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在当年进行政治体制改革,主要阻力是什么?
陈小鲁:我们党和国家的这套领导制度,非常庞大非常严密,牵一发而动全身。在八十年代利益冲突还不明显,当年主要是思想、意识形态方面的分歧,也就是说对改革持有一些不同的看法,争论集中在需不需要政治体制改革、怎么搞政治体制改革等方面。
《财经》:1989年以后,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形势,但是邓小平强调说,“十三大报告一个字不动”。但是在一些人士看来,十三大报告没有得到贯彻和落实。
陈小鲁:其实,十三大报告本身并没有非常具体的东西,都是些大的原则。当然,十三大以后,政治体制改革有些动作,比如撤销中央部委的党组、村民自治选举等。还有十三大强调的对话,现在演变为各种听证会。一些具体问题也得到了解决,例如,是厂长负责制还是党委负责制?也解决了。过去是党政分开,现在厂长全是党委书记,党政合一了。
《财经》:但是,办公室邓的讲话还是十三大报告,强调的都是“党政分开”。可是后来呢,省(市)委书记都兼任了人大主任,更趋合一了。
陈小鲁:当年我们比较赞同书记兼省(市)长,因为行政必须是一个人说了算。关键问题不再这里,关键在于怎么产生、怎么监督、怎么问责行政官员?这才是政治体制改革要解决的问题。
《财经》:这不是一个领导体制的问题,而是比领导体制更高的政治制度问题。
陈小鲁:如何让国民能够通过选举领导人来参与国家的重大事情决策,通过选举民意代表来监督领导人。像三权分立、两党制、结社自由、新闻监督、普选制等,都属于政治制度范畴。
1989年以后,尤其是1992年为市场经济正名之后,大家忙于发财,政治体制改革的声音消沉下去了。新世纪以来,中央提出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等新理念,三十年经济体制改革成果明显,但也带来社会两极分化,分配不公,环境污染,贪腐盛行,群体事件增加等社会问题,思想界又活跃起来了。
《财经》:这种活跃也有现实社会背景,因为随着经济发展,利益主体多元化了。
陈小鲁:以前是意识形态争论,现在是现实利益问题。中国发展速度世界最快,经济总量快超过日本了。中国共产党权力从哪里来?最初是枪杆子选出来的。但是建国后那么多运动,尤其是“文化大革命”造成的历史浩劫,让执政的合法性遭到了质疑。所以搞改革开放,经过三十年,GDP上来了,相当大多数的群众生活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依我看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执政到现在,能够渡过“六四”风波,表面上靠军队、政权,实质上靠经济绩效,靠对社会的领导和整合能力。就是因为在经济上实行改革开放,并取得了成功,蛋糕做大了,多数国民确实富裕起来了。中国共产党打破了 “只有民主社会才能发展市场经济”的西方定律,通过发展市场经济,实现了社会富裕。这也是一种新的尝试,到目前为止还比较成功。当然,这种成功也是有代价的,代价就是两极分化,分配不均,腐败蔓延,污染严重。所以,现在有人批评现在是“权贵资本主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