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红色教育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专题>>习仲勋纪念网>>纪念活动>>正文
《习仲勋与群众路线》出版座谈会发言摘编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作者:
浏览次数:
2016-05-30 17:33:21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论坛

    《习仲勋与群众路线》出版座谈会7月22日在中央党校隆重举行。中央有关部门负责同志、中央党校全体校委委员和各直属单位主要负责人、《习仲勋与群众路线》一书采访对象代表、首都各大媒体记者等近100人参加座谈会。习仲勋同志亲属代表习远平出席会议并发言,他转达了母亲齐心对参加本书编辑的同志们和与会来宾的感谢和问候。中央党校常务副校长何毅亭,中央文献研究室主任冷溶,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局长蔡赴朝,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张树军,广东省深圳市委原书记李灏,中央党校党建部主任王长江,中央直属机关工委宣传部部长顾祥胜,中国青年报社社长兼总编辑张坤作了发言。中央统战部办公厅原副主任、正局级巡视员,曾长期担任习仲勋同志秘书的张志功向座谈会提交了书面发言。中央党校出版社社长田国良介绍了本书的采访和编辑情况。现将发言摘编如下:

    中央党校常务副校长何毅亭:他提出要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这一面

    今天我们怀着十分崇敬的心情举行《习仲勋与群众路线》一书出版座谈会,深切缅怀习老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建立的不朽功勋,追忆他实践群众路线的光辉事迹。今天,这么多领导和各方面代表参加座谈会,称得上群贤毕至、少长咸集,让我们深受感动。刚才发言的同志从不同视角、不同领域、不同年代介绍习老践行群众路线的事迹,深深打动了在座每一位听众,使习老在我们心中更加立体、更加真实,仿佛这位伟人就站在我们面前,是那样平易近人,那样坦诚直率,那样可敬可亲。

    习老曾经说过:“我们的任何一个纪念活动,都不是为了纪念而纪念,总是为了总结历史经验,更好地前进。”同样,中央党校出版《习仲勋与群众路线》一书,举行今天这个座谈会,目的是让更多的人了解习老,让更多的党员干部学习习老,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像珍惜生命一样珍惜人民群众,珍惜群众路线,珍惜党群干群关系,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供鲜活榜样和精神力量。

    读《习仲勋与群众路线》,分享刚才各位发言同志的学习体会,我们从中得到许多启示。

    通过书中一个个采访实录,我们能够看到一个一生始终坚持群众立场和群众观点、始终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的习老。他说过,我们的身份是什么?“我们是人民的勤务员,必须虚心向群众学习,听从掌柜的管教”。他还说过,“我们党的一切事情,就是老百姓的事情”,“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和群众在一起“就像鱼回到水里”。在回忆年轻时在陕北闹革命的往事时他说:“那个时候,我们真的是时时刻刻离不开群众。部队要吃饭离不开群众,要打仗更要动员群众、依靠群众,一旦脱离群众我们就会寸步难行、一事无成。可以说,没有群众,就没有我们生存的空间,是群众哺育了人民军队。”所以他提出,“要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这一面”,警示年轻党员干部要始终记住“不走群众路线就不是共产党”,“什么时候抛弃了群众路线,什么时候我们脱离了群众,什么时候我们的事业就要失败”。

    通过书中一个个采访实录,我们能够看到一个一生始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切实维护人民利益的习老。习老在革命生涯的各个时期,总是设身处地地为人民群众着想,始终关心群众生活,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第一位,一心只为群众好。群众过得穷,过得苦,他就焦急,就忧虑;群众过得好,过得幸福,他就欣慰,就高兴。习老维护人民利益,既体现在大政方针上,也立足于平常、落实在细微之处,而且勇于坚持真理、修正错误。习老主政广东后遇到一个难题,就是如何对待农村实行的联产承包责任制。他通过调查研究,充分肯定了这种做法,明确指示要在全省推广。当时有人表示担心。习老坚决地说:“怕什么?只要能增产就是好办法!”习老曾提出,“只要对工作有利,对人民群众有利,对集体经济有利,我们就干”。对人民群众有利,这是他心中的一杆秤。

