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年前,新四军浙东纵队海防大队一中队近80位指战员,为了开辟海上抗日根据地,配合盟军作战,每人携带100发子弹和4颗手榴弹登上了大鱼山岛。由于汉奸告密,在孤军无援的情况下一中队与总数超过500余人,又有日军2架水上攻击机配合参战的日伪军激战了8个多小时,最后有43位指战员在海岛上洒尽了鲜血,用热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英雄的赞歌。其中有一位叫严洪珠(1923-1944)的烈士,他是浙江上虞崧厦镇严巷头村人,是用最后一颗驳壳枪子弹壮烈自殉。他用自己的生命实现了生前“头可断,血可流,新四军的战士不可辱,我们新四军决不做俘虏!”的铮铮誓言。“大鱼山战斗”是一场悲壮的战斗,为我们后人书写了抵抗外侮、保家卫国的壮丽诗篇。严洪珠作为海防大队一中队指导员,身先士卒,始终战斗在最前线。
严洪珠出身于一个工人家庭,8岁随父去上海求学,15岁参加抗日救亡宣传运动,18岁经虞籍老乡万正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平时在部队中,严洪珠努力学习党和新四军的政策,积极做好战士的思想政治工作。
严洪珠不仅带兵打战是能手,且歌也唱得好,时常用歌声向战士们讲授革命道理,深得领导的信赖和战士们的爱戴。烈士生前曾谱写过一首军歌,恐怕这知晓的朋友不多。“桑园里飘扬着胜利的歌声,闪亮的刺刀在阳光下发亮。转战敌后为民,保卫海北打一个漂亮仗。六里堰的战斗,打得伪军四散逃。打得鬼子心发慌。人人说,家家传,新四军打仗真勇敢。”2015年9月2日,在海盐澉浦中学操场上,36名菁菁学子激昂嘹亮的歌声在操场上空久久回荡。这首《六里堰战歌》的谱写者正是严洪珠。
1944年6月,新四军浙东纵队派出第五支队第一大队第一中队和海防大队第一中队的一个排,共100余人,组成了“海北支队”,在海盐六里、澉浦一带开辟武装游击区。7月2日拂晓,由于汉奸告密,有伪军一个中队约100余人从海盐澉浦出发悄悄地包围了六里堰,并在四周设置岗哨,在附近高处架起机枪,扬言要将海北支队消灭于澉浦地区。海北支队得悉情报后,主动出击六里堰,将这批伪军狠狠的教训了一番,溃散的伪军则逃回了澉浦城内。不料,盘踞在澉浦城内的日军出城支援伪军。海北支队指战员得知情况后,不顾疲劳再次奋起迎敌,又给日军以承重打击。此役,新四军海北支队共毙、伤敌伪军28人,俘4人。我军则重伤2人,轻伤1人。
六里堰之战取得了胜利,当地群众奔走相告,讲 “海防支队”这是一支真正抗日的队伍。海北人民的抗日斗志大受鼓舞。不久,部队在六里堰开会庆祝战斗胜利。严洪珠当场动情的高唱了一首自己谱写好的《六里堰战歌》。大大鼓舞了海北人民的抗日斗志。
严洪珠同志牺牲虽已过了70多年的光阴,可在人们心中依然是如此鲜活,历久弥新。从中也可以感触到,这正是他对人民群众的无限深情,和那渗透到细微之处的人性光辉。
2015年8月24日,民政部公布了第二批在抗日战争中顽强奋战、为国捐躯的600名著名抗日英烈群体名录,大鱼山抗战烈士群体被名列其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