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王治成(前排左一)与绥德信用合作社成 员合影
1958年照片
1997年照片
青年时代的王治成
王治成和他的三个儿子
王治成和他的战友
王治成用过的学习笔记
1908年12月13日,王治成出生在陕西省绥德县韭园沟乡三角坪村。十四五岁的时候,他就参加了地下党领导的农民协会,组织农民站起来抗税、抗租。
1935年冬天,附近的寨子里盘踞了一股白军,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王治成发动组织了20多名贫苦群众,配合赤卫队攻打寨子。赤卫队员在前攻击,王治成等人绕到敌后放火烧掉了敌军的马棚,火光冲天,前后夹击,喊杀声震荡山谷,敌人很快被制服。方圆几十里的群众都知道了王治成的大名,也就在这一年,王治成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那一天起,他就坚定了一个信念:“一定要好好工作,决不能让人家说共产党不好。”
入虎穴,关键时刻显机警
“绥吴革命”失败后,王治成担任绥德苏维埃政府第六区工农检查局代理地下区委书记,化名“明臣”,秘密穿行在苏区和白区之间,将党的文件精神及时传达到地下党员中,并设法营救被捕的地下党员。
1936年正月的一天,白军将一个叫王德功的赤卫队员绑了起来,说他暗中私通红军。王治成得知后,决定利用自己没有暴露的伪副保长身份去救人,他将自己的想法及时向党组织做了汇报。党组织十分重视,想派一名同志协助他,但王治成拒绝了,“我对这地方熟,我去!”他利用自己伪副保长的身份,独自一人去了敌军驻地“慰问”,他悄悄塞给敌军营长10块大洋说:“王德功是村子里的老好人,一家人与红军都没有关系,要是错杀了他,群众必定会记恨你们,你们也没有立足之地了。”敌军营长想了一会儿,反复权衡利害关系,终于同意放王德功回去。
学经商,克服困难闹革命
1943年,党中央决定用边区政府生产的棉布到国统区和沦陷区换取食盐、药品、枪支弹药等。地下工作经验丰富的王治成接受了这项新的工作安排,打着给国民党军队采购的旗号,他做起买卖来得心应手。由于工作出色,1944年初,他被调到绥德人民信用合作社担任指导员。那个时候,合作社的宗旨是“为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和革命建设服务,支援抗日战争”,农民的粮食、土布、土产等都可以作价入股。合作社租赁房屋开了一个日用品门市部和粮食集市,农民需要修理和补充农具,需要购置生活所必需的物资,合作社除在资金上给予帮助外,还组织有一技之长的农民办起了面坊、油坊、染坊等。
1944年5月,党中央在延安杨家岭的中央大礼堂召开“边区信用合作社联席会议”。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央领导出席会议,王治成作为信用社的代表人员之一,也参加了会议。会后,毛主席亲切接见了王治成等与会代表,随后在食堂宴请了代表们,这次晚宴成为王治成一生中最珍贵的回忆。
进公司,不离不弃金叶情
1978年12月18日,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改革开放开始,中国也开始进入了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不惑之年的王治成于1979年离休。1986年,咸阳市糖业烟酒公司划入烟草行业。改革开放后,生活条件好了,革命老人一代艰苦奋斗的生活逐渐消失,奢侈浪费现象时有发生,王老对此深恶痛绝。他时常给他的儿孙讲述过去的革命故事,经常教导他们说:“党吃尽千辛万苦,我们才有了今天的好日子,如今生活条件虽然好了些,一定还要节约,要富日子穷过,必须保持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革命好传统。”改革开放第二年,王治成离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