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6月28日,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的日子里,我和大别山红军文化研究会秘书长、上海将星公益网总编叶丙勇一起,在湖北红安这片红色的土地上,寻访叶剑英元帅在红安的抗战足迹。
红安县七里坪秦氏祠抗日军政学校干部训练班旧址,位于七里坪镇罗畈村,我们看到这是一座古老的祠堂,名叫“秦氏祠”,它始建于清道光六年,至今还保持着历史原貌。斑驳的青砖山墙,黑色的土烧布,连体的三重房屋向我们诉说着岁月的沧桑,山墙上的尖尖兽头和天井中露出的蓝天白云,映衬着山村的宁静祥和,大门两侧当年的标语清晰可见“巩固、团结,保证、和平!”很难想象这里竟是抗战时期孕育无数抗日将领的革命摇篮,更是叶剑英元帅曾经战斗工作过的地方。
1937年7月27日,红二十八军与国民党鄂豫皖边区达成停战协议。协议规定,鄂豫皖边区红军和便衣队统一到湖北省黄安县〔今红安县〕七里坪集合改编。其后,郑位三、高敬亭、何耀榜等领导人又与国民党代表多次进行谈判,最终达成合作抗日的协议。至此,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以七里坪为中心的鄂豫皖边区正式形成。为了提高抗日干部军政素质及开展群众工作的能力,董必武指导中共湖北省委,利用新四军第四支队七里坪留守处的合法名义,于1937年10月至1938年6月,在七里坪创办了一所抗日干部训练班,也称“抗日青年训练班”。 当年的中共湖北省委常委方毅任训练班主任,学员主要是来全国各地选送有前途的骨干,也有来自国统区的进步青年,还有一部分红二十八军便衣队及地方干部600多人,训练班共举办了三期。学习内容主要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抗日战争游击战术”、“党的建设和群众工作”等课程。学习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和游击战争的战略战术,军事课由部队领导同志轮流讲授。郑位三主讲“战略战术”,彭康主讲“党员修养”,方毅主讲“统一战线”和“群众工作”。鄂东抗日根据地的刘西尧、郑重、陈景文等人,马识途、卢明德、袁立、郭承先、舒赛等进步青年和作家都曾是训练班的学员。秦氏祠抗日干部训练班培养了大批军政素质较高的干部,后来他们都奔赴抗日前线,活跃在各个战场上,多数被提拔到重要领导岗位上,不少人成为赫赫有名的抗日将领,七里坪也因此成为党在鄂豫边敌后开展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支撑点。
1938年1月中旬,八路军总参谋长叶剑英从汉口到七里坪,他亲自到秦氏祠的青年训练班讲授军事理论课。主讲《论持久战》和游击战术的课程,对官兵和青年学生们进行敌后游击战争的教育。在训练班里,他教学员们唱《国际歌》,而且和红二十八军的老同志一起,高唱红军时代的歌曲:"劈里啪,劈里啪,握住枪,向前杀,打倒日本鬼,杀尽卖国贼!我们的红旗插遍天下!。"第一期训练班结束时,叶剑英在毕业典礼上做政治报告,讲述当时的国际国内形势,鼓励青年干部投奔抗日前线,为民族独立和自由解放而牺牲奋斗。
此后,叶剑英来到七里坪蔡家垸红二十八军军部即新四军第四支队指挥部,会见高敬亭同志,叶剑英受中央委托,和董必武一起向新四军第四支队负责人高敬亭等传达中共中央关于开展敌后游击战争,发展抗日武装力量的指示,要第四支队从湖北黄安七里坪出发,向东挺进抗日,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坚持游击战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