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生联村,我们追随中央红军疾进云南的方向行进,继续西行,先到紫云县城,再到水塘镇羊场村。
行驶路线:我们从生联村出发,原准备走乡道,依次到达中央红军当年经过的几个村镇,结果乡道路况差,GPS导航仪没有准确指示,我又担心途中碰不到人问路,所以向西直奔紫云县城(松山镇),再向南到水塘镇羊场村。参考路线如下(地名之间的数字km是两地之间行驶的大约公里数,中括号内是公路编号):
生联村(返回长顺县城)19km→上[S50惠兴高速路]51km→出高速路(紫云县城)向南上[S209省道]17km→水塘镇(羊场村)
中央红军挺进云南时,按朱德总司令的电令分为两路,第一军团和中央军委纵队为左纵队,而第三、第五军团为右纵队,分别向紫云、安顺县境挺进。但这两路并不是行进在明显的“两路”上,实际行进路线是比较散开的,看看下图就知道了,这是中央红军在即将进入云南境内时,在贵州长顺县境内的行进路线。
我事先准备的路线是:离开生联村(种获乡)后,去往摆所、坝羊,再到紫云县城。这几个地点都是中央军委纵队、毛泽东到达的地方。
红军足迹:
1935年4月12日,邓华率领担任先遣任务的红一军团第一师第二团经过摆所镇(当时属贵州长寨县)。红一军团、中央军委纵队、干部团在摆所镇、紫云县境的老鸦(凹)塘一带宿营。
现在,在摆所镇摆所村有红军桥,摆所村还有红军标语;摆所镇尅炳村尅炳小学前有红军坟。
4月14日清晨,毛泽东等红军领导率领中共中央、中革军委、总政治部、总参谋部、干部团以及红一军团二师、军委纵队之中间梯队、后梯队和其他后勤机关马不停蹄的经过紫云县的下坝、马桑冲、新寨、麦岗、半边街、大坡脚、挖煤冲、大地头到达紫云县的坝羊,当晚毛泽东等就秘密夜宿于坝羊寨边。
现在,在紫云县坝羊乡锅厂布依族村民丰国民家屋后篱笆墙上,至今仍保存着当年红军用墨笔写下的13条标语,也是紫云县境唯一保留下来的红军标语,字迹清晰可见:“工农同红军联合起来,打倒军阀刘湘、王家烈!”“官兵平等,反对白军官长打骂!”“不当挨倒(骂)挨打的白军,大家当红军去!”“当兵是工农出身,工农不打工农的红军!”“红军是帮助干人的军队,当红军去!”“白军兄弟不替剥削打骂你们的军阀修堡垒打仗!”“要发欠饷,打倒克扣士兵军饷的白军长官!”“军用品要公家发,反对白军长官扣士兵的钱!”“优待敌军俘虏,不替白军打仗,当红军去!”“红军欢迎白军弟兄拖枪过来当红军!”“白军弟兄群众干人打绅粮、分田地、不当白军当红军!”“白军弟兄多拿土豪的东西,不拿工农的东西!”“不替卖国贼打仗,当红军打日本去!” 这幢木竹混合结构的房子已有170余年的历史,丰国民及其后人致力于保存红军标语,即使房屋翻新,也保留下篱笆墙。
4月12日,邓华率领担任先遣任务的红一军团第一师第二团经过板当镇。红一军团二师及军委纵队后梯队经过沙子哨、板当、撒金桥时,遭敌机轰炸,二十九分队和电话队牺牲10余人、伤10余人。
