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领袖故事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新闻类>>红色联播>>正文
特稿:湘鄂赣苏区红色文化资源分析评价与深度整合、开发利用研究
2017-01-24 09:03:35
作者:吕永兴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收藏】 论坛
分享到:0

    一、湘鄂赣苏区区域红色文化资源的自然禀赋、人文特征、地域特色

    湘鄂赣苏区位于湘东北、鄂东南、赣西北的边界地区,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创建的一块重要的红色区域,是全国著名的六大苏区之一,是中央苏区与其他苏区的战略支点,更是中央苏区北面的重要屏障;南与湘赣苏区相联接,北与鄂豫皖、湘鄂西苏区隔江相望,是中央苏区的有力红色屏障。它位于株萍铁路、粤汉铁路、南浔铁路和长江的“三线一江”之间。湘鄂赣根据地区域(以幕阜山腹地)具体是赣西北的修水、铜鼓、万载、武宁、宜丰、瑞昌、宜春、奉新、高安、萍乡、靖安的一部分;湘东北的平江、浏阳、湘阴、岳阳、临湘、长沙的一部分;鄂东南的阳新(黄石)、通山、大冶、通城、崇阳、蒲圻、咸宁、嘉鱼、鄂城的一部分。共20余县,核心区域涉及到13个县市区。鼎盛时达30余县(包括江北的黄梅、广济、蕲春、蕲(浠)水,总面积21万平方公里,总人口近千万,其中比较稳定的根据地约300万人。

    1、空间性:天然地域屏障性高。“市”,处在中心(政治)城市的南昌、长沙、武汉之间的夹缝空间,“山”(大山脉)、幕阜山、罗霄山脉、九岭山、黄龙山脉、武功诸山系和南山头、九宫山等;“水”,“三江”(湘江、赣江、长江)和“两湖”(洞庭湖,鄱阳湖)。

    2、地域性:红色区域关联度高。东接中央苏区、西接(湘赣边)湘赣西苏区、北接(鄂东北)鄂豫皖苏区、南接闽浙赣苏区,当时,全国红军苏维埃运动的湘鄂赣粤4省为主,向北波及到河南,安徽、江苏,向东影响到浙江,向西蔓延到广西、四川,构成了“中间地带”,即红色区域的湖南的东北部,湖北的东南部、江西的西北部。处在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的南昌市,第一个建制省级的红色政权——湖南省苏维埃政府所在地的长沙市,召开吹响土地革命号角的“八七”会议的武汉市之间,政治中心和军事地理及战略地位极其特殊。

    3,经典性:“红色”含量品位高。一是对中央红军、中央苏区贡献,1930年8月22日,彭德怀、滕代远以大局为重,不等红三军团实力发展足以组成“中国工农红军第三方面军”,而是主动与朱毛会师达成共识,将两个军团合编成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红一军团、红二军团被合编,则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创造了基础部队。这一举措,对红军革命战争全局发展,产生了轰动效应。湘赣边秋收起义部队进军井冈山,创建(中央苏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在战略上,红一军团配合中央红军,先后胜利的粉碎1至4次国民党军队“围剿”,湘鄂赣苏区牵制了敌人60个团以上的兵力,对配合中央苏区和红军粉碎敌人的连续“围剿”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有力的保卫了中央苏区。当时中央在指示信中指出:“必须认清湘鄂赣是处在中央苏区的左翼,处在三条铁路、一条大江、三个省会的中间,有举足轻重的形势。”第五次反“围剿 ”,由于“左倾”路线的影响,连遭失利,苏区范围在缩小,主力就近相继转移,还仍坚持配合中央苏区反“围剿”,为中央红军作战略转移,起到了牵制国民党军队,减轻对中央苏区和中央红军的压力 。 1933年至于1934年夏,湘鄂赣苏区仍为全国八大战略区之一,作为中央苏区西北部的卫星苏区,是中央苏区、鄂豫皖、湘鄂西苏区三角形的中央内核心地区,构成一个重要战略支点。二是对鄂豫皖苏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贡献,1930年8月份4日,中共鄂东南特委根据中央军委长江办事处的指示,决定以红八军后方留守的部分红军和后方医院病愈的部分骨干与阳新百佛山整训的鄂东游击队,赣北游击队和阳新的赤卫队组成的红八军第四、第五纵队基础上,这支由蔡申熙率领部队从阳新,北渡长江,到达广济田家镇,随后到达黄梅地区,同年10月,在黄梅考田镇吴祥村(与广济县余川镇交界地区)召开了整编大会,正式成立红十五军,建军奉命调往鄂豫皖苏区,1931年1月,与红一军在麻城县福田河会师,两军合编为红四军,11月,又与红二十军组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三是对军队诞生、壮大的贡献。湘鄂赣苏区先后诞生了红五军、红三军团等九支劲旅,为革命部队输送了大量的兵源,成为革命军队、人民子弟兵的摇篮。

