战士的祭文,更是一个政党、一支军队的政治宣言。1944年9月21日,延安《解放日报》头版刊载了毛泽东的《为人民服务》,张思德的名字就与“为人民服务”紧紧联系在一起,张思德也成了“为人民服务”的代名词。1945年召开的中共“七大”上,第一次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提到了党的根本宗旨的高度并写入党章。张思德是一名普通战士,也是一名优秀共产党员,他在普通岗位上默默无闻地奉献出青春和生命,以自己服务人民的实际行动,塑树立起一个共产党人、一名八路军战士的伟岸形象。
穿越70多年的时空隧道,我来到延安枣园革命旧址西北侧的《为人民服务》纪念广场,沐浴2017年的明媚春光,站在这个面积近2000平方米的纪念广场,我的耳旁似又回响起当年毛泽东演讲的声音:“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比泰山还要重的……”春风拂面,我仰望广场正前方那一尊张思德雕像,眼前的雕像似一座丰碑,更像是一面旗帜,始终为人们引领着前行的方向。
张思德是丰碑,张思德是旗帜,他感召和引领着千千万万个“张思德”,汇聚成一股气势磅礴的力量,团结带领人民投身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推动党和人民的事业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