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同罗雄局长参观的陈集镇党委副书记朱学忠,向活动组讲述了“草棚党校”的故事:1941年8月,华中局党校转移到汪朱集后,遇到了一个棘手的难题:一时找不到宽敞的教室。刘少奇得知情况后,用坚定的口吻对党校同志说:“党校一定要办,没有屋基向荒地要,没有砖瓦找芦苇。”一句朴实的话语使大家茅塞顿开。
9月的一天,秋高气爽。在村东的一块荒地上,刘少奇和新四军干部战士来到党校工地参加劳动,他们割芦苇,担泥土,整荒地,搭屋架,不到两天功夫,一个能容纳近千人的泥墙草房党校大课堂拔地而起。紧接着,华中局党校第二期学习班如期开学,许多学员冒着生命危险,穿过敌人封锁线来到这座草棚党校接受理想信念锻炼。当时,每当刘少奇同志作报告时,草棚里里外外坐无虚席,他给大家讲形势,讲军事,讲哲学,讲政策,讲策略,给学员们作了许多生动难立的讲演,大大提高了学员们的政策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
而更加令人感动则是华中局旧址暨刘少奇旧居的修复过程:2007年9月,盐城市博物馆曹爱生(原卖饭曹村人)在当地的党报《盐阜大众报》上发表题为《保护几间老屋,留住辉煌历史》文章,发出了汪朱村民要求保护华中局刘少奇旧居的共同心声;2008年7月,复旦大学博士生导师、盐城经济发展顾问朱乃硕教授,盐城高等师范学校原校长、党委副书记朱乃涛,盐城市海林工艺品有限公司朱海林总经理等几位汪朱集人士回乡探亲,与乡亲们商议保护旧居事宜。于是,恢复中共华中局旧址、刘少奇旧居便成为汪朱人萦绕心头的头等大事;8月,朱乃涛、曹爱生等会同汪朱村党支部、村委会、“三老”(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等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和当地的一些见证者们进行了多次座谈,并征得了部分实物,共同拟定保护方案;9月,旧居原主人的小女儿朱学素代表三姐妹将房子全部捐赠给陈集镇政府;2009年8月,经朱乃硕、朱乃涛、朱海林、董济考等呼吁奔走,省财政厅支持了旧居复建的部分资金;2010年8月,旧居复建竣工;10月,朱乃涛、曹爱生在新四军纪念馆副研究馆员陈宗彪的协助下撰写陈列文稿,形成了基本陈列展览方案。2011年4月,陈列展览对外开放。
让人感动的故事还有许多:汪朱集的一个建筑承包商宁愿愿贴钱,也要承担刘少奇旧居修复工程。最终以十多万元的极低中标,承包了这个有十来间房屋、数十平方米天井修复工程;南京艺术学院的一位老教授在得知一个经济并不发达的乡村正自发恢复刘少奇同志旧居时,以当时市场价一半的价格承制了刘少奇同志塑像;祖籍汪朱集的一位正在服役的团职军官,在得知刘少奇同志旧居恢复后,特地返乡捐赠了自己珍藏的100多幅反映刘少奇一生的图片,并在旧居内办起了展览。
从这些点点滴滴的故事中,我们看到了汪朱人民的执着与奉献,都是当地人民革命领袖的爱戴,展示了刘少奇、陈毅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抗日战争年代与人民群众的鱼水深情!
参观结束后,刘少奇故里管理局局长、刘少奇同志纪念馆馆长罗雄首先代表刘少奇同志纪念馆,感谢陈集镇党委、镇人民政府对修复中共中央华中局旧址暨刘少奇旧居的强力支持表示衷心感谢,同时向陈集镇老百姓自发的宣传刘少奇思想和新四军“铁军”精神所作出的显著贡献,表示由衷的敬佩!随后,罗雄局长向陈集镇党委、镇人民政府、中共中央华中局旧址暨刘少奇旧居纪念馆赠送了《党风楷模刘少奇》党课课件光盘、《花明楼诗抄》、《中华正气歌》、《魅力花明楼》等红色文化研究成果,并真诚邀请陈集镇领导及当地百姓前往湖南长沙刘少奇故里花明楼参观,瞻仰刘少奇同志故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