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蕴山是安徽省六安市金安区人,著名的中国政治活动家,杰出的爱国民主人士,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朋友,革命的坚强战士,参与筹建农工党,是民革的主要创始人和领导人之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抗战时期,他领导安徽省抗日民众总动员委员会,积极投身抗战运动,在皖西大别山地区参加抗日第一线的斗争,作出了重要贡献。
蓬勃少年立国愿
1887年阴历9月18日,朱蕴山出生于安徽省六安市金安区一个名叫嵩寮崖的美丽小山村。那里灵山秀水,孕育了他聪灵、坚毅的性格。
朱蕴山5岁入私塾,年幼的他自小便广读《诗经》、《论语》、《春秋》、《左传》、《资治通鉴》等经典,熟读《水浒传》、《三国演义》等名著,并大量阅读陈独秀传播进步思想的书刊。他18岁在州试中高中第一名秀才。“读书观大义,心与游侠期”,史书中荆轲、屈原、岳飞等成为他儿时的偶像。
朱蕴山的父亲朱明升也是一位爱国革命人士。他早年参加过太平军,太平天国革命失败后隐居故里,其壮心未已,便把希望寄托在儿子朱蕴山身上。他时常引导朱蕴山关注国事,批评时政,认清清廷之腐败;他让朱蕴山阅读《扬州十日》、《嘉定三屠》等揭露满清暴行的书籍,朱蕴山心中播下反清革命的种子;他经常向朱蕴山讲述太平军遗事和自己斗争经历,鼓舞儿子的斗志。朱蕴山回忆记载:“忆余为童子时,常聆吾父对客谈太平军中逸事,至终日不倦,或彻夜不寐,尤于英王被诱一节,太息痛恨,至有泣下沾襟之感。” 在这样家庭教育和社会环境的熏陶下,朱蕴山年少时代就立下了反清革命,以身许国的志愿。
1906年,19岁的朱蕴山考入由著名革命家徐锡麟主持的安徽巡警学堂,后经徐锡麟介绍加入光复会。由此,朱蕴山踏上革命道路。
千难万险勇往前
选定了革命之路,决心以身许国的朱蕴山,对革命信念心似烘炉,肝胆如铁。
徐锡麟早年加入光复会,后创办绍兴大通光复学堂,大力培养人才,积极进行反清活动,主张以暴动进行革命。1907年2月,徐锡麟与其他反满革命者约定在皖、浙同时举行反清武装起义,时间定在7月19日。但因光复会成员叶仰高被清廷逮捕,起义计划被泄露。于是,徐锡麟当机立断,决定于7月8日巡警学堂毕业典礼时举义。但安徽巡抚恩铭要求毕业典礼提前2天,起义又提前到5月6日举行。这次起义,安徽巡抚恩铭被击毙,但因准备仓促,势单力孤,当日遭清廷镇压而失败,徐锡麟、朱蕴山等骨干被捕。翌日凌晨,徐锡麟被清廷处斩安庆巡抚门前,朱蕴山等参与刺杀行动的学生也被押赴刑场陪斩。面对清廷的淫威,朱蕴山的革命之志丝毫没挫减,反而更加坚定,决心“拼将热血酬心愿,甘戴南冠到白头”。
1908年初,朱蕴山加入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从反满革命走向民主革命的道路。同年11月,朱蕴山参加了安庆马炮营起义。起义失败后,参与者纷纷隐匿、流亡,朱蕴山坚持留守安庆,与其他几位同盟会员一起又考入安徽巡警学堂速成科,以图联络革命力量,相机而动。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宣布废除清廷,建立中华民国,但胜利果实却被北洋军阀袁世凯窃取。袁世凯窃取革命成果后,大批屠戮革命党人,密谋复辟称帝,孙中山发动了倒袁运动。朱蕴山积极响应,义无反顾地投身于倒袁队伍之中。1916年4月,他与段瑞兰、杨允中等密谋在安庆发动反袁起义。他为了组织好这次起义,变卖家产,筹集武器弹药。不料事泄,北洋军阀电令安徽省警务处缉拿朱蕴山、段瑞兰、沈子修等人。朱蕴山的好友、安徽警务处督察长翟少垣连夜亲自把两张出城证交到朱蕴山手中,催其速速离开安庆。朱蕴山为了掩护战友,毫不犹豫地把出城证给了段瑞兰、沈子修,二人得以顺利逃往上海避难。他自己却毅然滞留险境,乃遭逮捕。袁世凯只当了83天皇帝而亡,黎光洪代理总统。在孙中山的协调下,释放政治犯,朱蕴山方得出狱。
残酷的斗争实践使朱蕴山认识到:要取得革命的成功,实现振兴中华,必须唤醒大众,提高国民觉悟。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了《新青年》杂志,掀起了新文化运动。朱蕴山积极参加了新文化运动。
1917年6月,朱蕴山到上海传播新文化、介绍新思潮、反对军阀统治。其间写下《燃犀录》一书,揭露安徽军阀倪嗣冲的罪恶行径。他油印100余册,分寄京、津、沪、汉等地的安徽同乡会,呼吁各地会友反倪,救乡救皖。此举使倪嗣冲惊恐万状,许以高官、重金贿买此书,但遭朱蕴山坚拒。
