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蒙山小调诞生地
沂蒙山小调诞生地
志愿者们与阿姨的合影
阿姨在教志愿者们唱《沂蒙山小调》
“人人那个都说哎,沂蒙山好,沂蒙那个山上哎,好风光……”过去,这里的人们唱着《沂蒙山小调》上前线去打仗;今天,这里的人们唱着《沂蒙山小调》建设自己美丽的家园。7月12日上午,安徽师范大学赴孟良崮暑期社会实践团队一行八人沿着历史的足迹,踏上了“溯源·寻调”的采访之路。
溯源——溯民族文化之源
《沂蒙山小调》的诞生地——费县白石屋村是个风光优美的小山村,四面绿树浓荫,山石林立,村前小桥流水,山路弯弯,极为隐蔽和幽静。一曲宛转悠扬的沂蒙山小调,让沂蒙山上的革命精神、风吹草地见牛羊的优美旋律蜚声海内外。
志愿者们参观了《沂蒙山小调》诞生地的纪念碑、纪念亭,并了解到了其诞生的过程。1940年,日寇疯狂“扫荡”,为积极配合费东工委消灭反对势力黄沙会,年轻的抗大文工团团员李林和阮若珊在这里创作了旷世绝唱《反对黄沙会》,后在前两段歌词后面续写了两段歌词,重新记谱,定名为《沂蒙山小调》。
它不仅唱出了八百里的秀美沂蒙,还唱出了根据地人民的乐观情怀,这支凝聚着沂蒙人民对祖国、对家乡无限热爱的优美小调经过战火的洗礼,深深地印在了人们心里。战争年代,沂蒙人民抛头颅洒热血,造就了沂蒙红嫂、沂蒙六姐妹等无数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人物,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英雄赞歌。在新时期,这首曲子依然散发着璀璨的光芒。不论何时何地,只要人们一听到那悠扬动听的旋律,亲切感人的歌词,一种对曾在沂蒙山区抗战救国的先烈们的崇敬爱慕之情便会油然而生。
寻调——寻一脉相承之调
这片充满传奇色彩的土地上孕育了悠远而古老的历史文化,几十年来,沂蒙山人用歌声抒发着自己的情感,传递着不断注入新时代活力的曲调,一直延续到今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