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之间不会出现问题”
《财经》:越来越多的人认为,经过近20年的市场经济改革以后,政治体制改革的迫切性越来越大。您如何评价现在的政治体制?
陈小鲁:中国既有封建传统,也有革命战争的传统(就是军事传统),再加上苏联传统,这三个传统形成了现在的政治体制的格局。我认为这种体制既有缺点也有优势,而且我们也有发明创造,就是引进了市场经济。国家支持市场经济,在国家综合实力,人民生活水平改善的同时,也使原有体制不断延续,得以强化。
我认为,从根本上来讲,政治体制的功能就是管理和整合社会,而不是使社会分裂、冲突。像索马里那样海盗横行肆无忌惮,属于失败的国家。当然,不同的管理整合社会模式,也有优劣之分。以什么区分呢?主要是国民的幸福感、满足感,这与经济发展由一定的关联。我的基本判断是,现在的体制,管理和整合中国这样一个大国,到目前为止还有能力控制局面,不是失败国家。在现行体制之下,国民生活水平还能改善,经济还能得到发展,政治还能做适度改善。从总体来讲,党内主流的判断是,整个形势还是不错的。当然这一看法与社会体验有差距,而且差距在扩大。老百姓意见纷纭,但多数还是可以容忍的。这个局面和东欧崩溃之前是不一样的。
《财经》:我们注意到,现在工人维权、农民维权,群情性事件越来越多。
陈小鲁:现在的群体事件不是全国性的,甚至不是一个省,最多是一个县一个市,而且政治性不明显。当然要居安思危,要考虑出现全国性事件怎么办?改革往往要有压力。经济体制改革的动力来源于文革后党内外的思变要求,形成共识。后来邓提出政治体制改革,就是感受到经济体制改革阻力非常大,但是党内主流思想对此并未形成共识,而部分社会力量,如大学生提出的政治改革要求,突破了党内主流思想的政治底线,包括邓本人的底线,就形成了严重的社会冲突,十三大的政改蓝图就束之高阁了。根据马克思的经典理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政治制度的发展变化,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我们说的政治体制改革,是指执政党主导下的改革,这取决于执政党主流思想的判断。执政党的判断与社会主流的体验比较适应,政治体制改革就比较顺利,否则就会出现颠覆性的变革。如前苏联那样,改革由上面发起,却被释放出来的社会力量所抛弃。
从历史经验看,社会发展轨迹有两种可能,一种是渐进的,就像经济改革,每天看似没有太大的变化,可是几年以后成果出来了;一种是激进的,就是像前苏联和东欧,很短时间就出现不能掌控地颠覆性结果。我个人希望政治体制改革走渐进的道路,即使到了矛盾尖锐的时候,希望执政党内主流思想会变化,会顺应社会的要求,提出解决方案,继续主导改革,以避免颠覆性的结果。
《财经》:90年代初期,邓小平和弟弟邓肯说,要解决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一些学者担心,现在是改革和革命的赛跑,不进行政治体制改革,有可能出现大的社会动荡。
陈小鲁:如果执政党主流思想固步自封,不考虑社会的政治要求,就可能造成民变。从现在来看,我国十年之间不会出现问题,为什么?很简单,国家有钱,社会相对稳定,执政党对整个国家的管理和整合是有效的,表面上还不错。当然,我不是说,可以永远这么下去。一方面是现行体制本身固有的顽疾在强化,但是另一方面,随着社会变化和科技发展,人们可以接触世界各类思想理论,不同的思想互相碰撞,必然引起人们的思想震动。对于现行体制群众的容忍度在下降,必然带来越来越多的群体事件,即使选择镇压,镇压能力也不是无限的,因为它要占用资源,而资源是有限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