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采访团到来,附近的村民十分激动,一位阿姨热情地拉着志愿者们的手,非要让大家“上家里坐坐”。刚踏进阿姨的家门,志愿者们就被眼前的景象吸引了:各种颜色的花布、大包小包的艾草叶和荆棵种子堆放在狭小的客厅,老式缝纫机上摆着已是成品的双头老虎枕。她叫宋士芳,今年59岁,是做双头老虎枕的传统手工艺人,也是沂蒙小调的传唱者。问起阿姨为什么喜欢唱《沂蒙山小调》,“我们家世世代代都住在这个庄,我和我的老邻居自学自唱,我就觉得这歌太好了,我太喜欢了!这都唱了几十年了。”她的回答简单朴素,眼神里却丝毫遮掩不住对这首歌的热爱。在老百姓心目中,这首歌是一种文化、是一种精神、是一种信念与信仰。它不会因为时间的流逝、时代的改变而销声敛迹,而是在发展中不断创新,不断焕发出新的生机。
“她爷爷因为事故去了以后呀,我就一个人撑起这个家,我卖过豆角、板栗,后来就自己做点儿小手工,老虎枕头呀,小帽子啊……”阿姨搂着怀中的小孙女笑道:“她也爱唱这个《沂蒙山小调》,我唱的时候她就在旁边听,这跟着我后面就学会了。把这首歌传给下一代,就是把沂蒙爱党拥军的传统传给下一代。”当志愿者们提议让阿姨教我们唱的时候,她丝毫没有犹豫,挽起旁边老邻居的胳膊,兴致高昂地一句一句的教了起来:“青山那个绿水哎,多好看……风吹那个草低哎,见牛羊……”悠扬又高亢的曲子,唱出了老区人民对家乡的热爱、对先烈的感念,唱出了老区人民与共产党、与抗日战争千丝万缕的联系、更唱出了老区人民对新生活的热爱和憧憬。临别时,阿姨硬要塞给我们四个双头老虎枕留作纪念。走远了,回头望去,阿姨还站在村头不停地向我们挥手道别。
“……高粱那个红来哎,稻花香;沂蒙那个谷子哎,堆满仓。人人那个都说哎,沂蒙山好;沂蒙那个山上哎,好风光……”这亲切的歌声久久地回荡在山里、在田间、在我们心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