    4,厚重性(独特性):红色苏维埃运动频率高。湘鄂赣苏区是全国红色苏维埃运动最为轰轰烈烈的区域,大有引领全局之强势,成为中央苏区最有力的战略侧翼。一是湘鄂赣苏区红军部队诞生频率最高密度最大,据史料统计,从1928年7月至1938年1月,在这块红色土地,曾先后创建了九支英雄的工农红军部队,同国民党军进行了英勇顽强、艰苦卓绝的殊死斗争,载入在中国现代革命史册。主要有红五军、红八军、红十二军、红三军团、红十五军、红十六军、红十七军、红十八军、鄂赣独立第三师,这在当时全国苏区绝无仅有的,是可圈可点的。二是湘鄂赣苏区爆发了载入军史、苏区史、党史的最为著名的三大起义。鄂南秋收起义。党的“八七”会议后,中国共产党开创了独立领导武装革命的新时期,鄂南秋收起义是全国第一次农民规模最大的起义,也是最早的一次农民起义。平江起义,1928年7月22日,彭德怀滕代远领导的湖南国民党独立第五师第一团等部队的平江起义,是党的“六大”后爆发第一次大规模武装起义,这次起义军走出了红五军、后来的红三军团;湘赣边起义,毛泽东领导的湘赣边起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转入武装革命的标志性的起义,标志着毛泽东领导的湘赣秋收起义是全国秋收起义进入了高潮,这次起义,走出了红一军团和后来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三是湘鄂赣苏区是中国红色革命最为鲜明人文标识。湘鄂赣苏区是党领导秋收起义最早地区之一,是全党建立红色政权最早地区之一,也是中国工农红军第一面军旗升起的地方,还是三大红军主力同时聚集在同一区域的地方。

    二、湘鄂赣苏区区域红色资源的文化特质、文物特色和文化内涵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湘鄂赣苏区的革命斗争和局部执政实践,成就了丰富的地域特色党史、军史、苏区史红色文化资源,经过挖掘和整理这些红色文化资源是留给后人一笔巨大的政治遗产和宝贵财富。主要有如下方面:

    1、以革命文化为主题纪念地(纪念馆、展览馆、博物馆、烈士陵园)。江西:铜鼓秋收起义纪念地已被列入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一期)名录,万载县湘鄂赣革命根据地旧址被国家发改委等14部委列入全国第二批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修水县是中国工农红军第一面军旗升起地方,也是湘鄂赣苏区著名的中心县。修水县秋收起义纪念馆,修水县革命烈士纪念馆,以上均列为省级文物重点保护单位; “湘鄂赣革命纪念馆”(万载县)。万载湘鄂赣革命纪念馆 湘鄂赣革命纪念馆址设万载小源(即今仙源),原中共湘鄂赣省委旧址内、湘鄂赣革命纪念馆。湖北:修建了将军亭、纪念碑,南山林碑(大冶)、红十二军诞生地大冶南山头毛宕饶。湘鄂赣边鄂东南革命烈士陵园(阳新)是湖北省最大陵园,被列为全国重点纪念建筑物烈士陵园保护单位。龙港红军烈士林(阳新)。鄂东南革命烈士纪念馆(阳新),烈士陵园纪念堂(阳新),有1260名知名烈士生平事迹,列为湖北十五个省级国防教育基地之一。龙港革命历史纪念馆(阳新)。王平将军纪念园(阳新)。有八七会议后全国第一个县级红色政权所在通山地圣庙和湘鄂赣省委等党政军机关所在地通山冷水坪。湖南:浏阳永和市便成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的诞生地和建军纪念地。平江烈士陵园。嘉义烈士陵园。平江起义纪念馆。“平江起义纪念馆”匾额为陈云同志题写。该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平江起义史料馆。湘鄂赣革命根据地纪念馆(平江县博物馆)平江彭德怀、滕代远故居(进行复原陈列)文物陈列室、平江三扑城(电影《怒潮》原型))。建国后,天岳书院扩为平江县第一完全中学,对彭德怀、滕代远同志当年的住房进行复原陈列,新开辟了文物陈列室。华容烈士陵园、任弼时纪念馆。等等。以上,这些厚重、多彩、鲜活的红色文化遗产,极大地丰富党史、苏区史、革命史教育资源,将引发地方的原生态“政治品牌”向地域“文化名片”、“教育名片”、“经济名片”、“市场名片”关联效应转变。

