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兴国被授予中校军衔时的戎装英姿
卢兴国战争年代的臂章和胸章
图为卢兴国在延安抗大学习结束后的毕业证书
图为在延安抗大时期的卢兴国
在贵州省黄平县良田村,一提到卢兴国同志抗战的传奇经历,人们总是有着说不完的故事。
卢兴国是贵州省黄平县新州镇良田村一位大山里的儿子,1918年出生。在中学时期,为寻求抗日救国和革命真理,他和许许多多的热血青年一样,先到驻汉口的东北军一○五师报名入伍,并随军到达西安编到二营迫击炮排。1937年9月,卢兴国随部开赴津浦前线参加抗战。1938年1月中旬回到武汉跟随朱孜兢(1936年在白区的中共党员,后任哈尔滨铁路局局长)等人去敌后打游击。1938年2月上旬,参加了张学思和黄显声两位将军开办的东北人民抗日先锋队干部训练班学习。1938年2月,在周恩来同志的帮助下,卢兴国等人怀着对日寇的刻骨仇恨,经过千难万险,来到革命圣地延安,通过革命的洗礼,由一个普通的农村青年变成了一个光荣的共产主义战士。
1938年4月,卢兴国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10月,卢兴国从延安抗大第四期中毕业后,他急切地要求到抗日前线去参加抗日。他的要求很快得到党组织的批准。1938年10月7日,他和张现实、朱军、唐丕光、王辛、陈建中、李明,韩振声,冯世潭等同学参加第一个东北干部队由延安出发,奔赴模范抗日根据地一一普察冀军区。经一个多月的长途跋涉,通过敌人几道封锁线,在实践中得到了新的锻炼和考验。同年11月29日到达河北省平山县晋察冀军区。当时军区司令部设在焦炭庄,卢兴国等人被安排住李台村。在该村住约有两个多月中,他们在这里多次聆听了军区司令员兼政委聂荣臻和政治部主任舒同关于抗日敌后战场的形势报告,接触了大量的抗日军民,积极参加了各种抗日活动。在敌后军民团结抗日的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感召下,卢兴国受到了深刻的教育和鼓舞,同时他也深刻体会到,抗战是长期而持久的,要作好个人牺牲的准备。由于抗日根据地周围汉奸走狗与日寇勾结,迫害抗日志士和大肆摧残抗日力量,在日寇疯狂向八路军进攻和“扫荡”中,斗争环境艰苦异常,卢兴国等人真的感受到毛泽东《论持久战》的英明论述。
1939年2月初,晋察冀军区司令部把他和杨有山、朱孜兢、崔喜风4人分配到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杨成武和政治部主任罗元发两位将军领导的一分区,不久卢兴国到设在河北省涞源县的马跑泉的三团三营十连任副连长。一天,他带领一个排在涞源县插箭岭外放哨警戒。黄昏十分,连长陈福生(江西红军)派李副指导员通知他说,营长命令连长和他带一个班和一挺轻机枪,配合十二连夜袭下北头日寇据点,放哨任务交给李副指导员。他移交任务完后,立即赴连长指定的地点会合。这时十二连的同志们正在搓拳擦掌,整装待友。营长一声令下,他们迅速向据点开进。当时,日寇到处在各个角落里设有暗探,他们的行动很快被觉察,涞源县的日寇援兵也迅速前来增援,战斗打成胶着状态。敌人利用坚固工事和良好火器猛烈反抗,使他们的攻击受阻。由于增援敌人越来越多,为了减少伤亡,部队决定撤出战斗。这次战斗,敌人的据点不仅未能攻克,而且八路军还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卢兴国带去的班中,只回来3名战士(其中两个负了伤)。一排长(陕北红军)双腿被敌人机枪打断,卢兴国和未受伤的战士将排长从火线里背了下来。这次袭击战,十二连指导员牺牲于日寇据点内,连长负伤住院,另有多名战士伤亡。看着以往一个个生龙活虎的战友就在瞬间就阴阳两隔,卢兴国的心情与活下来同志们都感到非常沉痛。之后,营首长命令他与十二连副连长(红军)对调。
1939年5月初,日寇桑木师团小林联队的木曾中队由易县西犯与西林警备队及清乡队共300余人进占了易县西大龙华。卢兴国营奉命开赴河北省易县,分区决定5月20日向据点的敌人发起袭击。为了精确打击这股顽敌,当天早晨6时.杨成武司令员亲临北石楼北山布署战斗任务。7时许,营长命令十一、十二连担任阻击任务,九、十连为反冲锋队。这次,卢兴国和十一连的副连长是第一次单独指挥一个连作战。他们两个连接受任务后,迅速召开班排长会议,商定作战方案,随后投入战斗。他们两个连在击退从梁各庄三次用汽车运来的敌人增援部队后,到下午2时并发起猛烈的反攻,使大龙华一战获得了全歼守敌的战斗胜利。
晋察冀边区,是敌后模范抗日根据地,边区军民在中共晋察 冀中央分局和军区的领导下,八路军在抗日民众的支持下,接连打了许多漂亮仗。如1939年陈庄战斗,大龙华战斗等,震慑了敌人,鼓舞了群众,抗日火焰在日寇后方燃起熊熊大火,迫使日军前后难顾,大大迟滞了日寇向正面战场的进攻,有力配合了八路军和新四军敌后各根据地的建设。
百团大战之后,侵华日寇把晋察冀军区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并于1939年7月雨季发起民大规模的“扫荡”。八路军在反“扫荡”中,团命令三营负责掩护全团的战斗任务,营又命令卢兴国带一个排在易县易水上游太良岗南山放小哨。南山背后是易水的上游,西北面有一条河流,大良岗就位于在这两条河的中间。他们在南山放小哨一夜后,第二天上午,突然天上的倾盆大雨急泻而下,加上弥漫的大雾,能见度极低,敌人悄悄向卢兴国等人的小哨阵地袭来,虽然大家看不见敌人的队形,但也听到敌人刺刀相互撞击的声音。情急之下,他们投了一排手榴弹将敌人击退,大家迅速撤出小哨阵地。由于大雾的掩护,卢兴国扛上一挺轻机枪断后,与全排顺利地穿过了第一道河,全排在撤退中无人员伤亡。当卢兴国在过了第二道河流时,被凶猛的河水卷走。看到在急流里翻滚的卢兴国,这些都是北方汉子的战友由于个个均不识水性,谁也不敢下水救他,大家只能眼睁睁地连声叹息:完了、完了!所幸的是,时年21岁的卢兴国从小在山沟里摸鱼捉虾,练就了一身好水性,这才顺着汹涌的波涛,借力边游边向河畔靠近,大约冲下300米左右时,卢兴国抓住被洪水冲倒的一棵大杨树枝,才奋力游上了岸来。
连队里,连长和指导员等同志们正为失去一位好战友而悲伤时,卢兴国突然出现在大家面前,大家正才转悲为喜。卢兴国从激流中获得新生后,他们连队马上就转移到大良岗北面大山上,同追上来的日寇展开了两天两夜的激战。白天他们节节抗击敌人的进攻,夜间又袭击被敌人白天占去的山头,战斗艰苦和紧张异常。在枪林弹雨中,炊事班的饭菜送不上来,两天半的时间全靠喝水充饥。雨季反扫荡一结束后,团命令他到二营六连任连长,几天后分区又调他到教导大队当军事教员。8月中旬,卢兴国到教导大队报到后,从此他离开了连队的战友,回到后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