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抗美女士代表三秦父老宣读了祭文:
乏驴岭,我梦中的山,我们来到这里,为纪念75年前的那场战役,前辈们抗日的鲜血洒在乏驴岭上。上万陕西将士战死在疆场,从此乏驴岭成了陕西人心中的痛、不解的缘。寻找你们,寻找你们战斗过的痕迹,历史可能会沉淀,但心中的惆怅并不能减弱,75年了,我们没有给你们扫过墓。75年了,这是我们心中的痛。今天,我们来给你们扫墓,叩拜我们的烈士。
有一种思念,那是年迈母亲对远去儿子的挂牵,那是根对土壤的眷恋。有一种精神,当历史转折时刻,民族危难时,总有他们的身影出现,那就是在国破家亡的时刻,中国男儿挺身而出的担当进取精神。有这么一支部队,他们是三秦父老用乳汁养育的人民子弟兵;有这么一支部队,在辛亥革命时期,他们是推翻帝制的排头兵,当日寇铁蹄贱踏中国领土时,他们是发动西安事变的主力,血浴娘子关,力阻中条山,邙山封围,大战豫西虎牢关,硬是用数万陕西将士的身体铸成了保卫黄河、保卫大西北的血肉长城。他们是民族的脊梁和先锋,无论是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他们都做出了巨大贡献和牺牲。
你们放心地去吧!我们会把你们所有的信息带回三秦大地,把它转达给毎一个思念你们的人。
英烈们安息吧!
他们含着热泪,齐声呼唤:先烈们!勇士们!三秦儿女想念你们啊!75年啦,至到今天我们才来看望你们,我们来晚啦,请你们原谅我们吧!
多么辛酸的呼唤啊,使在场的人都落下了热泪!
17师在乏驴岭与日寇血战九天九夜,损失奇重,不得不撤出战斗。师长赵寿山卫队长雒启仁之子在《浴血娘子关》一文中写到:
……来到赵寿山师长跟前……只见他一天一夜头发胡子都白了……这才知道,戏里伍子胥愁得一夜白了头发,这确是真的,不是唱戏的编的。赵寿山师长坐在那儿,慢慢地对围着他的军官下着命令:“传令全师撤退,我叫人打听了一条小路,绕着走吧,搜索连断后……便衣队留下,招呼老乡把咱的娃娃们埋好,尽量做个记号,以后好让他家里来寻,寿山这次把他们带不走了……”他的声音哽咽起来,忽然又高声说道:“我就不相信日本鬼子能在咱中国作恶一辈子!不要说咱手里还有枪,就是一人一根烧火棍,他也占不了咱中国!”
为17师抗日英烈建座纪念碑,很早就是乏驴岭村干部和村民的夙愿,苦于条件所限,不能启动。2011年5月,我在新浪网上发了《17师英烈 应该给你们建座纪念碑》的文章,在村民中有所反响。赵寿山将军当年在乏驴岭撤退时的一番话在村民中传开后,对村民的触动很大。
尤其是杨抗美女士一行到乏驴岭祭拜17师英烈后,村民们为英烈立碑的愿望更加强烈。乏驴岭村党支部书记陈玉良说:“我们不能再等了,起码做个标志,也算对英烈们和他们的后人一个交代。”
在17师抗日英烈血战乏驴岭75周年之际,“国民革命军第三十八军十七师血战乏驴岭抗日英烈纪念碑”在县、镇、村领导的关注下,在全体村民的支持下,立在了17师当年血战日寇的鸡架岩上。虽然碑石简陋,品位不高,充其量也只是一个“记号”而已,但它总算是对英烈们的一点慰藉,了却了当年赵寿山将军的一点心愿。它虽然简易,却承载着历史,承载着三秦父老的企望,承载着全体乏驴岭村民的心声,承载着我们对17师抗日英烈无尽的思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