1918年9月,朱蕴山在家乡六安创办省立第三甲种农业学校,邀请至交沈子修出任校长,自己亲自任教,专授政治。第三甲种农校以“质、实、勇、毅”四安为校训,招收霍山、六安、英山、太湖等地青年,对他们进行新文化、新思想教育。特别是在“五四运动”之后,朱蕴山通过种种渠道把大量革命书刊传入校园,组织学生阅读,学校成为皖西地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的主要阵地。为了进一步推动新文化、新思想运动的发展。1919年冬,在他的倡导下,创办了六安县第一所女子高等小学,学校成立了天足会,提倡放足,解放妇女。六发地区涌现一大批新文化运动中的优秀分子,金寨籍王明、桂月峰等共产党人都是在“三农”学校受到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走上革命道路,加入中国共产党,后来成为皖西革命根据地创建的骨干。
1921年初,安徽即将进行第三届省议会选举。代掌军权的倪道烺为了使议会成为自己统治工具,以巨资贿选,公然舞弊。军阀肆无忌惮践踏民主的行径,引起了安徽文化界和教育界群起反抗。朱蕴山在六安组织领导“学生监视选举团”,对选举活动“严重监视,力图自救”。随后创办《评议报》,并自任总主笔,揭露安徽政弊和贿选丑闻。但倪道烺用巨款买通北洋政府,任命他的老师李兆珍为安徽省省长。朱蕴山发动2000余人把守城门,力阻李兆珍进入省城就职。在社会各界开明人士及北洋系一些名流的支持下,驱李运动获得成功。新任省长许世英迫于社会压力,宣布第三届省议员选举全部无效,朱蕴山等人发动和领导的这次反贿选斗争取得胜利。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宣告成立,朱蕴山对中共的宗旨和纲领深表赞同,成为中国共产党的热烈拥护者,先后发表了大量的文章,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立场。1922年6月,混入革命队伍并深受孙中山倚重的广东军阀陈炯明,勾结帝国主义和直系军阀,在广州发动反革命暴乱,孙中山被迫退居上海。在此危难之时,朱蕴山毅然专程赴沪拜望孙中山。他向孙中山详细汇报了安徽民众与军阀斗争的情况,希望得到孙中山的指导和声援,同时提请孙中山改组国民党安徽省党部。随后,朱蕴山又去拜会中共总书记陈独秀,参与酝酿改组国民党的计划。
1923年7月,安徽督军兼省长马联甲下令查封《评议报》,朱蕴山被通缉,离开安徽到山东。1924年元月,朱蕴山到广州参加了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同年10月,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推翻了曹锟、吴佩孚为首的北洋政府,欢迎孙中山北上。11月,孙中山应邀北上并发表《北上宣言》。孙中山先生到达天津后,朱蕴山专程前往谒见。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病逝于北京,留下了“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之重托。朱蕴山牢记孙中山的嘱托,决心坚持革命,完成先生遗愿。9月,朱蕴山在北京与李大钊同志会晤。受李大钊指派,朱蕴山南下上海,与陈独秀共商粉碎国民党右派的反共阴谋,发动和壮大左派力量。11月,朱蕴山赴广州准备参加国民党“二大”。抵粤后,经中共广东区委书记陈延年批准,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元月1日至19日,朱蕴山以国民党左派的身份出席了中国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会议期间,国民党中央决定以朱蕴山等9人为国民党安徽省临时党部执行委员。朱蕴山随返皖着手筹备工作。1926年2月,正式成立了国民党安徽临时省党部,朱蕴山任常务委员,中共党员柯庆施任秘书长。7月,国民革命军誓师北伐。为配合北伐,朱蕴山等人策动了六霍、太湖两地的起义。起义虽败,却起到了瓦解敌人、鼓舞民心、策应北伐的作用。1927年3月初,北伐军到达安徽,国民党安徽临时省党部随北伐军由武汉迁回安庆。就在革命迎来曙光之时,蒋介石发起了反革命活动,密令其爪牙收买地痞流氓,组成“敢死队”,准备进行反革命暴乱。3月23日,在国民党安徽省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之际,这伙反革命暴徒突然发难,捣毁了国民党安徽省党部和省总工会、省农民协会筹备处,殴打与会代表。
安庆“三•二三”事件后,蒋介石又制造了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中,大批共产党员和革命工人惨遭杀戮,陈延年、赵世炎等中共领导人英勇牺牲。不久,汪精卫又在武汉发动“七•一五”反革命政变,第一次国共合作彻底破裂,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