    通过书中一个个采访实录,我们能够看到一个一生始终以群众为师、注重调查研究的习老。他曾指出,“我们不要以为自己比老百姓高明,其实不然,新的创造要在老百姓中寻找”。奉中央之命主政广东后,他开宗明义地说:“我来到广东工作,情况和语言不熟悉,只能做大家的小学生。你们大家都是我的老师。”他不仅是这么说的,更是这么做的。每到一个地方工作,首先要做的就是调查研究,深入工厂,走进田间,坐上炕头,广泛听取干部群众意见,确保作出的每项决策、制定的每个政策,服水土、接地气、得人心。为了解决广东发展过程中遇到的一系列难题,年近七旬的习老,跑遍了粤东、粤北、粤西、珠江三角洲和海南的许多县、市,就连像阳山县的东山、清远县的白湾等当时自然条件很差的贫困石灰岩山区,他都跑遍了。他最喜欢和基层干部谈话,听他们反映问题,还要实地去看,从点点滴滴里面,了解基层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通过书中一个个采访实录,我们能够看到一个一生始终与群众水乳交融、亲如一家的习老。他提出:要对群众“掏心窝”,与群众打成一片;要经常到群众中去,始终与群众平等相处,要多交工人、农民朋友。在农民眼里,他是那个带着草帽,摇着蒲扇,挽着裤管,走在泥土地里,见人就打招呼,谈话很随和的农民兄弟。在工人眼里,他是那个认真倾听,仔细询问,主动关心,在意工人生产安全胜过一切的工人之友。在基层干部眼里,他是那个关心基层,注重事实,一心只为群众谋幸福,宁愿干部吃点亏的平民书记。曾在延安工作的美国人李敦白回忆说:“从绥德到清涧到延安,凡是我们见到的大人、小孩、农民、工匠,无不亲切地跟习书记打招呼,而都由习书记称姓道名地问候。而且往往还问他们家的具体情况:爸爸的腰疼病好些吗?婆姨已经满月子了吧?孩子课本的问题解决了吗?等等。我当时觉得很惊讶,怎么可能同那么多人那样熟悉呢?”正因为如此,群众非常信任他,把他看作是自己人。当群众有疑难时,就说:“找仲勋去。”

    通过书中一个个采访实录,我们能够看到一个一生始终淡泊名利、为政清廉的习老。习老非常反感脱离群众、疏远群众的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对干部搞特殊化深恶痛绝。在他心目中,干部搞特权,是很不光彩的事。他说,“脑子里没有群众利益,只有个人利益,这样的党员就不够格!”他说,“干部一旦脱离群众,沾染了官僚主义作风,慢慢就会发展成大的错误,发展成违法乱纪,最终走上不归路。”党内存在的官僚主义、不关心群众疾苦、高高在上的坏作风,“一天不除,就会日复一日地损害我们党在人民心目中的信誉”。他明确要求,当自己出行时,无论去哪儿,第一不要搞带路车,不要警车开道;第二不要布置路线,不要封路;第三不要鸣警笛,以免让群众联想到旧社会的官员鸣锣开道,让群众反感;第四不搞迎来送往,禁止浮夸摆谱的工作作风。他为政清廉、生活俭朴,穿衣吃饭从不讲究,住房年久失修不让粉刷维修,家具陈旧也不同意更换,对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严格要求,决不允许搞特殊,真正做到了为官不忘初心,从政不忘本色。

    总起来说,《习仲勋与群众路线》一书,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一生践行群众路线、在人民群众中留下永远丰碑的习老,令我们景仰,值得我们永远学习。正因为这本书的意义和价值不同寻常,所以中央党校已经将这本书作为辅助教材,人手一册,发给在党校培训的所有学员学习;学校还决定成立采访实录编辑室,对《习仲勋与群众路线》一书的下册,加大力度进行采访和实录。我们一定全力以赴做好这项工作,不辜负在座同志和广大读者的期盼。

    中央文献研究室主任冷溶:当群众有疑难时就说,找仲勋去

    《习仲勋与群众路线》这本书,采用口述史的形式,通过访谈很多曾经在习仲勋同志身边生活、工作,或近距离接触过的干部、职工、普通群众,饱含深情地记述了习仲勋同志做群众工作的感人故事,鲜活生动地展现了习仲勋同志密切联系群众、坚持群众观点、善于做群众工作的崇高风范,读后很受教育。我感到,认真学习这本书,深入研究习仲勋同志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的立场观点方法,对于今天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巩固和深化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有着重要现实意义。

