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袁永涛,男,汉族,生于1963年6月,1984年7月毕业于“西安外国语学院”英国文学系专业,先后在永昌一中、永昌三中从事高中英语教学20多年。后从事《永昌县志》编撰工作,后调入永昌县委宣传部从事红西路军史料整理研究工作,再调入永昌县旅游局和金昌市委文明办,红西路军永昌战役纪念馆成立后,被组织部门调入红西路军永昌战役纪念馆专职从事红西路军史研究工作。目前是省委命名的红西路军史研究员。甘肃省作家协会会员。2012年出版长篇小说《天下骊靬》,在港台澳地区引起轰动。2014年由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西路军鏖战永昌》专著。先后下“中国共产党历史网”、“甘肃省委党史网”、“中国红色旅游网”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2015年被永昌县委县政府授予“永昌县首批届拔尖人才”。
《西路军鏖战永昌》(二十五)
狄兴泰:我参与永昌县建政工作
1936年10月,红西路军转战到永昌,宣传发动群众,开展地方工作,建立河西第一个红色政权——永昌区苏维埃政府(县级),还组建了青年队。我起初是青年队队员,12月上旬又调到苏维埃政府机关搞司务长工作,直到红军撤离,亲历了红军建立苏维埃政权和人民群众支援红军的全过程。
(一)红军来了
11月上旬,“红军来了”的消息传到永昌这个小小的县城,社会上出现了各式各样的反映。有钱的地主老财、资本商人,埋葬粮食,转移财产,关闭店铺,携带家眷往他地躲避;国民党永昌县县长段永新和一部分公职人员,弃职逃走;马步青的一连驻军,也慌忙撤走;原来集中起来准备抵抗红军的民团也散了火,各回各家;曾遭受过兵匪洗劫的群众,受国民党反动派的宣传欺骗,人心恐慌,陷于混乱。红军进入县城时,只有些胆大的群众跑出来围观,出乎意料的是红军待老百姓很热诚,说话和气,军纪严明,买卖公平,不抓兵拉夫,还在街头巷尾大力宣传“红军和老百姓是一家人”、“红军是抗日救国的军队”。
部队派出做地方工作的人员,走家串户,宣传打土豪、分田地、闹翻身、求解放的革命道理。随着红军强有力的政治宣传工作和红军指战员的模范行动,很快感化和吸引了广大群众,消除了恐慌不安的心情。红军进城的第二天,红军干部就在东岳庙召开群众大会,参加的市民有两三百人,红军干部详细地讲述了红军的任务、宗旨,动员人民群众支援红军,建立河西根据地,成立苏维埃政府,人民当家作主。这次群众大会后,红军还将县城粮仓的部分粮食拿出来,发给贫苦群众,使群众对红军的看法更进一步起了变化,感到红军真的是为穷人服务的军队。
红军的这一行动,使不少外出躲藏的群众很快返回家中,有的还投入到为红军办事的行列。短短几天的工作,永昌城乡即出现了热气腾腾的革命景象。
(二)父亲当了临时政府主席
我家住在城南狄家庄,家中原来土地较多,车辆耕畜俱全,房产可观,是个中等好户。1929年(民国18年)3月,兵变首领马仲英在永昌城屠杀、抢劫,我家的牲畜、粮食被掠走一空。事后,家中既无种子,又缺口粮,就借地主老财的粮钱解决春耕和吃饭问题,不料利息成倍增长,债台高筑,不得不典出部分土地偿还债务。官府和地主老财借机敲诈勒索。把我父亲狄万川抓进官府打了两百大板,又投入监牢,关押了三个多月。从此家境破落,穷困潦倒。
由于遭受剥削压迫之苦,我父亲对旧社会产生极大的不满。红军来后,他听了红军的宣传,对红军的政策非常赞同。红军到永昌县的第四天,在天主教堂召开了各界群众代表会议,由于红军干部的提议和群众的推荐,我父亲狄万川就当上了永昌区苏维埃临时政府主席,主要职责是为红军提供社会政治、经济等方面的情况,协助红军维护地方社会秩序,负责为红军购买和征集粮食、蔬菜、肉食,发动群众筹备组建各级苏维埃政权。
(三)永昌区苏维埃政府的成立
永昌县、城乡红军驻地苏维埃政权的建设,自始至终是由红军政治地方工作部牵头,派出大批指战员具体领导建立工作,总负责人是黄火青部长,常随黄部长的还有一个姜科长,在县城和附近农村做建政工作的还有妇女团团长王泉媛等。
苏维埃临时政府成立后,加快了城乡基层政权组建工作的步伐。在做地方工作的红军指战员的指导下,县城四隅于11月23日同时建立了四个乡苏维埃政府,农村的苏维埃政府也相继建立起来。
12月5日,在永昌县城召开了永昌区(县级)苏维埃政府成立大会。这是红西路军自渡黄河以来,成立的第一个县级苏维埃政府。成立大会的会场设在旧政府衙门内,台前上方挂着“中华苏维埃永昌区政府成立大会”红布白纸横幅,台前放一张桌子,后面摆了一条凳子。西路军总指挥徐向前、军政委员会主席陈昌浩、政治部主任李卓然以及许多军政干部出席了大会。台下是各基层苏维埃政府主席推选出的代表,他们胸前佩戴着用红绸布做的代表证,青年队员排列在代表后面,再后面是近千名群众,把整个会场挤得满满的。
会议由黄部长主持,宣布会议开始后,红军军乐队演奏了军乐。接着徐向前总指挥、李卓然主任等领导同志讲话,陈昌浩主席宣布永昌区苏维埃政府成立,张仲科代表群众讲话。会议接着是选举,根据红军提出的候选人名单,由代表和群众举手表决,选出了以手工业工人、农民为主体的苏维埃政府委员(其中有军队委员四人),木匠张仲科当选为主席,我父亲狄万川当选为副主席,王思福、张德文、冯怀义、刘万祥、许教琪等当选为委员。当天晚上,红军前进剧团为群众演出了文艺节目。
(四)苏维埃政府的任务
苏维埃政府成立后,办事机构设在旧政府衙门内,常驻政府机关主持日常工作的是一位姓赖的江西籍红军干部。政府的中心工作是发动群众,全力支援红军。
组织起来的青年大队是政府一支骨干力量,配合红军有力地开展各项工作。青年队的工作起先是给红军新军部队当向导,帮助购买粮、油、肉食、草料,作战时还和红军一起构筑防御碉堡,掏挖射击垛口、枪眼,在围寨周围架设防御栅栏等,到后来,工作就更加繁忙了,有的上战场救助伤员、抬担架,也有的被调到敌占区侦察敌情。我参加青年队以后,与政治部的宣传队一起,在城内墙壁上刷写标语,也张贴过布告传单。
我记得红军在县政府门口的大照壁上写了刚劲有力的八个大字“联俄联共,抗日救国”。第二天黄部长看后,又让我把“俄”字刮掉,改写为“苏”字。搞了一段宣传工作后,我就被调到苏维埃政府干司务长的工作。青年队经常分赴城内和农村,调查了解地主老财、资本家埋藏、转移的粮仓、财物的地点,配合红军“挖窖子”,搞开了几十户地主老财的粮仓、作坊、夹屋、地窖,没收其财物,驮运回来大批粮食,为二万余红军指战员解决了粮食问题,并征集到大批皮毛、毛毡、布匹等物资,为部队解决了部分御寒衣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