    2、以革命(兵运、苏区)文化为主导的军事事件和社会活动。关于建立革命武装、开展土地革命、加强政权建设等方面的革命斗争实践的重要事件和重要活动。主要有:

    第一、以“起义”兵运文化为主体的军事事件。(1)史称“鄂南起义”:1927年8月中下旬,在政治局常委瞿秋白、李维汉亲自关注下,中央政治局委员、湖北省委书记罗亦农亲自赴鄂南部署秋收起义事宜,由于崇阳农民自卫军的起义遭到国民党围剿后,转到通城,汇合成农军,8月20日,智取通城县城,两县农军合并,罗荣恒担任农民自卫军党代表,率领这支队伍开赴江西修水,参加毛泽东领导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在崇阳、通城农民暴动的鼓舞下,于8月30日通山数千名农民举行起义。在起义不久,通山成立了工农政府委员会,是在党的“八七”会议召开后,建立湘鄂赣苏区第一个县级红色政权、全国第一个县级红色政权,通山县全国第一个革命根据地。随后通城也成立了“劳农政府”,这两县成为建立起最早的区域性的“全国县级红色政权”集群,为其他地方的县级红色政权建设提供了标本和探路。8月,红五军红五纵队党代表何长工,在率武汉国民政府警卫团赴九江参加南昌起义途中,因故改道,由阳新经通山、通城、修水,加入到秋收起义的行列;9月9日,中共鄂南特委在蒲圻发起“中伙铺劫车”行动,鄂南农民秋收起义由此全面爆发。起义坚持40余日,遍及鄂南全区和鄂东3县,参加的农民革命军和农民群众达10万之众,处决土豪劣绅700至800人。史称“鄂南起义”,标志着全国秋收起义的星火在点燃,打响了全国秋收起义的第一枪。(2),史称(湘赣边)“秋收起义”:1927年8月中旬,中共中央派临时政治局候补委员、以中央特派员身份毛泽东和彭公达回到湖南长沙,组织武装起义。18日,改组后的中共湖南省委,在长沙市郊沈家大屋召开会议。会上,毛泽东传达了党的“八七”会议精神,讨论制定了秋收起义的纲领与计划,着重研究了起义的军事问题,决定成立以毛泽东为书记的党的前敌委员会,作为起义的领导机关。会后,毛泽东将驻在安源、铜鼓、修水等地的工、农、士兵武装,组成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卢德铭任总指挥,余洒渡(后叛变)任师长,辖三个团。此外,还收编了当地一个团的土匪武装。起义部队以夺取长沙为目标。30日,湖南省委作出决定,集中力量组织以长沙为中心,包括湘赣边界等地的起义。根据这一决定,毛泽东被派湘赣边界担任中共湖南省委前敌委员会书记,领导起义,机智地选择了纵横湖南、江西两省交界区域的罗霄山脉的湘赣、湘鄂赣边,创建示范性苏区。9月初,毛泽东来到安源。在安源会议上,将湘赣边界地区拥有5000余人的革命武装力量统一编为工农革命第一军第一师,接着,毛泽东又亲临铜鼓。9日,在前敌委员会领导下,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爆发,第一军第一师部和第一团在修水发动了农民起义,打出了人民军队第一面军旗,第二团在安源举行起义、第三团分别在铜鼓举行起义,此时江西修水是湘鄂赣革命根据地的中心,起义军还在萍乡、醴陵、白沙、东门市等地取得胜利,但由于敌强我弱,缺乏作战经验,后来遭受严重挫折。毛泽东主持前委会决定,放弃进攻长沙的计划,转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农村进军。10日,在肖家祠召开排以上干部会议,传达“八·七”会议精神。  11日晨,第三团集合在县城桥头大沙洲上,接受检阅。随后,向长沙进军。部队经石桥、上庄向湖南境内挺进,进占浏阳白沙。15日,毛泽东率第三团回师铜鼓排埠。19日,在浏阳文家市召开前委会议,决定继续南移,寻找立足点。20日,从文家市出发。南移途中,宋任穷送来中共江西省委指示信:向宁冈地区转移。于是,毛泽东突破了以城市工作为中心的模式,率领秋收起义部队“上山”,向井冈山地区进发,到达井冈山的宁冈茨坪,起义总指挥卢德铭牺牲于萍乡芦溪。29日,起义军进至永新三湾。