为了挽救革命,中国共产党发动了南昌起义。8月1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等领导的南昌起义爆发,揭开了中国革命斗争的新篇章。南昌起义胜利后,成立了以共产党员为核心并有国民党左派人士参加的“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朱蕴山参加了这次起义,并被推举为“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下设的“党务委员会”委员。
但在国民党反动派的重兵包围下,起义部队退出南昌南下广州,一路上屡遇强敌,最终被打散,南昌起义宣告失败。其间,中国共产党中央召开了“八•七”紧急会议,结束了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路线,但却犯下了左倾盲动主义错误,使革命事业再遭重戕。党内激烈的路线斗争,使朱蕴山愁肠百结,对革命前途满怀忧虑。他在迷茫、彷徨之中,痛苦地脱离了中国共产党。此后,朱蕴山继续参加和推动反蒋斗争,坚持孙中山的“三大”政策,参加了国民党左派领袖邓演达领导的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1931年11月,邓演达被蒋介石秘密杀害。朱蕴山愤题《念奴娇》一词以悼战友,表明了“中流击楫,肝胆硬如铁”、“誓扫神州腥血”的革命意志。
民族危难作牛马
1931年,日本军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拉开了侵华战争的序幕。日军占领我国东北后,挥兵南下攻打上海,遭到驻守上海的国民军19路军的顽强抵抗,“一•二八”淞沪抗战爆发。淞沪抗战坚持一个多月终告失败。在这民族存亡的危机关头,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步步紧逼和国民党反动政府的节节退让,朱蕴山发出了“岂可瓦全宁玉碎,国破家亡我何存”的愤怒吼声,表明了自己抗日救国的坚定决心。
淞沪之战后,为促成反蒋抗日联合阵线,朱蕴山多方奔走,三次赴港与李济深、陈铭枢商谈,以至积劳成疾。1933年11月,李济深、蒋光鼐、蔡廷锴等发动了反对蒋介石反动政府的“福建政变”,并成立了“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福建政变”失败后,朱蕴山又与李济深、陈铭枢、蔡廷锴、蒋光鼐、冯玉祥等于1934年7月在香港组织成立了“中华民族革命大同盟”,响应中国共产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号召。朱蕴山受“革命大同盟”的委派,到天津就任“华北民族革命同盟”主任。在天津,他积极与方振武、吉鸿昌、马占山等抗日将领和中共中央北方局取得联系,发动组织民众,支援冯玉祥等领导的“察哈尔抗日同盟军”,推动抗日。1936年2月至1937年5月,朱蕴山三赴太原,与国民党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商谈,促其联共抗日,促成中共中央代表与阎锡山的直接谈判,建立山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朱蕴山时常教育子女说:“中华民族已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在这民族存亡之秋,每一个有爱国心的中国人,都应当奋不顾身地站出来与日寇作殊死的斗争。”1937年春,朱蕴山患严重的胃病,在医院手术医治不到两个月,他带病化妆离开了北平。
他从天津乘船经青岛,从济南直到南京。曾随同记者团到上海会战的前线慰问抗战将士,因战况紧急,在上海前线日寇距虹桥仅一公里时,为躲避轰炸和扫射陷入水坑,他
图为:1937年朱蕴山离开北平时全家合影
撤离乘坐的汽车,步行七天,才到达镇江。为赶到南京,又搭车前行。当时国民政府已决定迁都武汉,南京处于一片混乱之中。他赶到南京八路军办事处,会见了董必武、叶剑英同志,商讨今后行动和任务。经与董必武等商量决定安排,他回到安徽发动群众,开展抗日工作。随后,朱蕴山又去会见了第五战区司令长官兼安徽省政府主席李宗仁。朱蕴山向李建议: 值此国难当头,必须恢复孙中山先生制定的三大政策,广泛发动民众抗日,迅速发起组织民众抗日动员委员会,以集中人力物力,实行全面抗战,才能最后战胜日本帝国主义。希望五战区加强对抗战的组织领导工作。双方经过深谈,李宗仁同意了朱蕴山的意见,并邀他到皖,相约在六安会唔。
