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袁永涛,男,汉族,生于1963年6月,1984年7月毕业于“西安外国语学院”英国文学系专业,先后在永昌一中、永昌三中从事高中英语教学20多年。后从事《永昌县志》编撰工作,后调入永昌县委宣传部从事红西路军史料整理研究工作,再调入永昌县旅游局和金昌市委文明办,红西路军永昌战役纪念馆成立后,被组织部门调入红西路军永昌战役纪念馆专职从事红西路军史研究工作。目前是省委命名的红西路军史研究员。甘肃省作家协会会员。2012年出版长篇小说《天下骊靬》,在港台澳地区引起轰动。2014年由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西路军鏖战永昌》专著。先后下“中国共产党历史网”、“甘肃省委党史网”、“中国红色旅游网”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2015年被永昌县委县政府授予“永昌县首批届拔尖人才”。
《西路军鏖战永昌》(二十二)
方强同志回忆录《红军战士话当年》:指挥部的分歧
古浪战斗结束后,总部领导批评九军麻痹轻敌,死打硬拼,指挥不当,没有及早组织突围,将孙玉清军长和曾日三主任撤职调出,把陈海松政委撤职留任,戴罪立功,派原三十一军参谋长李聚奎到九军任参谋长。当时,九军还有4600多人,1000多枪支,子弹每枪平均不足两排。
九军与三十军在永昌地区会合后,中央又来电指示:以永昌、山丹为中心建立根据地。当时,西路军指挥部发生了分歧,焦点是对敌我力量对比的分析。陈昌浩认为,经过几次战斗,敌人已被我们基本打垮,现在我处优势、敌处劣势;徐向前则认为,所谓优势,既要有人力、物力的后备供应,又必须牢牢掌握战场上的主动权,而这两者我军眼下都不具备,因此,应该承认我处劣势,敌占优势。对敌我形势的分析正确与否,对整个战局会产生深远影响,我们各项工作刚刚开始部署,“二马”的主力部队就赶来寻求决战。与此同时,胡宗南又派出他的补充旅,作为“二马”的预备队开到凉州。面对这一形势,西路军却据守永昌、山丹地区,不进不退,与敌人进行无休止的消耗战,实在难以制胜。
九军与三十军在永昌东南的三十里铺、四十里铺及油坊院、水磨关等村庄固守,为一村一堡的得失,同敌人展开了持续拉锯战,虽然打死打伤了数千敌人,但我军的伤亡也很大。当战斗处于最险恶的时刻,我们军直属机关的干部和各类勤杂人员也都投入了战斗。我和机关干部一起,也手持大刀和敌人展开了拼杀。在一次肉搏战中,我正要举刀向迎面扑来的敌人砍去,右臂突然被敌弹打穿。因为枪口距离太近,火力很猛,一下子把我打倒在地。混战中,幸亏陈海松政委得到报告,下死命令要交通队进行冲杀,才把我从火线上抢救出来。
接着,敌军又以两个旅的主力,在炮火掩护下连续向我驻永昌的守军猛攻。我守城部队八十八师英勇反击,给敌人以重大杀伤,把逼近城下的敌人击退。与此同时,我五军在山丹城也击退了进犯之敌。但是,在连续一个月的战斗中,我军虽然曾多次击退敌人的有生力量,反而极大地削弱了自己。我军只有损失,没有缴获,也得不到补充,部队已处西进无力,再战困难的境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