从此,在毛泽东领导下,中国革命开始了由城市向农村的战略转移,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从“小块红色政权”到夺取“全国政权”的伟大构想,从此开启了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艰苦斗争,标志着实践和探索以“农村包围城市,并最后夺取城市”中国革命模式的新起点。(3)史称“平江起义”:1928年7月22日,共产党人彭德怀、黄公略与以滕代远为书记的中共湘鄂赣特委共同领导了平江起义。滕代远等率国民党军独立第五师第一团,在湖南平江天岳书院举行誓师起义大会,领导革命的士兵和农民举行发动了震撼全国的平江起义,冲破敌人重重围堵,成功地粉碎了平江的反动武装,占领了县城,成立了平江县工农兵苏维埃政府,成立了工农红军第五军,彭德怀任军长,滕代远任党代表,开辟了湘鄂赣革命根据地,这是继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之后,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国革命危机关头发动和领导的又一伟大壮举,沉重打击了当局的黑暗统治,有力地策应和支援了井冈山根据地的斗争。平江起义后,湖南军阀纠集六个团的兵力进行围攻。8月1日,红五军撤出平江县城,转战于平江、浏阳和江西的万载、修水、铜鼓,湖北的通山一带,进行游击战争,开辟了湘鄂赣革命根据地。8月,彭德怀、滕代远率红四军第五纵队大部返回湘鄂赣边。9月,与红军支队合编重新组建红五军,中共湘鄂赣边特委成立,膝代远任书记。10月,湘鄂赣革命委员会成立,11月,红五军军长彭德怀、政治委员滕代远率红五军主力转入井冈山地区后(王首道任湘鄂赣边特委书记),彭德怀、滕代远率领红五军主力到达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与毛泽东、朱德领导的红四军胜利会师,为人民军队创建发展增添了一支劲旅。黄公略率红五军一部的平江起义部分部队,继续在湘鄂赣边地区坚持游击战争。1929年4月改称红军湘鄂赣边境支队,黄公略任支队长,张启龙任政治委员。红军支队和当地游击队经过艰苦斗争,在平江、浏阳、大冶、阳新、修水、铜鼓等县境内,开辟了数块根据地,也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和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和发展作出了贡献。(4)史称“大冶兵暴 ”:  1929年8月,何长工、李灿率领红五军第五纵队进入鄂东南。10月初,国民党独立十五旅二团一、二营到大冶、阳新一带进攻红军。12月14日晚上11时许,二营五连排长、共产党员程子华在大冶县城“武备学堂”(现大冶外国语学校)敌军内号召士兵暴动,接应红五军第五纵队。拂晓,红五纵队在何长工、李灿的率领下,攻打大冶城,与打入敌人内部的程子华等里应外合,一举歼灭敌军一个营,活捉敌营长和国民党大冶县长,发生了震惊全国的“大冶兵暴”, 这次兵暴是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和平江起义的延续,是鄂东南革命斗争史上的一大壮举,为湘鄂赣武装斗争开创了新的局面,后被中央军委和周恩来同志誉为“模范式的兵变”。大冶兵暴胜利的消息很快传遍了鄂东南,由于大冶兵暴成功的影响,国民党独立十五旅其他各部也相继起义了,起义各连的队伍先后来到了红五纵队。红五纵队在三溪口正式进行整编,将兵暴部队编为红五纵队第二支队,由程子华任支队长;同时将大冶地方武装红十二军与原二支队合编为第三支队,红五纵队3个支队发展到6000余人了。

    第二、以“苏维埃运动”、“苏区文化”为主体的革命活动。(1)恢复和重建了中共湘(鄂)赣特委。1928年春,中共中央将湖北咸宁、蒲圻、崇阳、嘉鱼、通山、通城划入湘鄂赣边特区,直属湖北省委领导,后改隶属湖南省委领导。1928年6月底,中共湖南省委为了恢复边特领导机关,派时任中共湘东特委书记的滕代远任湘(鄂)赣边特委书记。滕代远受命后设法和各县县委取得了联系,7月中旬,滕代远在修水水源与王铁猛等修水县委领导人接上关系,指示修水县委如何宣传、发动、武装群众,搞武装斗争,建立井冈山式的农村革命根据地等问题,临别时“将他随身所带的一支小手枪送给王铁猛同志作为武装斗争之用”, 9月11日,毛泽东在铜鼓亲自领导和发动了震惊中外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10月29日(古历九月十七日),彭德怀、滕代远在修水台庄大弯屋主持召开了平江、浏阳、修水、铜鼓等县党组织负责人和红五军党委联席的重要会议,史称“台庄会议”,出席这次会议的有:平江的胡筠、张警吾;浏阳的王首道、赖汝樵;修水的陈秋光、甘特吾;铜鼓的吴金明等,正式恢复和重建了中共湘(鄂)赣特委,以滕代远、李宗白、邱训民、彭德怀、王首道等五人为常委,滕代远为书记,并进行了著名的台庄整编,此时,修水是湘鄂赣革命根据地的中心。