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台籍日本兵充当“反叛者”的原因
1.台籍日本兵内心还残留中华民族情怀
日本人的“皇民化”运动并没有完成让台湾人变成日本人。部分台湾同胞抵制日木殖民主义者“皇民化”政策,暗中学习汉语、从广播中收听祖国抗日的消息、抵制更换日式姓名。一位台湾作家说:“坚持我们汉家儿女的传统精神,不被日本人同化而为日木皇民,乃是我们不可否认的原则。《少年上战场》记述了这样一个场面,台湾“志愿兵”林逸平要到大陆打仗,母亲始终没有流过一滴泪,只是鼓励儿子要“维持‘唐山人'的骨气”,“唐山人”是当时台湾人对“中国人”的称谓。国民党原主席连战的祖父连横历经十多个春秋,写成《台湾通史》,1920—1921年分三册在台湾出版。该书开宗明义地写道:“台湾之人,中国之人也,而又闽、粤之族也。”其目的在于“冀维民族精神于不堕”。
2.台籍日本兵没有得到公平的待遇。
日本殖民当局的民族歧视和差别待遇,在军队中则深刻反映在台籍日本兵所遭受的非人待遇。出于侵略扩张的需要,殖民当局利用各种手段诱骗、逼迫台湾人参军。但在军队中,台籍日本兵遭受种种非人的歧视待遇,沦为日本人的战争奴隶,平时则充当苦役,战时则被推上前沿去充当“炮灰”。“简单一句话,台湾兵永远站在第一线—除了享受之外。”不管台籍日本兵如何任劳任怨,“台湾人一般顶多只能升到兵长或上等兵,只有极少数人能当上军曹。”
3.当地居民的影响
台籍日本兵到大陆打仗时,常随身带着妈祖、玉皇大帝的神符,他们到海南、广西等地,这些地方也信奉妈祖、玉皇大帝,这就使他们和当地居民有一种天然的亲近感。当地居民对他们动之以情,他们有可能会站到大陆居民这一边。另外,部分台籍日本兵和海南居民来自福建,大多会讲福佬话,有一定的感情基础,这为当地居民策反台籍日本兵提供了便利。
4.抗战形势对他们的影响
台籍日本兵大多在1945年初应征入伍,当时欧洲战场德国法西斯节节败退,太平洋战争日本军国主义由甚嚣尘上而转向江河日下,这使侵华日军大为恐慌,日军内部因此而滋长反战情绪,尤其是被迫参战的台籍日兵更为不满和厌战。有外界因素触动时,他们很容易走上“反叛”的道路。
五、台籍日本兵充当“反叛者”的意义
2002年底,日本靖国神社为扩大信奉会员人数,准备在台湾设立首间海外分社,以促进“台湾老兵和日本老兵遗属们的交流”,妄图重新以“台籍日军”的特殊历史身份来笼络岛内亲日分子。而台独势力的支持者显然也不愿意放弃这一悲情群体在台湾民众中的影响力。他们利用台湾士兵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被日本政府和国民党政府交替利用,成为战争牺牲品的事情,来为现实中的台独政策做历史注脚和鼓动宣传的实例。从台籍日本兵“反戈”事件上看,部分台籍日本兵并不是心甘情愿充当日本帝国主义的炮灰,他们还是有中华民族的情怀,当这种情怀被外界因素激发出来,他们很有可能会站在中华民族这一边。
(作者学术兼职:广西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评选委员会委员、广西地方志学术委员会委员、广西社会科学专家库成员、广西作家协会会员、广西骆越文化研究会会员、广西马山籍文化艺术名人联谊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广西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秘书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