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领袖故事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新闻类>>红色联播>>正文
特稿:抗战时期苏中宝应地区的文化宣传
2015-06-24 17:46:39
作者:宝应县委党史办 王少春、房殿宏、潘凤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收藏】 论坛
分享到:0

    苏中宝应地区是全国十九个抗日根据地之一,]抗战时期的文化宣传非常活跃,文化宣传真正成为“团结人民,教育人民,打击敌人,消灭敌人” 的有力武器。卓有成效的文化宣传工作,在苏中抗战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一、苏中版《毛泽东选集》在宝应诞生

    苏中版《毛泽东选集》(第一卷)为小32开本,由苏中区党委宣传部长兼《苏中报》党政委员会副书记俞铭璜负责资料搜集,在宝应射阳湖镇西冲林村东头一个紧靠芦苇荡的大庙里编辑而成。1945年7月在苏中抗日根据地公开发行。

    苏中版《毛泽东选集》(第一卷)收录了《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目前阶段的任务》、《反对日本帝国主义进攻的方针办法与前途》、《国共两党统一战线成立后中国革命的迫切任务》、《关于共产党与抗战及民主政治问题》、《关于抗战与团结的前途问题》、《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在纪念孙中山逝世十三周年及追悼抗敌阵亡将士大会上的演讲》、《在延安各界国民精神总动员“五一”劳动节大会演讲》、《五四运动》、《与世界学联代表乐满、柯德、克雷难的谈话》等11篇文稿。

    苏中版《毛泽东选集》(第一卷)辑录了朱德、周恩来、李富春、刘少奇、彭德怀、陆定-、冈野进、陈毅、曼努意斯基、邓发、艾思奇、徐特立、博古、范文澜、王稼祥、罗荣桓等18位中共中央领导人、国际友人有关毛泽东思想的定义、基本理论、现实意义及对毛泽东本人的评价的论述。并以《论毛泽东思想》为标题作为代序。

    苏中版《毛泽东选集》(第一卷)的出版,是第-次正式使用“毛泽东思想”一词。有力推动了新四军和华中解放区学习毛泽东思想热潮的形成,为夺取苏中抗战最后胜利及随后的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二、宝应人民全力支持办《苏中报》

    1943年11月12日,在东台三仓河,中共苏中区党委作出《关于出版《苏中报》的决定》,成立了以粟裕为书记、俞铭璜为副书记的党报委员会。粟裕任报社社长,林淡秋任总编辑。12月2日,《苏中报》正式创刋。

    1944年3月,车桥战役胜利之后,苏中、苏北、淮南、淮北四大战略区基本连成一片,宝应成为苏中抗日根据地的可靠后方,随苏中党、政、军机关移驻宝应安丰,《苏中报》报社也从东台三仓河迁至安丰区朱郭村的大新舍。《苏中报》印刷厂驻安丰区崔渡村崔家舍、吴庄一带。1945年春节前夕报社迁至宝应射阳鲁家大桥附近的崔庄南洋组。1945年9月1日兴化县城收复后,《苏中报》社随苏中领导机关迁至兴化城。《苏中报》于10月11日停刊。

    《苏中报》自1943年12月2日正式创刋至1945年10月11日停刊,共出版270期。其中在宝应安丰、射阳地区就出版185期。在抗战进入反攻阶段的关键时期,《苏中报》为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为团结人民、打击敌人,为夺取苏中抗日斗争的最后胜利作出了贡献。

    《苏中报》社驻宝应期间,宝应人民予以了全力支持。报社刚迁到宝应时,遇到最大的困难就是住房紧张,当地群众得知情况后,主动克服困难,把自己家的房子腾出来给报社住用,而群众却自愿挤住在破烂不堪的草棚内,还让出桌椅板櫈等家具给报社排字和印刷用。由于普通民房釆光较差,影响报社工作的开展,农民吴登俊自己爬上屋,在新盖的房屋顶上开了个天窗,增加室内亮度,有利于报社工作。为了防止敌人破坏,当地民兵主动承担了站岗放哨任务,为报社提供了安全的工作环境。