中共湘(鄂)赣边特委和红五军党委决定改编红五军,将红五军与平浏修铜各县游击队合编成十个大队和一个军部直属大队,并将十个大队分兵各半由彭德怀、滕代远、李灿、贺国中等率领五个大队撤离边区,按照中央和湖南省委的指示,相机南下,与毛泽东、朱德率领的红四军会师。11月,红五军主力向井冈山转移后,重组特委,王首道任湘鄂赣边境特委书记,黄公略任中国工农红军湘鄂赣边支队支队长,其余五个大队由黄公略率领,继续留在湘鄂赣边区坚持斗争,开辟湘鄂赣根据地。1931年5月15日,中共派黄火青同志到达湘鄂赣,在浏阳东门市楚东山召开了湘鄂赣边区党的第一次代表大会,正式建立了中共湘鄂赣省委,由李宗白同志任书记,赖汝僬、胡梓、杨幼麟、张店龙、刘建中等同志为委员。(2)领导恢复和发展了湘鄂赣苏区。1928年底红五军主力转战井冈山后,留在湘鄂赣边区的部队在黄公略率领下,坚持在平江、浏阳、修水、铜鼓、武宁、万载等县发动群众,打土豪分田地,开展游击战争,使边区形势大发展。1929年4月成立了王首道任书记的中共湘鄂赣边境特委,成立了湘鄂赣边境暴动委员会。8月,彭德怀等率红五军主力返回湘鄂赣边区,与黄公略率领的湘鄂赣边境支队在平江黄金洞会合。合编红五军,彭德怀任军长,黄公略任副军长,滕代远任军党代表,领导恢复和发展了湘鄂赣苏区。1929年9月,根据湘鄂赣边特委的决定,彭德怀指挥红五军第五纵队从湖南平江出发挺进鄂东南,在地方游击队和阳(新)大(冶)苏区地方红军――红十二军配合下,取得了横扫数县多地的辉煌胜利。12月,红十二军正式编入红五军第五纵队第三支队,整个鄂东南苏区基本连成一片,工农武装割据局面初步形成。(3)调整布局湘鄂赣苏区空间结构。1930年3月,彭德怀率红五军主力4个纵队对阳新县城发起猛烈进攻,击溃国民党郭汝栋的5个团,乘胜占领大冶。5月,中共鄂东特委成立,辖管除江南的通山、大冶、鄂城外,还包括江北的蕲水、蕲春、广济、黄梅,6月10日,根据中共中央指示,在大冶殷祖镇马于村将红五军第五纵队扩编为红八军。6月,湘东北的平江、浏阳,鄂东南的大冶、阳新、通山、崇阳、通城和赣西的修水、铜鼓、万载等地,大都已成为苏区。到大冶兵暴爆发前夕,红五军五纵队,已发到达4000人枪,超过原红五军兵力总和,中央军委遂决定红五军五纵队扩编为红八军,组建红三军团,1930年5月,彭德怀率红五军二、三纵、四纵队来到阳新、大冶。(4 )保卫和扩大湘鄂赣苏区的军事斗争。1929年7月、1930年3月,彭德怀、滕代远先后两次率红五军返回湘鄂赣根据地,开展斗争。1930年6月16日,红五、红八两军军委在大冶刘仁八召开扩大会议,决定与红八军合并,正式成立由彭德怀任总指挥的红三军团,组建红军第三军团。彭德怀任前委书记兼总指挥,滕代远任政治委员,辖第五、第八军。随后,红军独立师扩编为红军第十六军,亦归红三军团建制。 这支英雄的部队屡破强敌,立下赫赫战功。7月,红三军团攻占岳阳,占领长沙,成立湖南省苏维埃政府。且是10年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红军攻克省会的唯一战例。8月,红三军团编入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9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从湘东地区转向赣西南地区,红十六军留在湘鄂赣苏区。湘鄂赣苏区在反对国民党军“清剿”、“围剿”的斗争中得到巩固和发展。(5)调整湘鄂赣苏区领导体制结构。   1931年3月,中共中央巡视员滕代远来到修水上衫,召集湘东、鄂东、鄂南、赣北等特委负责人40余人,召开了著名的上衫会议,史称“上衫会议”,成立中共湘鄂赣特区委员会,以李宗白为书记,代行省委职权,统一领导湘鄂赣特区的工作。 5月15日,中共派黄火青同志到达湘鄂赣,在浏阳东门市楚东山召开了湘鄂赣边区党的第一次代表大会,正式建立了中共湘鄂赣省委,由李宗白同志任书记,赖汝僬、胡梓、杨幼麟、张店龙、刘建中等同志为委员。7月,中共湘鄂赣省委成立,撤销鄂东特委、鄂南特委,原鄂东特委辖区的江北四县划分为鄂豫皖苏区。中共湘鄂敌赣省委组成,李宗白任书记(后林瑞笙)。同时,湘鄂赣省红军总指挥部成立,孔荷宠任总指挥,黄志竟任政治委员。9月23日至10月4日,湘鄂赣省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在平江县长寿街召开。