当日下午,邓华率领先遣红一军团一师二团到达紫云县城边上。守军为黔军王家烈的1个营(营长张元勋,辖4个连共400余人),也有说是由地方民团组成的一个营(分别占据松林坡、塔山坡为制高点,并在青菜冲修筑碉堡架设机关枪)。红军迅速击溃守军进入县城。邓华在《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记》上记述说:“紫云是个很小的县城,不过三百家人家。几十家小商店,原驻有土著军队一个营,约200人左右,尽是坏枪。……约莫午后四时光景,便到了城边,敌人已先入阵地。经过点把钟的战斗,将敌人全部击溃,缴了几条单响枪,便占领了紫云县城。群众很好,满街都插了红旗,欢迎红军,都打开了铺面做生意;敌人做了二百套军衣未拿走,缝工也报告了我们,我们除了厚给工人工资外,不客气地打了收条。”
红军先遣团和红一军团大部、中央军委纵队先后进驻紫云城。有不同资料描述毛泽东等领导人进驻紫云县城——
资料(一),4月15日清晨,毛泽东等人从坝羊出发,沿先遣团开辟的路线,经过紫云县的上马达、山嘎、板桐、锅厂、砂土、苗院、打扒河、冲口、石家院、鸡龙寨、大寨、屯上、田坎寨、鸡场坡、板正、坡脚、坡顶上、翁岸、岩脚边、青杠林,此后经紫云县的小洛麦、大洛麦、团坡、关鹅寨、出水洞、板当、下板当、拉庆脚、鱼塘、向家寨、卡子门、砂子哨、新寨、上麻篝、小沟头、撒金桥、尅卜、马鬃岭、小高寨、大山头、窑罐厂、小牛场、江豆沟等地翻越磨石关,黄昏时分从塔山坡脚穿过东门田坝进抵紫云城,最后由东城门秘密进入紫云县城,而中央红军核心机关和干部团大队人马则由北城门入城,后分别在县城内的伪县府衙门、机关、学校、梅花书院、关帝庙、天主教堂及大街小巷驻扎过夜,而军委纵队之中间梯队、后梯队及红一军团二师官兵则是围着城墙外面城郊的文昌宫、紫云洞、五峰山、大地头、青菜冲、石头寨、蔡家桥、新院、下菜园、金菜园、小汗代等村寨分散驻扎宿营,构成外围警戒护卫。毛泽东等进入县城后驻紧靠南城门的一座四合院(张姓地主家舍,名叫“尚经堂”),有雕琢精美的木瓦朝门、左右两间飞檐斗拱的两层木楼厢房以及气势非凡的正厅。其附近不远处为县府衙门,后面则紧连着龙神庙,现在为城关一小幼儿班所在地。毛泽东等领导人在此歇宿两天。
资料(二),4月15日清晨,毛泽东等人率领中共中央、中央军委、总政治部、总参谋部及其他后勤机关随红一军团一师、军委纵队前梯队、干部团由紫云县境的坝羊城出发,经紫云县的一根笋、黄土塘、长耳朵、牛角井、印田、猫云、龙井、长宗塘到达狗场和龙场,大部队当晚分散宿营于紫云县境的龙场和狗场(两地紧连),毛泽东等领导宿于龙场附近村寨。
红军由惠水经长顺、安顺分四路进入紫云,三路出境,历时五天四夜,足迹遍布紫云县内10个乡镇、195个自然村。
但是,我事先准备的路线未能得以实现,原因还是受到道路的限制——离开生联村红军标语纪念馆后,要去紫云县坝羊乡锅厂看红军标语,两个乡之间也就是十多二十公里的,可是,看着两个乡之间的乡道,路面没有硬化铺装,又是山道,山水冲刷的痕迹非常明显,一眼看过去也没有村寨,且不说好不好走,起码难以预料行驶时间,因为一旦遇到岔路口,主道岔道是难以分清的,加上人烟稀少无法问路,而GPS导航仪又没有相应指示,那真是祈求天灵灵地灵灵啦!斟酌再三,我还是选择了放弃。这是我们途中一路上少有的几次放弃之一。
从生联村返回长顺县城,我选择走[S50惠兴高速路],先到紫云县城(松山镇),再转而走[S209省道]到达水塘镇羊场村。