    三、宝应是“南京军区前线文工团”的发源地

    1945年5月,由新四军苏中军区、苏中公学的一批文艺人才组成了一个剧团,由苏中公学校委会领导。当时苏中敌后抗日根据地处于抗日的最前线,苏中公学又成功排演了苏联著名话剧《前线》,剧团因此正式定名为“前线剧团”。

    1945年8月23日宝应县城解放,前线剧团随部队进城,张帖标语,扭秧歌、打莲湘到街头进行宣传,庆祝宝应县城解放。由于形势发展需要,9月9日,前线剧团调出苏中公学,直属苏中军区政治部领导。1946年4月间,华中解放区举办文艺观摩演出大会,苏中军区前线剧团重排《甲申记》到淮阴参加演出。会后,前线剧团与、“抗敌”、“拂晓”、“淮南大众”等文艺团体合编为华中军区政治部文工团;同年,又与山东军区文工团合编为华东野战军文艺工作团;1950年在南京改编成华东军区解放军艺术剧院。1955年5月1日,华中军区直属文艺团体由国防部正式任命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军区“前线话剧团”、“前线歌舞团”,后两团又合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军区政治部文工团(前线文工团)。

    岁月流逝,几十年来,部队虽经多次整编,“前线剧团”发展成为“前线文工团”,宝应乃是发源地。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特稿:自驾重走长征路寻访专集(118)——会宁城,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地(组图)
·下一篇:无
·特稿:自驾重走长征路寻访专集(118)——会宁城,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地(组图)
·特稿:音乐剧《红安回响》即将上映
·特稿:满城新景入画来——井冈山描绘新型城镇化建设蓝图
·特稿:开展双联活动,深化精准扶贫——两当兵变纪念馆深入农户开展精准扶贫(组图)
·特稿:上杭县三举措推进旅游交通标识牌建设(图)
·特稿:青州抗战故事——封山顶战斗
·特稿:“民族之光”寻访走进以抗战英烈杨靖远命名的河北靖远县(组图)
·特稿:追寻红军足迹 践行“三严三实”——永昌县机关党员干部纪念建党94周年系列活动方
·特稿:贺新郎·抗战祭
·特稿:中共中央直属机关举办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书画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红网”或“特稿”或带有中红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红网所有,允许他人转载。但转载单位或个人应当在正确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红网”和作者,否则,中红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王少春、房殿宏、潘凤:抗战时期苏中宝应地区的文化
特稿:抗战时期苏中宝应地区的文化宣传
省立“芦小”的抗日宣传
小雨中的追思(图)
年轻有为壮烈牺牲 长歌当哭英名永存(散文)——记山
纪念抗战胜利七十周年
回眸历史——诗歌
自驾重走长征路寻访专集(118)——会宁城,红军三大
田竞:自驾重走长征路寻访专集(118)——会宁城,红
特稿:自驾重走长征路寻访专集(118)——会宁城,红
习仲勋会见原中顾委副主任薄一波
特稿: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
特稿:李讷、张玉凤等毛主席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来到毛
毛泽东称习仲勋:“你比诸葛亮还厉害”
毛主席“粗话”欣赏
习仲勋与儿子近平、远平
习仲勋生平年表
毛主席语录
特稿:毛远新出现在邵华遗体告别仪式上(图)
东北七旬土匪座山雕有多厉害?(组图)
毛主席身边工作人员来到纪念堂怀念老人家(组图)
特稿:首都各界隆重纪念毛主席诞辰116周年活动在京
9月9,李讷、毛新宇等来到毛主席纪念堂(组图)
特稿:李讷、张玉凤等毛主席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来
特稿:参加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集锦(组图)
特稿: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
特稿:华国锋年年到纪念堂瞻仰毛主席遗容(组图)
纪念毛主席诞辰114周年 原毛主席身边工作人员来到
特稿:毛远新出现在邵华遗体告别仪式上(图)
特稿:邵华遗体告别仪式(组图)
 
中 国 红 色 旅 游 网 版 权 所 有,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复 制 或 建 立 镜 像
建议使用分辩率1024*768浏览本站,16位以上颜色,IE5.5以上版本浏览器
冀ICP备05003408号
E-mail:js88@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