恪尽职守的领导
在孟公府2号大院内,除了住着王明小家及父亲陈聘之、继母黄连舫外,还住着孟庆树父母及侄女孟雅、侄儿孟凡松、陈宜娴。这些人分三处居住,分开吃饭。所以平日里陈宜娴见到王明的时间并不多,只感觉王明工作特别忙碌。听爷爷奶奶说,几乎每晚直到深夜,王明的书房都还亮着灯。但只要稍有闲暇,王明都要挤出时间陪父亲陈聘之去散步、聊天。
王明1953年回国后不久,由于工作辛苦,加之日夜操劳,终于导致过度劳累、旧病复发,大约在1955年间就已卧床不起了。从那时起,陈宜娴就常看到孟庆树和医务人员频繁进出王明房间,紧张焦虑充满着整个小院,但王明还是一直在带病坚持工作。一次,陈宜娴从学校回来,看见外面停了很多小汽车,未曾见过这种场面的陈宜娴吃了一惊。经过仔细观察和向家人打听,才弄清原来是王明因身体状况不佳,行走不便,于是就把工作会议开到了家里。此外,陈宜娴还听人说,有一次召开中央会议,王明是躺在担架上被抬着去参加的。
1956年1月,由于病痛缠身,再也无力坚持工作,王明只好携孟庆树、王丹之、王丹金等家人一起再次赴苏联治病。此后不久,陈宜娴来到石家庄农机校上学。期间,曾给王明、孟庆树写信,汇报她生产支边、报效国家的志向和打算。王明在给父母的回信中,转达了对小宜娴的关心,鼓励她好好读书,长大后更好地报效祖国。当小宜娴看到叔叔婶婶对她的鼓励话语时,十分感动,现在道来还兴奋不已……
坚守情操的党员
陈宜娴随陈聘之来到北京后,在王明家第一顿饭吃的是小米饭。陈宜娴当时心里还想,王明叔叔果然是做大官的,竟然用鱼籽做饭,一定很好吃。于是就盛了一大碗,本想饱餐一顿,谁知刚一入口就觉难以下咽(因家乡主食是没有小米的)……
王明虽然也担任过党的早期主要领导人,建国后还担任国家法制委员会主任,主持我国第一部《婚姻法》的起草工作,为党和国家的建立、建设、发展做出了一定贡献,但他对自己和家人的要求却极为严格,即使身患重病,也未向中央提出任何过分的个人要求。家中没有警卫,没有保姆,没有伙夫,所有家务均由孟庆树一人承担。孟庆树虽出身名门望族,贵为大家闺秀,重要领导人夫人,但她对王明及其他家人总是悉心照料、倍加呵护,且毫无怨言。
孟庆树曾经告诉陈宜娴,明明、亮亮因从小在延安长大,从没有吃过鱼,虽然到北京居住了,也还没有习惯,他俩仍然不喜欢吃鱼。并向陈宜娴许诺,等什么时候有时间,会去菜市场买鱼,单做一份给陈宜娴吃。因为那个年代条件比较艰苦,偶尔因为王明身体太过虚弱,需要专门炖只鸡给他补补,孟庆树还会合理安排,从王明的“口粮”中扣一点出来,即用剩下的鸡汤做成鸡汤面,给陈宜娴这帮孩子们加餐,改善一下伙食,以利于他们健康成长。
王明一家始终过着一种简单、俭朴的平民生活,到苏联治病期间更是严格要求,始终如一,直到1974年3月27日王明在莫斯科病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