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领袖故事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新闻类>>红色联播>>正文
特稿:红四方面军的漫漫长征路(之十九)(组图)
2016-06-02 15:54:22
作者:胡遵远、李雨迪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收藏】 论坛
分享到:0

    红四方面军是红军的三大主力之一,与红25军一样、主要诞生在我们安徽省金寨县。1935年10月开始长征,1936年10月结束长征。强渡嘉陵江、攻克剑门关,揭开了红四方面军万里长征的序幕。

    八万雄师劲旅、浩浩荡荡西移,破坚阵、摧强敌,挺进川西北,最终在雪山脚下与中央红军胜利会师。但是,由于张国焘的阴谋夺权、导至红军一度分裂,红四方面军由此走上了一条漫漫的长征路。在人迹罕至的雪山草地、辗转长达一年之久,数万将士的鲜血洒满西北疆域……英雄的红四方面军最终用生命和鲜血战胜了恶劣的环境、反动的武装、错误的路线,夺取了红军长征的伟大胜利。因此,红四方面军的长征,更加艰难曲折、更加悲壮震撼、更加可歌可泣,并且鲜为人知、充满传奇和神奇。特别是后来的西路军奉命渡河西征之后,与马家骑兵展开了浴血奋战,谱写了一曲曲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凯歌。

    第十九章 红军及红军长征的几件轶闻趣事

    一、为什么没有红三方面军

    1930年5月,党中央召开了全国苏维埃区域代表会议和全国红军代表会议,决定将活动于闽西和赣南以及湘鄂西、湘鄂赣、鄂豫皖等革命根据地的红军,分别改编为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军团;还准备在这四个军团的基础上继续扩大红军,然后再把它们编为四个方面军。同年6月,红四军、红十二军和红三军在福建汀州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团,朱德任总指挥,毛泽东任政治委员。红五军、红八军在湖北大冶合编为第三军团,彭德怀任总指挥,滕代远任政治委员。随后,湘鄂赣边部分地方红军组成红十六军,也编入第三军团。7月,由湘鄂边工农革命军第四军改编的红四军与红六军在湖北公安会师,组成第二军团,贺龙任总指挥,周逸群任政治委员。鄂豫皖的红军当时则未编成第四军团。

    1930年8月下旬,一、三军团在湖南浏阳会师后,在两个军团的前委联席会上,以彭德怀为书记的三军团前委则提议成立第一方面军和总前委,三军团编进一方面军建制。这就是说,三军团不再扩编为第三方面军。彭德怀说:“从战略方针来看,我赞成三军团编为第一方面军的建制,统一指挥,这是革命的需要。”一、三军团前委联席会议通过三军团前委的这一提议,并一致同意朱德为总司令,毛泽东为总政委和第一方面军总前委书记。这样,第三方面军就没有成立。

    1931年1月,鄂豫皖根据地的红一军与红十五军在河南商城城南的长竹园会师后,合编为红四军。同年11月,红四军与红二十五军在湖北黄安七里坪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徐向前任总指挥,陈昌浩任政治委员。

    1934年10月,第二军团和第六军团在贵州印江的木黄会师,成立了以贺龙、任弼时为首的总指挥部。1936年7月初,二、六军团及其总指挥部和第三十二军(原为第一方面军第九军团)在长征途中奉命组成第二方面军,贺龙任总指挥,任弼时任政治委员。

    1933年秋,中央军委也曾有过把新成立的七、八、九、十这四个军团合编为第三方面军的计划,但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由于这四个军团一部分组成北上抗日先遣队,一部分跟第一方面军参加长征,所以合编计划未能实现。

