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春回大地,万木复苏,正是植树造林的好时候。2015年的植树节主题是:美化环境,清新空气。那么,你知道植树节的由来吗?
2015年3月12日,我国迎来植树节37周年,也是我国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34周年。为什么把3月12日定为植树节呢?这与我国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新民主主义创始人孙中山有关。
3月12日是植树节,这一天,也正是孙中山逝世纪念日。孙中山是我国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新民主主义创始人,为了改造中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在历史上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在政治上为后继者留下珍贵遗产。
广东省中山市翠亨村是孙中山先生的家乡。在孙中山先生的故居中,至今还生长着一棵有着上百年树龄的檀香山酸豆树。这是1883年,年仅17岁的孙中山从美国檀香山带回,并亲手栽种在这里的。孙中山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早意识到森林的重要意义和倡导植树造林的人。
1893年,孙中山先生亲自起草了著名的政治文献《上李鸿章书》,他提出,中国欲强,须“急兴农学,讲究树艺”。
辛亥革命以后,孙中山提出了在中国北部和中部大规模进行植树造林的计划,规划着农业现代化的远景。1924年,他在广州的一次讲演中强调:“我们研究到防止水灾和旱灾的根本方法都是要造森林,要造全国大规模的森林。”此后,在他的许多著作和讲演中,反复强调毁林的危害性和植树造林的重要性。
1915年,在孙中山的倡议下,当时的北洋政府正式公布了以每年清明节为植树节的规定,自此我国有了植树节。后来因清明节对我国南方来说,植树季节太迟,同时也为了纪念孙中山先生,国民政府又决定将孙中山的逝世日——3月12日定为植树节。
1928年4月7日,民国政府通令全国:“嗣后旧历清明植树节应改为总理逝世纪念植树式”。1929年2月,农矿部为遵照孙中山先生遗训,积极提倡造林,于1930年2月呈准行政院,规定自3月9日至15日一周间为“造林运动宣传周”,并于12日孙中山先生逝世纪念日举行植树式。北方地区则出于三月初旬寒气未消,不适于栽树的缘故,将造林宣传运动周延至清明节左右。而后,行政院院会通过了《植树节举行造林运动办法》,通令全国实施。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政府逐渐加深了对植树造林重要性的理解。1956年,毛泽东发出了“绿化祖国”、“实现大地园林化”的号召。中国开始了“12年绿化运动”,目标是“在12年内,基本上消灭荒地荒山,在一切宅旁、村旁、路旁、水旁,以及荒地荒山上,即在一切可能的地方,均要按规格种起树来,实行绿化。”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79年2月23日,在邓小平提议下,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根据林业总局的提议,通过了将3月12日定为中国植树节的决议,这项决议的意义在于动员全国各族人民积极植树造林,加快绿化祖国和各项林业建设的步伐。将孙中山先生与世长辞之日定为中国植树节,也是为了缅怀孙中山先生的丰功伟绩,象征中山先生生前未能实现的遗愿将在新中国实现并且要实现得更好。
中国植树节是以促进国土绿化,保护人类生态环境而设立的节日。1981年12月13日,五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决议》。决议指出,凡是条件具备的地方,年满11岁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除老弱病残者外,因地制宜,每人每年义务植树3棵至5棵,或者完成相应劳动量的育苗、管护和其他绿化任务。决议号召全国各族人民“人人动手,每年植树,愚公移山,坚持不懈”。1982年的植树节,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实施办法》。邓小平率先垂范,在北京玉泉山上种下了义务植树运动的第一棵树。
海峡两岸都将3月12日定为植树节。至今,台湾还以3月12日为植树节。
为了激发人们植树造林的热情,让民众的造林运动更有系统性、针对性。自2009年起,每年全国绿化委员会均为当年的中国植树节制定一个节日主题。2015年植树节主题:“美化环境,清新空气”。
为激发人们爱林、造林的热情,促进国土绿化。每年3月12日植树节这一天,全国各大院校和中小学校的师生、工人、机关干部,纷纷走出学校,走出工厂,走出机关,参加植树造林活动。
他们追求绿色时尚,走向绿色文明与大树在一起,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树木是阻挡风沙的卫士,如果不想让世界成为沙漠,那么就植树吧! 绿满神州怡人心,花开遍地笑常存。地球的保护伞——森林,失去它就带来无穷的灾难。各国各地都植树,地球家园人人护。绿色家园,人人共创;保护树木,人人有责。植树不只是312,而应该是365。播撒一片绿色让世界更美,爱护万千树木让你我同行。撒下一点绿色,收获一片绿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