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半边天”
抗日根据地的大生产运动能不能搞好,不仅关系到抗日根据地军民的生活保障问题,而且关系到抗日根据地能不能巩固和发展的问题。因此,搞好抗日根据地的大生产运动是夺取抗战胜利的一项重要任务。在许多青壮年奔赴抗日前线的情况下,宝应地区的广大妇女担起了生产建设重任,顶起了“半边天”。
1944年,宝应抗日根据地的妇女和广大军民积极响应苏中区党委关于开展大生产运动的号召。家家户户制订兴家计划, 垦荒种粮、兴办合作社,克服被日伪军占领所造成的经济困难。仅安丰镇就开垦荒地100多亩,氾水区创办农副生产消费合作社,射阳区举办肥料合作社、养鸡合作社。广大妇女都积极参加,并发挥了“半边天”作用。抗日民主政府为解决部分抗属缺乏劳力问题,还组织了代耕队,帮助代耕代种,生活困难的给予照顾。而许多抗属却坚持自力更生,主动减轻政府负担。有些体力差、家中缺乏劳力的抗属就主动组织起来,互相帮工,农忙种田,农闲搞副业。射阳区抗属妇女自发组织起来学习纺纱,搞生产自救,不依赖政府照顾。她们称政府救济一时饱,生产一世好,不能坐等政府优待。
为取得好收成,全县妇女还积极参加农田基本建设,改善水利条件。1943年12月,大望区公所发动群众修好了一条从槐楼通式丹瓦沟的十字河。在修凿过程中,这个区的妇女与男民工一样不分昼夜地挖泥挑土,艰苦奋战,仅1个多月时间,工程就宣告竣工。这条河修好后解决了沿河两岸12000多亩的农田灌溉难题。1944年,安丰区修筑了12华里长的外堤,罗寿乡整修涵洞6个。许多区、乡都兴修水利工程。在工程建设中,处处留有妇女们的足迹和汗水。
1945年,宝应地区闹蝗灾、旱灾,接着又闹水灾。在灾害面前,妇女们奋力拼搏,灭蝗、引水、排涝,昼夜不停,从而减少了损失,基本保证了根据地军民的生活供应。全县各级妇女干部站在抗灾斗争第一线日夜操劳,指挥战斗。氾水区委副书记顾毅(解放战争中牺牲)是一位女同志,她与区委其他干部一起,在做好边区反伪化、反抢粮等工作的同时,深入基层,动员群众, 组织力量,抗灾救灾,连续20多个日日夜夜未能睡一次好觉,当地群众至今还深深地怀念她。
在抗日战争的艰苦岁月里,许多英雄儿女怀着对祖国、对人民的赤子之心,对真理、对理想不断求索,对革命、对共产主义坚贞不渝,在抗日战争需要的时候,她们毫不犹豫地投身到这一革命斗争洪流中去,奔走在城乡工农群众之中,活跃在青纱帐里,有的在战场上度过了青春年华,有的还在生产建设中献出了年轻的宝贵生命,其中最典型的当数祁亦夫。1944年4月,苏中第一军分区宝应榴弹厂迁到安丰区的戴堡,当时戴堡村有两个女青年叫祁亦夫、祁亦军,她俩经常到榴弹厂看工人如何生产,榴弹厂的干部工人也经常向她们宣传些抗日救国的道理。在这种情况下,二人就萌发了抗日救国的思想,她们冲破家庭阻力,毅然参加榴弹厂工作。后来在一次火药自燃爆炸事故中,祁亦夫光荣地牺牲在了工作岗位上。榴弹厂为纪念这位平凡而伟大的女性,专门为她建立了一座纪念碑,上书4个大字“精神不死”。
列宁说过:“没有广大的劳动妇女群众参加一切革命的斗争,我们的革命是不能彻底成功的。”宝应抗日根据地妇女运动的实践,不但证明了广大劳动妇女对革命的追求,而且显示了革命妇女的高尚情操和卓越才能。她们是决定革命胜败的一支重要力量。
尽管已时隔70余年,但今天的宝应人民仍然不曾忘记她们,那一朵朵斗霜傲雪的“抗战之花”,依旧绽放在每个宝应人的心里,圣洁、美好、日久弥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