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也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70年前,中国共产党青州党组织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领导英勇的青州人民奋勇抗击日本侵略者,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曲抗日赞歌,涌现出了当时活跃在益东地区的小型抗日武装——益都县第二游击大队,机智勇敢地袭击日本侵略者,书写出了无数个传奇的英雄故事,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鼓舞了青州人民抗战胜利的信心。我们希望中共青州市委党史研究室通过与青州电视台举办《“荣利杯”·寻找青州红色记忆》栏目纪念活动,唤起每一个善良的青州人对和平的向往和坚守,避免历史悲剧重演,共同捍卫二战胜利果实,开创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
一、组建抗日武装——益都县第二游击大队
抗日战争期间,驻守在青州境内胶济铁路以南、弥河以东地区(益东地区)的反动武装,除了黄楼乡南霍陵村据点、谭坊镇状元桥村据点、谭坊火车站据点、杨家庄火车站据点、郑母镇中心村据点、赵坡乡北陈村据点、郑母镇关帝庙村据点的日本鬼子219人、伪军523人外,还有杜华梓的国民党益都县政府的武装,侯耀庭的二十二支队,王葆团的六旅,新编十五旅四团,十七旅六团一部分,共计2000余人。
1940年春,中共益都县委建立后,县委常驻西南山区,距离敌占区益东平原地区100多里,中间地带多为顽伪和反动道会门所控制,交通极不便利,为了加强武装力量,保卫新生的抗日民主政府,巩固扩大抗日根据地,准备长期坚持抗日游击战争,县委决定,由刘明训同志主持益东地区的工作,并与何子健、陈曰谦等同志组成核心小组。
刘明训到益东地区后,首先选定群众基础好的吉林村为活动基点,然后与何子健、陈曰谦等同志研究认为首要的任务是组建抗日武装,发动武装抗日。
当时益东地区的武装力量大都掌握在“民团”和“联庄会”等国民党益都县政府区乡政权手里,也有一些地主家庭拥有部分自卫枪支,要想凭空掌握难度很大,只有设法打进这些组织或利用封建关系搞合作的名义逐步掌握。于是,他们以训练农民抗日为名,向“民团”和几家地主借枪,并分头动员了附近村庄的近200名青年农民和学生进行军事训练。有些大户人家主动献出了一部分枪支。一支拥有200多人、两支手枪、20多支长枪的抗日武装——益都县第二游击大队很快组织起来。刘明训亲自兼任大队长。
第二游击大队建立后,一面整顿训练,一面以各种形式进行抗日宣传活动,发动爱国知识分子,特别是在全县较有影响的知识文化界人士,向各派武装宣传救国思想,推动他们投入到抗日斗争的洪流中来。
二、益都县第二游击大队打鬼子的故事
这支活跃在益东地区的小型抗日武装,机智勇敢地袭击日本侵略者,书写出无数个传奇。
(一)向“鬼子”借枪
游击大队队员有了,可是枪支弹药不足。打仗没有武器怎么办?刘明训大队长认为还得向“鬼子”借。刚好新来的一个队员是郑母村地主家的邻居,向他报告了郑母镇中心村据点、赵坡乡北陈村据点、郑母镇关帝庙村据点的鬼子们不几天就去他邻居地主家蹭一次饭的消息。
刘明训大队长认为这是向“鬼子”借枪的好机会。所以一有机会,刘大队长便揣着匣子枪带队员们来到郑母村地主家里,地主一看认识,鼎鼎大名的刘大队长,便赶紧张罗饭菜,队员们自然不客气,将一桌子鸡鱼肉蛋风卷残云般的吃个光。这边刚吃饱,那边“咚咚”又有敲门的,哨兵过来报“鬼子来了”。 队员们的匣子枪都“嗖嗖”地拔了出来。地主立即惊慌失措,挤出笑脸,请刘大队长到里房“喝茶”,意思是让队员们避一下,别在他家打起来。刘大队长也不为难地主,挥挥手,队员们都进里屋“喝茶”。那些鬼子也是来蹭饭的,在仅一墙之隔的两间房里,刘大队长在东屋“喝茶”,鬼子在西屋吃饭。这样遭遇的次数多了后,刘大队长一见鬼子来,不用地主劝,便给鬼子让个地方。等鬼子走后,刘大队长便给地主家留下饭钱,领着队员们跟上去,打鬼子黑枪,缴获枪支弹药,鬼子吃了不少苦头,一听到刘大队长的名子,腿肚子就转筋。
(二)偷袭日军运输线
日军控制的胶济铁路,是连接济南、青岛两大城市,横贯山东的运输大动脉,与邯济线一起构成晋煤外运的南线通道,中国北部、西部、南部各城市的货物到达青岛、烟台等港口,必须经过胶济铁路运输线。也是日军武器、物资经海运抵达青岛、烟台等港口的重要疏港通道,战略地位十分重要。1938年1月8日,日军侵占益都后,先后派兵对胶济铁路严加防守,把沿铁路两侧的村庄,组成护路村,强迫农民在铁路两边挖了深7米、宽5米的护路沟。不仅占去了很多农田,而且给铁路南北之间的交通造成了极大的不便。日军还在胶济铁路沿线和朱良、口埠、郑母、赤涧、大尹等村镇,拆除了大量的民房,到处修筑炮楼、设立据点,派重兵驻守胶济铁路运输线。同时,日军大规模的“清剿”和“扫荡”,给益东平原地区抗日军民带来严重威胁。