1938年春节后,朱蕴山在六安会见了李宗仁,双方就抗日救亡达成共识:“一是表示欢迎他主皖。二是谈到当前的抗战形势和安徽所处的重要战略位置,要有长期抗战的准备,急需把抗日民众动员起來。希望德公(李宗仁)尽快筹备成立民众抗日总动员委员会,以加强对抗战的动员和组织领导。三是向他介绍了在安徽一批有威望的抗日知名人士。如常藩候、沈子修、光明甫、余亚农诸公,还有童汉璋、朱子帆、翟宗文等先生的情况等”。在经历了两个多月的准备,1938年4月安徽省抗日民众总动员委员会在六安宣布成立,李宗仁为省动委会主任,朱蕴老出任总务部长,代主任主持省动委会的全部工作。省动委会开始设在六安东门大街,后来因工作扩大的需要迁至六安文庙。1938年6月以后因徐州沦陷,日寇逼近六安,省政府迁至金寨县,朱蕴山冒雨带领省动委会工作人员,迁出六安县城,最后到达金寨县的桂家老屋。
李文宜(罗亦农夫人,民主同盟中央委员)女士回忆说 : “当时六安是安徽省会所在地,安徽的一大批爱国著名人士都集中在这里,很多人都是朱蕴老的朋友,非常相熟。他在这样有利的工作条件下,担任了动委会总务部长兼代主任。他团结了大多数人。特别是团结了一大批华北流亡学生以及东南各省的爱国青年,策划一切有利于抗战的办法,并将有志于革命的青年分批送往新四军驻地,为新四军补充干部和给养,为壮大抗日力量,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安徽省动委会名义上是国民党安徽省政府的抗日团体,实际上是一个国共合作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组织。在朱蕴山的领导下,安徽境内各地40多个县建立了县级动委会,同时还组织了省属工作团,工作队约一百多个,共约有1700余人。这些工作队分别派往各县开展抗日动员宣传,发动组织群众,支援前线抗战。在党的支持下,一大批共产党员和爱国人士被安排到省、县动委会工作。在省动委会各部的总干事和各工作团、队的领导中,工作着众多的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共产党员有张劲夫、周新民、狄超白、孙以瑾、童汉章、翟宗文、朱子帆、蒋岱燕、陈国栋、史迁、杨思久、李任之、杨效春等,他们担负着各方面的实际领导工作,加快党的组织不断发展。张劲夫任同志是省动委会地下党的负责人,负责组织领导工作。在抗战初期,在皖西大别山地区发展进步势力,团结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出现了热气腾腾的团结抗战局面,省动委会起到积极作用。
团结众人齐抗战
安徽省民众总动员委会从成立到发展都是充满斗争的。朱蕴山为了团结形成强大的抗日力量,他真诚待人,做好方方面面工作。张劲夫同志回忆说:“在皖西这一年多时间中,我与蕴老接触较多,留给我印象最深的是: 对于我党,他不仅自觉地尊重,忠诚执行我党的‘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的抗日统一战线方针,而且对地下党员充满着感情,热爱青年。当时像我这样的党员,要比蕴老年轻二十多岁,他是我们的革命前辈,长者。我每有事进言,蕴老无不采纳,无不支持。使我深深感到蕴老内心深处,是把地下党的意见,当作他理所当然要执行的革命任务,而且执行的很认真,很真诚,使我深受感动。”
朱蕴山坚持不懈地与国民党反动份子斗争。国民党中的CC派,当时十分反动,经常破坏良好的团结局面。他十分警惕,机灵与之斗争。他对右派分子的破坏团结活动,事先详细地向李宗仁汇报,争取得到他的支持。李宗仁在就任安徽省政府主席的就职演说中,对国民党CC派头目直白地进行公开的批评。他说:“我们党内(指国民党)的不良分子,一向把持地方,迫害人民,破坏团结,脱离群众。这对当前发动民众全面抗战是不利的。我们要求安徽方面的前辈先生们发起成立了一个安徽省抗日民众总动员委员会,不分党派都团结起来,一致抗日。如果方(治)、邵(华)两先生能留在江淮和大家合作,那当然更好。但是要尊重动委会前辈们的意见,切不要妨害他们,要虚心地团结他们。”这样,国民党CC派的头子方治、邵华等有所收敛。在朱蕴山的努力工作和大力争取下,大别山地区抗日民主运动形势良好,推动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发展。
图示:1938年初朱蕴山在安徽省民众总动员委员会
在复杂的政治斗争中,朱蕴山注重团结更多的力量。张劲夫同志说:“在当时皖西大别山地区,他是许多人团结抗战的核心人物。这样致使桂系的头面人物如代主席张义纯及后任主席廖磊等,感到朱蕴老是他们政权的威胁,以致在一年以后,他们就不能容忍蕴老主持动委会了。当蕴老离开动委会后,更激发了人们对蕴老的尊敬与怀念。抗战初期蕴老主持省动委会工作期间打下的基础,己经深入人心。桂系是无法消除其政治影响的。现在时己过去近半个多世纪,回忆往事,引起我从内心深处对蕴老的怀念和尊敬。也不由地想到,我们国家,我的故乡安徽,能多有几位像蕴老这样的革命长者,该有多好啊!对我们党的革命事业该有多大的邦助啊!蕴老己经离开我们好多年了,我相信安徽人民是永远怀念他的,他将永远活在安徽人民心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