    二、“长征”一词的由来

    1934年10月红一方面军突围转移时,并未使用“长征”一词,当时的说法是“转移”、“突围”、“西征”。那么,是什么时候使用 “长征”这一名词的呢?有的学者认为,长征一词是王明于1934年11月在莫斯科向苏联外国工人出版社中国部全体工作人员做报告时第一次使用的。但王明所使用的“长征”概念,指的是红七、红六军团的突围转移,并不是指红一方面军的战略大转移。1935年6月10日,《前进报》第1期刊载博古的署名文章《前进!与红四方面军会合去!》,把红军的行动称为“长途远征”,开始有了“长征”概念的内涵。6月12日,张国焘、徐向前、陈昌浩在给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的报告中指出,“西征军(指中央红军)万里长征,屡克名城,迭摧强敌”,这是目前所见文献材料第一次将中央红军的行动称为“长征”。因为这份报告结尾署名 “向前代草”,所以最早提出“长征”以及“万里长征”概念的是徐向前。到7月10日,《红星报》在第25期社论《以进攻的战斗大量消灭敌人创造川陕甘新苏区》中开始使用“万里长征”一词。此后,随着中央红军战略转移距离的不断延长,“长征”的定语由“万里”逐步增大。10月19日,红一方面军胜利到达陕北吴起镇,毛泽东在对萧锋的谈话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概念,说红军长征共经过了11个省,“根据红一军团团部汇总,最多的走了二万五千里 ”。1935年11月13日,中共中央在《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为日本帝国主义并吞华北及蒋介石出卖华北出卖中国宣言》中明确提出:中国工农红军“经过二万五千余里的长征,跨过了十一省的中国领土,以一年多艰苦奋斗不屈不挠的精神,最后胜利的到达了中国的西北地区,同陕甘两省原有的红军取得了会合”。这是目前最早使用“二万五千里长征”概念的文献。从此,“长征”、“二万五千里长征”就为人们所熟知了王建强、许秀文:《“长征”、“万里长征”、“二万五千里长征”的由来》,《党史研究与教学》2004年第4期。

    但有的学者认为,“长征”一词是1935年红军进入川西少数民族地区以后,红军总司令朱德在5月22日于冕宁发布的《中国工农红军布告》中最早使用的。这个布告写道:“红军万里长征,所向势如破竹。今已来到川西,尊重彝人风俗。真正平等自由,再不受人欺辱。希望努力宣传,将此广播西蜀。”[袁征:《关于“长征”一词的提法》,《赣南师范学院学报》1998年第2期;王大钊:《“长征”一词在冕宁第一次提出的考证》,同前刊。]也有的学者认为,“长征”一词是红军总政治部主任王稼祥、副主任李富春在1935年2月23日于贵州发布的《告工农劳苦群众书》中最早使用的,该文件说:“我工农红军从江西转移作战地区,长征到川贵边地域……”[赵福贵:《“长征”称谓的由来》,《党史文汇》2005年第3期。]

    从上面的考证可以看出,王明虽然最早使用了“长征”一词,但他指的是红七、红六军团的突围转移,并不是指红一方面军的战略大转移。真正用“ 长征”一词称呼红一方面军的战略大转移,始于红军总政治部1935年2月23日于贵州发布的《告工农劳苦群众书》和朱德1935年5月22日于冕宁发布的《中国工农红军布告》。至于“二万五千里长征”,那是红一方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以后,才开始使用的。

    三、红四方面军的长征出发地

    1,红四方面军长征出发地:苍溪红军渡和阆中。

    同中央红军(红一方面军)长征的起点相似,红四方面军的长征也是从渡过一条河流开始的。

    长江的支流嘉陵江在苍溪县城外东南2公里的地方拐了一个大弯,左岸就是著名的红军渡。右岸是当年杜甫送客放船的地方,现名杜里坝。1984年10月,83岁高龄的徐向前元帅手不颤抖、笔力千钧,挥毫书写了“红军渡”三个大字。

    嘉陵江畔,1935年3月28日起,近10万头戴斗笠的大军跨过嘉陵江,开始了长达18个月、漫漫万里的征程。

    与中央红军踏上长征路时不同,红四方面军主力西渡嘉陵江,策应中央红军北上,进行了精心准备。他们刚刚取得了粉碎四川军阀六路围攻的胜利。为了渡江,红军专门成立了直属水兵连。在距苍溪县城20公里的嘉陵江支流东河岸边王渡场附近赶造了75只木船,这些渡船身小、形式巧、体量轻、航速快、每只可容一班人的“毛蚌壳”(也叫“五板子”)船,为红军胜利强渡嘉陵江提供了物资保证。同时,红军充分利用王渡河滩与嘉陵江红军渡江主渡口相似的地形地貌,在东河上划船、泅水等渡江作战训练,有军事专家称这是红军的第一支水军诞生地。这个水兵连里的一些班长、排长后来成长为东海舰队、北海舰队、南海舰队的司令员。