因期间遭机轰炸,会议迁至修水上衫继续举行,10月,湘鄂赣省工农兵苏维埃政府正式成立,赖汝樵任主席(后王亚德)。在湘鄂赣省委和省苏维埃政府领导下,建立了20多个县的中共组织和17个县苏维埃政府,以及各级共青团、工会、妇女会、互济会等群众组织,发展了工业、军工和农业生产,建立了教育、文化、卫生等机构,苏区建设得到全面发展。1931年9月湘鄂赣省委、省苏维埃政府迁到修水上衫后,又相继召开了省委执委扩大会议。 湘鄂赣省委在修水县上衫第一次改组,随后湘鄂赣省苏维埃政府相继成立,先后还建立省工会、妇联、红军学校、法庭、医院、银行、开办了兵工厂、被服厂、铸钢厂、造币厂。1932年2月,湘鄂赣省委在修水上衫召开了第二次执委扩大会议,会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湘鄂赣省委第二次执委会决议案——争取以南昌为中心的一省和几省首先胜利与湘鄂赣省的战斗任务》。 3月17日至22日,在中央代表团林瑞笙的主持下,省委在修水上衫召开了第三次执委扩大会议。会议解散了以李宗白为首的原省委,组建临时省委,林瑞笙任省委书记,并以林瑞笙、胡梓等7人组成临时省委常委,同时还提出了改组湘鄂赣省苏维埃政府的议案。根据中央关于夺取一省和数省首先胜利的“左倾”机会主义路线,确定了“以修、铜、万为中心根据地,积极向东南发展,与湘赣苏区和中央苏区的革命势力汇合,争取以南昌为中心的首先胜利和湘鄂西打成一片的计划。”4月1日,湘鄂赣省苏维埃政府根据省委的提议,湘鄂赣省苏维埃政府在上衫召开省苏维埃第二次执委扩大会议,会议认为共产党员赖汝樵、杨幼麟、李宗白、胡梓等13人团成份不好,犯了错误。所遗缺额,推举了王显德、彭德怀等14人予以补充。加上原来的省苏维埃执委刘建中、涂正坤、袁风英等13人,共27人重新组建省苏维埃执行委员会,以王显德为主席,刘建中、彭德怀为副主席。湘鄂赣省委及省苏维埃政府驻扎在修水上衫,为贯彻临时湘鄂赣省委“积极向东南发展”的方针, 4月12日,临时湘鄂赣省委、省苏维埃政府机关迁出修水上衫,移驻万载小源。随后,其他各机关亦陆续离开修水上衫   。1932年4月至1934年1月,中共湘鄂赣省委、湘鄂赣省苏维埃政府等湘鄂赣省级机关从修水上杉迁驻万载小源后,领导边区30余县数百万民众开展轰轰烈烈地扩红运动和革命斗争。在1931年6月至1932年4月,近一年时间,修水是湘鄂赣省委、省苏维埃政府和省级机关所在地,因而也是湘鄂赣苏区的中心地。使其成为湘鄂赣革命根据地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由于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领导,在反对敌人第五次“围剿”的斗争中部队损失很大,1934年1月,陈寿昌任中共湘鄂赣省委书记,徐彦刚任湘鄂赣军区司令员,1934年秋以后,少数部队在陈寿昌、徐彦刚、傅秋涛等领导下,继续坚持游击战争。(6)建立了湘鄂赣苏区“赣西北、鄂东南、湘东北根据地”。1930年至1933年,在赣西北,建立了中共修水中心县委,领导了修水、武宁、铜鼓、宜春、通城等县党组织,进行土地分配制度革命。在鄂东南,1930年彭德怀何长工等领导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进驻阳新龙港,开辟了以龙港为中心的鄂东南革命根据地,成立了中共鄂东南特委,鄂东南苏维埃政府,组建了军校、报社、银行、医院、兵工厂等四十八机关和单位,成为鄂为湘鄂赣边界鄂东南苏区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在湘东北,1931年7月,在浏阳东门楚东山召开第一次党员代表大会,成立中共湘鄂赣省委,李宗白为代理书记,省委机关设平江县长寿街。苏区范围扩展到三省边界的29个县,包括了湖南的平江、浏阳及湘阴、岳阳、临湘、长沙、醴陵的部分地区。土地革命时期,湘鄂赣苏区是我党领导下的六大重要红色割据区域之一,长达十年之久的革命斗争,创造了具有地域特色的湘鄂赣版苏区文化,为我党探索早期苏区文化,涵养苏区精神,轰轰烈烈地开展红色苏维埃运动,注入新的活力与生机,从而使湘鄂赣苏区红色文化资源构成了中国的先进文化资源之一。