进入水塘镇羊场村,当地群众都知道红军长征烈士纪念碑,在村中路旁的高坡上耸立着。
在路边有一块不大的空地,我们在此停车后,就看见了一块浅黄色的石碑,从其碑文中得知,次日(即1935年4月15日),在此受到敌机轰炸的,是向望谟县播东方向行进的中央红军左路中的部队(左路主要是红一军团和中央军委纵队)。按照碑文中的记叙,红军在紫云县境“先后六次遭敌机轰炸,尤以16日在羊场乌烧冲为最惨烈,共牺牲9名红军指示,其中1名是女性。”
我看到的其他史料描述的是1935年4月15日,中央红军左路部队行至水塘镇羊场时遭受国民党飞机轰炸,牺牲了9名红军。
韦天荣老人当年亲眼目睹红军队伍被轰炸的情形,他说,那年的春天,我刚刚8岁,一天上午10点左右。因为寨子附近那段时间经常闹土匪,村民们看到有部队进来,都吓得跑到了村边一座名为小坡上的山头,躲避起来。他和家人也逃到新寨坡(注:现在红军纪念碑所处位置)躲避。不一会儿,看见一支约百人的红军队伍进入羊场,后分成两路军,一路沿村旁河沟走小路,一路顺村民藏身的山脚前行。突然一架飞机轰鸣着飞过来了,红军部队隐蔽不及,两队人马都蹲在原地不动,敌机可能是发现了顺山脚走的这支队伍里有马匹,就投放了炸弹,总共投了三枚,一枚在如今镇养老院门口位置爆炸,另外两枚分别在队伍藏身地首尾爆炸,炸弹爆炸后,产生的烟雾很大,看不到地面情况,飞机就飞走了。
下面是韦天荣老人讲述时的照片。
韦天荣所处的坡上,能够非常清楚地看到山下的情况。敌机飞走后,红军们开始收拾掩埋遗体,有9名红军牺牲,其中1名是女的。第二天,韦天荣的父亲韦德昌到现场,意外发现了一名伤员,腿部被炸得血肉模糊,他父亲就把伤者背回家,找来草药敷治,后来得知伤员名叫刘少华(又名罗老成),江西人。当时国民党反动政策“窝藏共军,全家处死”,为了安全考虑,伤情好转后,韦天荣的父亲就把刘少华送到附近的花拢寨给一户村民当上门女婿。1953年,紫云县人民政府核实情况后,为刘少华办齐了手续,送其回江西老家安居。
韦天荣老人若健在的话,应该近90岁高龄了。
当时,红军行军队伍中就有红一方面军总卫生部干部休养连(女红军集中在此),邓颖超也在这支队伍中,后来她在《漫谈长征》中这样记叙:“又有一次,我们正在贵州境内行军。一天下午,我们刚走到贵阳西南距离紫云县城不远的山脚下,大队人马正准备爬山,忽然飞来敌机数架,疯狂投弹、扫射,有一些同志被炸伤炸死……”邓颖超和她的马夫因为就近潜入半山坡上的小树林子里,躲过了这场猝不及防的灾难。
敌机飞走后,红军掩埋了牺牲战友们的遗体,为了不让敌人发现,没有留下土堆。几天后,国民党军队追到了这里,还是发现了掩埋红军烈士的地方,他们惨无人道的挖开了土坑,搜去了红军身上的遗物,扬长而去。
2001年紫云自治县县委、县人民政府在此兴建了红军长征烈士永垂不朽纪念碑。
面对红军纪念碑,碑的右边就是那个叫乌烧冲的小山谷。
站在红军纪念碑所在的平台上,俯看镇子的街道和我们停车的地方。
回到镇子里,看到在水塘镇武装部的门口挂着“红军长征过紫云 烈士纪念碑廉政教育基地”的牌子。时值国庆节假期,武装部的大门锁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