    国民党为了阻止我军西渡,以53个团的兵力布防于约600里长的嘉陵江西岸一线。

    张思德同志水性好,潜泳过江侦察敌情,摸到敌人的工事里,端掉了敌哨兵。张思德同志后来在延安烧炭时不幸牺牲,毛泽东为了纪念他,写下了《为人民服务》的不朽篇章。

    28日晚9时许,担任渡江主攻部队的第30军(后来担任国家主席的李先念是红30军政委)在塔山湾主渡口,秘密将红军造船厂建造的75只“五板子”船轻轻推入江中,强渡抢滩,撕开了四川军阀的西岸防守。敌人不断向江上开炮,嘉陵江腾起一个个冲天巨浪,渡船上一名船工被炸死,一个红军女战士立即抓起船篙,继续撑船。快到岸边时,女战士不幸中弹,肠子流出来,但她没有吱声,用手将肠子推进肚里,勒紧腰带,继续撑船。船到对岸,她仍然挺着身躯,目送战友们冲锋,最后倒在激流中…… 她叫石磨玉,家住苍溪县石家坝,牺牲时年仅19岁。“红军渡”碑上的女战士雕像就取自她的原型。当时有一支特殊的队伍——红军女子独立团,她们既是战斗队,又是后勤队、运输队、医疗队。她们大部分都在长征途中壮烈牺牲了,有的是在西路红军的战斗中被马家军奸杀了……

    与此同时,右翼第31军,左翼第9军,也在鸳溪口和涧溪口直插嘉陵江西岸。

    4月2日拂晓,方面军副总指挥王树声率部仅用半天时间,就击溃了守在剑门关的3000敌人……

    红军渡江后,兵分两路,一路由阆中直逼南部,一路由徐向前亲自率领直逼剑阁、广元、昭化、剑门关,红军连战连捷,势如破竹,一天就向纵深挺进七十里。自3月28日至4月21日24天时间里,红四方面军自苍溪塔子山下胜利强渡嘉陵江,连克阆中、南部、昭化、剑阁、梓橦、青川、平武、彰明、北川等9座城镇,歼敌12个团、1万多人,占领了嘉陵江至涪江之间二、三百平方公里的区域。

    强渡嘉陵江战役,是红军史上对敌正面作战投入兵力最多、历时最长、规模最大的一次大江大河作战。它的胜利,使红四方面军士气空前高涨,国民党军阀心惊胆战,实现了“强渡嘉陵江,迎接党中央”的目标,为中央红军入川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从此,威震敌胆的红四方面军撤离川陕革命根据地,正式挥师西进,开始了艰苦卓越的万里长征。红军渡因此成为了红四方面军长征的出发地。

    阆中市位于四川省北部,嘉陵江中游,它东枕巴山,北靠秦岭,西倚剑门。幅员面积1877.8平方公里,人口87万。

    阆中历史悠久,炎帝时属戎州,高莘氏时归蜀国,商代为巴方,周初为巴子国地,战国末期为巴国国都。公元前314年,秦惠文王遣张仪、司马错灭巴国,置阆中县,迄今已有2300多年历史。历代王朝都视阆中为四川和西南重镇,曾在这里设置县、郡、州、路、军、道、府重要行政军事机构。明末清初,阆中为四川临时省会达20年之久。

    阆中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川陕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红四方面军长征出发地之一。1933年6月至1935年4月,红四方面军的红9军、红30军、红4军、红33军之一部,在徐向前、王树声、李先念、许世友、王维舟等同志率领下,在阆中转战了三个年头,共发动较大规模的战斗、战役30多次,谱写出一曲曲浴血奋战、艰苦卓绝的壮丽诗篇。红军领导阆中人民,推翻了地方反动政权,建立了4个县级苏维埃政权和28个区、145个乡、693个村苏维埃政权;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打土壕、分田地的土地革命运动。动员了2.2万多名阆中优秀儿女参加红军,其中有8000余人被共和国追认为革命烈士,诞生了9位开国将军、80余位省、部(军)级以上干部。阆中红色标志物极为丰富,据了解全市重要革命遗址(遗迹)168处,红军石刻标语100多处,红色歌曲、歌谣60余首。其中被列入国家一级文物的红色文献有7件。