益都县第二游击大队建立不久,就派出一支小分队,在夜色掩护下发动偷袭日军运输线——胶济铁路,他们在胶济铁路线上益都至谭坊之间埋设地雷,炸毁日军车厢两节,铁轨一段,使敌人的运输线瘫痪了三天。第二游击大队由于人员少、弹药少,为了方便行动都是用两支短枪,很少和敌人正面冲突。主要以偷袭敌人、破坏铁路、炸毁桥梁等方式开展斗争。他们经常在附近的胶济铁路上,打票车、截货车、扒铁路、炸桥梁,神出鬼没,经常切断日军运输线,给侵华日军造成了不小的威胁。他们的战斗,使敌人的运输线一次又一次瘫痪。他们不仅在军事上牵制住敌人,有力地配合了西南山区主力作战,而且夺取了众多的武器弹药、布匹服装等军事物资以支援西南山区抗日根据地。他们的英雄业绩,鼓舞了抗日根据地军民的士气和坚持抗战的信心。他们就自然被敌人视为眼中钉肉中刺。
(三)设计惩罚反共顽固派
那时,驻在时家庄的国民党益都县大队和日军,炮多、机枪多、冲锋枪和卡宾枪多,火力之猛是益都县第二游击大队无法相比的。1941年春,益都县第二游击大队曾多次对国民党益都县政府和县大队做争取教育工作,希望他们停止反共,一致抗日,但他们顽固坚持“宁亡于日,不亡于共”的反动方针,枪杀共产党员,杀害抗战家属。
刘明训大队长总想找机会给予反共顽固派以应有的惩罚。
俗话说“天随人愿”,不久,刘明训大队长盼望已久的良机终于到来了!几天前,大队侦察员抓到一个国民党益都县大队队员,刘明训有意让侦察员押着这位俘虏在游击大队驻地——吉林村南边的山岭上兜了几个圈子,然后到傍晚时分佯装松懈,让其逃走。这位敌队员逃回去后,立即向国民党益都县大队长陈有道报告了刘明训大队长的位置。做梦都想立大功、巴结日军的国民党益都县大队长陈有道,当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立即报告日军并指挥国民党益都县大队,直向吉林村南边的山岭上扑来。千钧一发之时,刘明训借调虎离山之机,巧用翻边战术。他派出一支小分队,在夜色掩护下发动偷袭国民党益都县政府和县大队老巢——时家庄。小分队,凭借队伍训练有素,战术动作纯熟,善于利用地形地物;队员体力强,冲锋格外凶猛,且骄横异常,以速战速决的战术,缴获了脚踏车数十辆及全部文书和县府印章,满载而归。
那天夜幕降临,刘明训带领100多名游击战士,分头向吉林村南边的山岭上奔去,在通往吉林村的主要干道的有利地形处,分兵埋伏。向吉林村南边的山岭上扑来的国民党益都县大队和几个日军,赶到所谓的刘明训大队长的位置,却无人马。方知中了调虎离山之计,于是转扑时家庄方向。又被埋伏在丛林中的游击战士打得晕头转向,狼狈逃窜。
此偷袭战和伏击战,表现出刘明训大队长的英勇果敢和战术的灵活,给游击大队参战队员留下了难忘印象。
(四)吉林村遇险,安然突围
吃了大亏的国民党益都县大队长陈有道,被国民党益都县政府县长吴芳亭训得灰头土脸,哑口无言。遭此失败后,国民党益都县大队长陈有道怀恨在心,想伺机报复。
为报损失踏车数十辆及全部文书和县府印章之仇,国民党益都县大队长陈有道蛊惑青州城的日军和郑母的日伪军100余人,于1941年夏的一天傍晚,包围了益都县南吉林村。夜幕降临了,吉林村四周的枪炮声渐渐稀疏下来。日军深知益都县第二游击大队善打夜战,一般不敢在夜间向其发起主动攻击。他们骄横地认为反正已对吉林村形成三道包围圈,早晚是囊中之物,准备第二天拂晓发动总攻。
拂晓,开始进村搜索益东地区核心小组负责人和益都县第二游击大队的住处,企图消灭我益东地区核心小组和益都县第二游击大队。
益都县第二游击大队哨岗发现敌人进村,分头通知队员做好战斗准备,队员们利用平时训练好的巷战战术,在敌人防不胜防的情况下,突然发起袭击,一阵密集的手榴弹打死打伤日伪军数人,顿时,村内大街小巷,杀声和刺刀碰嗑声混成一片。经受过严格巷战训练的益都县第二游击大队,以3人小组为单位,充分发挥掩体和射击口熟悉的优势,与日伪军进行逐街逐屋的游击战......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益都县第二游击大队队员在当天上午先后掩护核心小组负责人刘明训和陈曰谦同志沿地道向村南边的山岭上撤退。队伍主力撤出时,何子健凝视着吉林村内冲天的浓烟烈火,青筋暴露,死盯不动,最后被两名战士强推南去。何子健在两名战士的掩护下,迅速边打边撤,安然突围。
许多日伪军被打死在村子里。此时,吉林村的儿童团员急中生智,把点燃的鞭炮放到铁桶里,此起彼伏的鞭炮声,让日伪军惊呆了……由于敌伪摸不透我益都县第二游击大队的兵力部署,他们毕竟吃过一次亏,见势头不妙,仓皇逃窜。
三次大捷,打掉了日伪军的威风,有力地鼓舞了整个益东地区人民反抗日本侵略者的勇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