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京剧《沙家浜》中,将在沙家浜一带养伤仍坚持战斗的新四军伤病员比喻为18棵青松。其中叶排长更加吸引人们的眼球,使人永远怀念。这位叶排长原型就是叶诚忠。
参加红军
叶诚忠,原名叶吴赐,1914年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福建省周宁县玛坑人。1935年参加闽东红军游击队。1936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他曾随红军游击队攻打过玛坑杉洋民团等战斗。在闽东3年红军游击战争中他经受过艰苦磨练和生死考验,更加坚定了革命信念。
1938年2月,中国工农红军闽东独立师奉命改编为新四军,他随部队北上抗日来到皖南新四军军部。1939年春,他又随部队东进江南。因战斗负伤,在刘飞、夏光等同志领导下,他和其他30多名伤病员在常熟阳澄湖沙家浜一带养伤。后这批伤病员与沙家浜地区抗日武装组成江南抗日义勇军(简称江抗),叶诚忠任特务排长。到了1940年“江抗”在和敌人坚持斗争中不断发展壮大为3个支队,队伍达4000多人,叶诚忠由排长升为二支队一连连长。他在对敌作战中不仅机智灵活,而且勇猛顽强,在“江抗”队伍中是有名的“三猛”即对敌作战中猛打、猛冲、猛追虎将。
转战江南
叶诚忠杀敌英勇,屡立战功。奇龚梅镇,他率领突击组杀入敌人后院,缴获一挺机枪;张家浜围歼战,他带头纵身跳入河中,与战士、群众一起并肩扛起木桥,为冲锋部队开辟了道路;桐梧强攻,他单身冲进敌群,夺取机枪,横扫顽敌,烧毁日军汽船;血战杨沟楼,他右手负伤,左手挥舞大刀。劈死血债累累、罪大恶极的日军小队长萨一岛;在无锡的八士桥头,他突然遭遇6名日本侵略军,就立即举起驳壳枪,左右开弓,将这些日本侵略全部撂倒,从此他威镇敌胆。
由于“江抗”经常出奇不意地打击敌人,直接威胁着宁沪沿线日伪军。因此,敌人对“江抗”发展和活动异常惊恐,于是就妄想扑灭这支抗日队伍。1940年夏,日伪军调集了大批兵力进行“清乡”。为了保存这股抗日力量,“江抗”大部分部队做了战略转移。而叶诚忠却带领二支队一连在靖江地区稍事休整后,奉命渡江到沙洲地区坚持对敌斗争。这时日伪军正在疯狂地进行“清乡”。他带领队伍到了沙洲十一圩、鹿苑、后塍三角地带,在很短时间,就连续伏击了3次敌人,打得敌人晕头转向。
江阴是日伪军“清乡”最厉害的地区,为了狠狠地打击敌人的嚣张气焰,树立抗日军民反“清乡”的信心。叶诚忠又奉命带领队伍秘密转移到江阴的圩港附近,等待机会消灭敌人。一天他们得到情报,一个中队的日军到这一带“清乡”。叶诚忠果断迅速地指挥部队拉开,占领有利地形,等待敌人进入伏击圈。当日军队伍大摇大摆进入了他们的伏击阵地时,叶诚忠很沉着应战,直到敌人离他们只有三、四十米时,他才首先打响第一枪。紧接3挺机枪、步枪、手榴弹同时开火,打得日军抱头鼠窜,死的死、逃的逃、溃不成军。胜利的喜讯传开后,人民群众奔走相告。大家都将叶诚忠所带领的部队誉为“江阴老虎”。
1940年秋,为了消灭江阴桐歧镇日伪军,叶诚忠带领部队用调虎离山之计,白天佯攻离桐歧镇不太远的青阳镇,敌人从桐歧镇调兵遣将增援青阳镇。叶诚忠见敌人已经上了圈套,就乘着朦胧月色,率领尖刀班夜袭桐歧镇。沿途他看到被日伪军洗劫过的村庄,心中不由得升起了仇恨的怒火。他又想到领导上的指示:“要在深夜1点钟前插到桐歧镇东北角,与在那里接应的抗日自卫队会合。”想到这些,他不由得又加速了步伐。
突然,叶诚忠发现前面桥头上一个黑影在晃动。他立刻镇定下来断定是伪军的岗哨,向后一摆手,示意尖刀班就地隐蔽。
“哪一个?”桥上的伪军吆喝起来。
叶诚忠灵机一动,手往腰间一拍,大喝一声:“咋呼什么?瞎眼啦!三战区的!”伪军哨兵一听是他们的“顶头上司”,便拖着枪点头哈腰地走过来。叶诚忠大踏步走上桥头,用驳壳枪顶住那个伪军的胸膛,吓得那个伪军连声求饶。
伪军哨兵被顺利解决后,叶诚忠带着尖刀班冲进了桥头边上的村庄。一群伪军正在村子里追鸡逮鸭,当尖刀班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猛冲到伪军面前的时候,吓得一个排的伪军惊惶失措,乖乖地当了俘虏。
一阵爽身的秋风吹散了浮云,大地铺满了皎洁的月光。叶诚忠带领部队顺利地通过了桥头和村庄。深夜1点钟,他们准时赶到了桐歧镇东北角和抗日自卫队接上了头。叶诚忠详细地向抗日自卫队了解了日军的兵力部署和火力配备。他立即率领队伍,由抗日自卫队带路,避开日军的火力,迅速强占了制高点,把日军压到镇中的桐歧庙里。日军妄想负隅顽抗。这时叶诚忠考虑到如果硬打硬拼,伤亡会很大。他经过深思熟虑,想出一条妙计:叫抗日自卫队把镇上的干柴集中起来,堆在桐歧庙的四周,然后点燃干柴。刹那间,火借风势,风助火威,大火立刻吞没了桐歧庙。日军在烈火中乱蹦乱窜。绝望地嚎叫。桐歧庙成了日酋早野中尉和40多名日军的火葬场。战斗胜利结束了,勇士们迎着朝阳,抬着缴获的九二重机枪和掷弹筒,扛着枪和广大人民群众一起欢庆胜利。此战胜利开创了苏南东路歼灭战之先声,新四军代军长陈毅特致电嘉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