    阆中名胜多。自古就享有“阆苑仙境”、“阆州天下稀”之誉。神工造化的“锦屏春晓”、“嘉陵秋水”、“玉台积翠”、“伞盖凌云”、“云台仙风”等自然景观得天独厚;拥有张飞庙、永安寺、五龙庙、滕王阁石佛塔等4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大佛寺、观音寺、四川贡院、陕西会馆等15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有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36处;有国家珍贵馆藏一级文物33件,二级文物28件,三级文物2000余件。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阆中古城区的百余条古老街巷,数百栋连片的明清民居,至今仍保存完好,是国内少见的古建筑群。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特稿:特别的“六一” 特别的爱——周恩来、邓颖超生前秘书赵炜走进周恩来红军小学(组图)
·下一篇:特稿:红四方面军的漫漫长征路(之二十)
·特稿:红四方面军的漫漫长征路(之二十)
·特稿:特别的“六一” 特别的爱——周恩来、邓颖超生前秘书赵炜走进周恩来红军小学(组
·特稿:周恩来、邓颖超生前秘书赵炜莅临周恩来红军小学作“两学一做”报告(组图)
·特稿:湖南省龙山县委党校开展教学比武锻造红色精神(组图)
·特稿:湖南省龙山县委党校开展教学比武锻造红色精神(图)
·特稿:石家沟中国工农红军总司令部旧址保护规划修缮工作即将启动
·特稿:你好!东北育才
·特稿:海淀区培智中心学校庆六一主题活动圆满落幕(组图)
·特稿:江苏淮安车桥战役红军小学:开展“传承好家训,建设好家风”主题教育活动(组图
·特稿:邢台隆重纪念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建校八十周年(组图)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红网”或“特稿”或带有中红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红网所有,允许他人转载。但转载单位或个人应当在正确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红网”和作者,否则,中红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胡遵远、李雨迪:红四方面军的漫漫长征路(之二十)
特稿:红四方面军的漫漫长征路(之二十)
胡遵远、李雨迪:红四方面军的漫漫长征路(之十九)
特稿:红四方面军的漫漫长征路(之十九)(组图)
潘东升、张小玉、孙艳:特别的“六一” 特别的爱——
从毛泽东的“四不主义”看干部严立规矩
“坚决服从组织安排”是永不退色的革命情怀
特稿:特别的“六一” 特别的爱——周恩来、邓颖超生
潘东升、孙艳:周恩来、邓颖超生前秘书赵炜莅临周恩
特稿:周恩来、邓颖超生前秘书赵炜莅临周恩来红军小
习仲勋漫步在深圳滨海大道
特稿: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
特稿:李讷、张玉凤等毛主席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来到毛
毛泽东称习仲勋:“你比诸葛亮还厉害”
毛主席“粗话”欣赏
习仲勋与儿子近平、远平
东北七旬土匪座山雕有多厉害?(组图)
特稿:毛远新出现在邵华遗体告别仪式上(图)
习仲勋生平年表
毛主席语录
特稿:社会各界送别百岁老人汪东兴(组图)
特稿:张洁清同志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
特稿:开国上将李达诞辰110周年座谈会在京举行(组
特稿: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系列活动暨慰问新四
特稿:祝贺女红军王定国103岁寿辰活动在京举行(组
特稿:猴场会议:伟大转折的前夜——朱德外孙刘建
特稿:山西昔阳大寨举行纪念陈永贵诞辰百年活动(
特稿:旷伏兆中将百年诞辰纪念会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2014年12月26日,毛主席亲属、身边工作人员
特稿:“人民情•公仆颂”首都各界集会隆重纪
 
中 国 红 色 旅 游 网 版 权 所 有,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复 制 或 建 立 镜 像
建议使用分辩率1024*768浏览本站,16位以上颜色,IE5.5以上版本浏览器
冀ICP备05003408号
E-mail:js88@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