    3、以革命文化为主体的文化遗存(革命文物、文献、歌谣、歌曲(曲艺节目)等)。(1)革命文物:修水县现有收藏征集国家一级文物7件,二级文物12件,三级文物58件,及大量尚未定级革命文物;(2)革命文献:1982年湖南人民出版社的《湘鄂赣苏区史稿》; 1991年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的中国共产党历史资料丛书《湘鄂赣革命根据地》,人民出版社1985年的《湘鄂赣革命根据地文献资料》三辑和1986年的《湘鄂赣革命根据地回忆录》。何长工撰写的《难忘的岁月》、程子华的《大冶兵暴》、程子华、白志文撰写的《模范的大冶起义》、石仲伟撰写的《回忆宜昌、大冶两次兵变》、邓乾元向中央报告的原件《独立第十五旅兵变经过及阳冶五县工作概况》。湖南省工农兵苏维埃政府发布的《婚姻法布告》,以及国家二级、三级文物湖南省工农兵苏维埃政府发布的《征收累进税布告》、湖南省工农兵苏维埃政府宣委会《关于选举工作画报》和湖南省工农兵苏维埃政府七、八、九期公报等。如修水县有大量文献资料,现秋收起义修水纪念馆、修水革命烈士纪念馆就珍藏有国家一级文物。据不完全统计,土地革命战争十一年间,湘鄂赣苏区有37万余革命烈士,有76万人因为革命战争遇难。其中,鄂东南近30万英烈。其中以修水、平江、阳新、通山,铜鼓等县最为突出。修水,据《修水县志》记载,民国20年(公元1931年)全县10万余人献出了生命,注册革命烈士10342名。平江,杀害党员革命干部1。4万人被屠杀革命群众12万人,对县苏区进行过9次大的清剿,追认烈士19989人,占湖南全省烈士总数的1/5,全国闻名的“将军县”、“烈士县”。阳新,湘鄂赣边区鄂东南革命烈士陵园,有来自湘鄂赣21个县市502位知名烈士生平事迹,龙港境内有六处红军烈士墓群,安葬3000位红军战士遗骨,全县牺牲20万烈士,是全国闻名的“烈士县”。有关彭德怀传奇故事近百种版本。通山,有27000多人献出了生命。铜鼓,有2.8万多人为革命英勇牺牲。(3)革命歌谣:有《红三军团建起来》、《捉土豪》、《他说长工为长工》、《红五月暴动》、《红军越打越坚强》,《建立苏维埃》、《专打土豪劣绅》等等。以阳新、大冶、修水三县革命歌谣为例,阳新:“小小阳新,万众一心,要粮有粮,要兵有兵”。“吃的金丝汤(红薯丝),睡的金丝床(稻草),穿的金丝鞋(草鞋),打的胜利仗”。人民自编歌颂彭德怀和红军歌谣近20余首。大冶: “大冶兵暴影响大,独十五旅硬打垮,工农群众笑哈哈,热烈欢迎程子华。”《十杯酒——庆祝克复大治城》,如“一杯酒,满满斟,庆祝克复大冶城,红军纪律好得很,商民放炮来欢迎;二杯酒,满满筛,活捉县长伍屏阶,从前坐轿当街摆,如今不敢把头抬。” “十二月里东风凉,大冶湖中运军忙,下陆一役打胜仗,人民政权万年长” 。“大冶兵暴影响大,独十五旅硬打垮,工农群众笑哈哈,热烈欢迎程子华”。《庆祝红军克复大冶县》、《红军攻打阳新城》。修水:“巍巍幕阜山,滔滔修水江,誓为工农求解放,红色健儿,十年奋战,驰骋沙场。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长,笑蒋贼损兵折将,‘围剿’梦一场,英雄湘鄂赣,红旗迎风扬!”。万载、铜鼓、宜春,流传有《黄茅“三。一八”暴动歌》 《反白色恐怖歌》、《劝君莫自首》。(4)革命歌曲:《彭德怀的五八军》、《放脚歌》、《慰劳红军》、《攻打沿埠头胜利歌》、《鄂东南革命委员会歌》、《迎接红军歌》、《欢迎红军歌》、《土地革命歌》、《誓把革命来完成》、《苦歌》、《妇女十叹歌》、《妇女歌》、《转战鄂南功劳大》、《红军好比灵芝草》、《妇女去放哨》、《我们红军到》、《初来彭德怀》、《情姐姐呀》,《劝夫革命要认真。小调》、《想起长工真可怜。山歌赶五句》、《鄂东南游击队歌》、《辛苦的农友们》、《拿起刀枪投红军》、《十送情郎当红军》、《送亲人当红军》、《我夫革命要坚定》、女声独唱《四季歌》、《红军歌》、《红军誓师歌》、《红军游戏歌》、《红军竞赛歌》、《红军纪律歌》、《红五纵队十进歌》《十愿士兵歌》、《红二师打回来了》等等。武宁等地,流传有《革命就要当红军》、《十恨民团》等;阳新、万载等地,流传《暴动歌。牧羊调》、《“二。二七”烈士纪念歌》、《纪念红色五月运动周歌》、《中国革命互济会开幕纪念歌》、《粉碎敌人四次“围剿”战歌》等;大治、宜春、万载等地流传渔鼓《十二月道情》、《十进歌》,花灯《五爱大脚》、莲花落《肃反歌》、《拥护苏联及拥护省苏大会》,春锣《毛委员带兵打文家市》、《红军打土豪》、河花灯音乐“摆酒晏”《庆祝成立苏维埃》等等。在苏区出现了许多“红歌村”,如武宁路口镇、龙燕区的黄桥村等,阳新龙港高黄村,成立了以妇救会长陈爱莲为首的红歌队伍,全村三十多户百多名村民,个个是唱红歌的能手,人人是兴词作赋编歌的高人,成为苏区革命文化传播的使者和革命“种子”。这些红歌在湘鄂赣苏区广为流传和歌唱,一场大文化运动席卷在湘鄂赣边区大地上,一首首红色歌曲(谣)成为吹响独特的苏区战斗的号角,彰显和承载了湘鄂赣苏区精神,激励广大民众投身革命的大洪流中去。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特稿:王定国老妈妈为我们重走长征路竖起大拇指(组图)
