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这个词对于中国人来说是一定不会陌生, 即使是没有文化的人也知道没有毛泽东就没有新中国。从小学到大学,我的课本里充斥着各种关于毛泽东的文章,并且跨越了多门学科,但是关于毛泽东的事迹在读书的每一个阶段都会进行一次,不免多让人觉得无聊,并且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毛泽东带领创建的这样一个背景下,他已经被定格成一个正面的伟大人物,很多历史的细节很难做到真正的还原。所以这次我特意选择了一本由美国作家斯图尔特¡ñ施拉姆所著的《毛泽东》,一来是为了看看外国眼里的毛泽东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二来是想看看有没有对于毛泽东知识的补充。可是当我开始阅读时,我才发现,这本书并不是以一个主观的外国人视角在写毛泽东,而是借用了多个与毛泽东有过交情的作者的关于毛泽东的著作,以及毛泽东自己的自传,经过严格的历史推敲考核以后编写而成的。书中有很多我以前未曾见过的东西,也不会对某个人物的某一举动有特定的批判或肯定,只是实事求是地陈述事件而已。因此,这本书从某个角度来说是客观的,不掺杂个人情感色彩的。 我是一个喜欢把文字的静态与图像的动态结合起来的人,书上的插画,人民币的插图,天安门上的图像,毛泽东纪念塔里的真体,《建党伟业》里刘烨所塑造的形象⋯⋯这一切打造了我心中的一个独特的毛泽东。他固然伟大,但到底是时势造英雄还是英雄造时势,是什么让毛泽东成为历史上一个抹不去的闪光点,是什么让他偏偏选中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和适合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并加以创新,这些全都吻合当然不是运气,我个人认为,毛泽东不是凭空而来,而是当时的社会环境和毛泽东所接触到人、事造就了毛泽东。毛泽东从小出生在贫困人家,一直到很大的年纪才读高中,并且中间因为学习道路的不确定从而又耽搁了好几年,所以论智商抑或是论学习的条件他都没有办法和同时代的其他学生相比。从他高中时遇到的歧视和家庭富裕前他所做的洗衣工等地下的工作来看,毛泽东不会料到也根本没有想过有朝一日可以成为如此伟大的人。如果没有那些机缘巧合让他接触到陈独秀、李大钊等人使他终于在错综复杂的思想中确立了自己的信仰,如果没有机会在杂志报纸上发表自己的想法见解从而得到社会重要人士认可,如果没有易培基当年任命其为第一师范附小主事让他地地位得到提高,生活状况得到明显改善,那么毛泽东充其量也只是一个知识分子而已,不可能会有后来如此伟大的成就,所以我说毛泽东是他的时代创造出来的一个产物,即便没有他,也会有千千万万的毛泽东出现,他的存在不过是天时地利人和罢了。 本书主要讲述了毛泽东青年时期,革命时期以及中国建立以后对于中国式道路的探索。但我最感兴趣也最有想法的是青年时期的毛泽东终于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这一过程。我仿佛可以看到一个还懵懂无知的少年在被无数的思想熏陶以后不知道该怎么办,它把所有新鲜的思想全都揣在怀里然后一个一个精心地比较,发现每个都有自己的优点以后不知道该怎么弃舍。经过反复的思想动摇后改变信仰,最终坚定不移。《毛泽东》说毛泽东本人是在读了《共产党宣言》的第一章、考茨基著的《卡尔¡ñ马克思的经济学说》一书中的大部分内容和科卡普著的《社会主义史》这三本书后建立起了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这位少年在读懂了马克思主义后,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是对历史的正确理解以后,毅然选择丢掉了其他所有的思想包袱,毫不动摇地走完了自己的一生。从这里我可以看出毛泽东一个很重要的品质,即便是在青年时代,他也不选择轻易相信任何一种思想,但一旦选择后他会坚持,会义无反顾,会通过理论与实践结合后思考中国的命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