·下一篇:无
·特稿:王定国老妈妈为我们重走长征路竖起大拇指(组图)
·特稿:长征路上最险恶的战斗——血战独树镇(组图)
·特稿:长征路上最大的战役——四方面军强渡嘉陵江(组图)
·特稿: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军事供给侧思维之我见 —— 兼谈中国共产党的“三大
·特稿:江上青在金寨的100个日日夜夜
·特稿:确山县举行2017年春节团拜联欢会(组图)
·特稿:海纪馆春节前登门拜访海战老英雄秦卫邦(组图)
·特稿:第一章:暴风骤雨(十五)(图)
·特稿:《重生》新年获得大奖 陶贤锋片中主演朱德(组图)
·特稿:无“微”不至:井冈山全力打造“五心”级景区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红网”或“特稿”或带有中红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红网所有,允许他人转载。但转载单位或个人应当在正确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红网”和作者,否则,中红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吕永兴:湘鄂赣苏区红色文化资源分析评价与深度整合
特稿:湘鄂赣苏区红色文化资源分析评价与深度整合、
王定国老妈妈为我们重走长征路竖起大拇指(组图)
田竞:王定国老妈妈为我们重走长征路竖起大拇指(组
特稿:王定国老妈妈为我们重走长征路竖起大拇指(组
长征路上最险恶的战斗——血战独树镇(组图)
田竞:长征路上最险恶的战斗——血战独树镇(组图)
特稿:长征路上最险恶的战斗——血战独树镇(组图)
田竞:长征路上最大的战役——四方面军强渡嘉陵江(
特稿:长征路上最大的战役——四方面军强渡嘉陵江(
特稿:2015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2016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图说谁参加了叶选宁的遗体告别(组图)
特稿:李讷携家人来毛主席纪念堂深情怀念毛主席(组图
特稿:2015年12月26日,毛主席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怀念
特稿:粟裕大将夫人楚青遗体送别仪式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张洁清同志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
特稿:首都各界数千人送别万里同志(组图)
特稿:张震将军送别会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四野后代庆祝抗战胜利七十周年暨纪念进军东北七
特稿:海棠依旧香如故,一代伟人周恩来——电视剧
特稿:走进长春空军航空大学——“啊,摇篮”团纪
特稿:红四方面军第四军子弟联谊会在海军四招举办
特稿:红色工程·感恩行动暨纪念朱德总司令诞辰13
特稿: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我的红军母亲蒲文
特稿:革命后代举行2016新春团拜会(组图)
特稿:纪念萧华同志诞辰100周年座谈会在北京人民大
特稿:纪念龙飞虎将军诞辰百周年座谈会召开(组图
特稿:纪念开国元勋高岗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在京
特稿:社会各界送别百岁老人汪东兴(组图)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反馈 | 版权声明
投稿QQ:402022481  463917348
投稿邮箱:js88@vip.sina.com
中红网—红色旅游网 版权所有
冀ICP备0500340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50
我要啦免费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