    习仲勋同志是党内公认的做群众工作的典范,曾被毛主席赞誉为“从群众中走出来的群众领袖”。他一生热爱群众、贴近群众、关心群众,始终把老百姓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最高位置,始终站在群众观点和群众立场上来分析解决问题,始终模范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在1942年西北局高干会期间,组织上曾给习仲勋同志作了一份鉴定。其中有一段近五百字的内容,专门讲他同人民群众的密切关系,说:“他很懂得群众的情绪、习惯和需要。他是站在群众观点和群众立场来解决群众的问题,总是把群众的事情看做是自己的事情,而又设身处地地替他们设想,设想怎样才是对的,尤其设想怎样对群众有好处,而没有丝毫的主观主义气味。因之,群众信任他,把他看做是自己人,当群众有疑难时,就说,找仲勋去。”鉴定中还列举了很多习仲勋同志同人民群众亲密关系的例子,并得出结论:“由于这一切,使得习仲勋同志成为党的宝贵的群众领袖。”这份重要文献,是对习仲勋同志关心群众,从而得到群众爱戴、信任的真实记录。

    习仲勋同志做群众工作的光辉事迹以及关于党的群众路线的精辟论述,在他的传记、著作集,包括《习仲勋与群众路线》这本书中,都有全面、集中的反映,我们要好好学习。这里,我想借机会,再给大家介绍一篇习仲勋同志关于群众路线的重要文献。这就是1946年9月他在西北局召开的组织部长联席会议上的总结讲话,其中一部分专门讲群众观点、群众方法和群众路线。这篇重要文献是近年新发现的,非常珍贵,已经发表在《党的文献》2014年第6期上。

    当时,全面内战已经爆发,“大打”迫在眉睫。会议的主要目的,就是查找和解决干部中存在的不良倾向和工作作风等问题,为今后的斗争做好准备。习仲勋同志指出:要胜利打垮敌人对我们的进攻,首先就要检阅一下自己,看一看我们本身存在一些什么弱点和问题。要巩固我们的内部,把我们再提高一步。在分析和列举了工作中出现的诸多严重缺点后,他认为:出现这些问题,主要是由于一些干部忘记了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应当从树立群众观点和执行群众路线方面去认识和解决问题。为此,他在讲话中专门就“如何贯彻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作了论述。

    首先,他一针见血地点出了问题产生的根源。指出:“过去发生的问题,实际上就是没有按群众路线办事,是按自己的意愿去办事。发生的很多问题都是群众观点方面的问题,也就是没有群众观点,不顾群众的利益。”他进一步指出:我们所以没有贯彻执行好党的群众路线,一个重要原因,是对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缺乏认识,忽视了对党负责和对人民负责的一致性。要认识到,“我们党的一切事情,就是老百姓的事情,也就是为了老百姓,这是一致的”。习仲勋同志对党内存在的问题有着清醒而深刻的认识,坚持把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作为纠正不良倾向的思想武器,抓住了问题的实质和要害,为有效解决问题指明了正确方向和方法。

    习仲勋同志指出:“所谓群众观点,就是立场和方法问题。立场是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方法是发动群众,经过群众方法、群众路线去搞我们的事情,就是当老百姓的勤务员。”这里讲的群众观点、群众路线既是立场也是方法的思想,非常深刻、精辟。首先立场要正确,但这还只是第一步,还要有符合群众利益、适合群众需求的工作方法,这两个方面任何一方都不可偏废。这个重要思想,不仅对当时提高干部的认识,纠正党内不良倾向,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而且丰富了党的群众路线理论。

    习仲勋同志还就如何做到立场和方法相统一,进一步做了深刻分析。他指出,坚持群众立场,就要深入群众,虚心向群众学习,认真听取群众意见。他严厉批评干部中存在的“我领导群众,群众中的东西还有我不知道的?”的错误想法。他同时强调了工作方法的重要性,指出,“为群众服务,工作时要采用群众方法、群众路线去实现”,而不能想法与行动相脱节。他举例说:“我们许多同志,往往事与愿违,他的心肠是很好的,但是一去了群众就反对,不拥护他,因为他只有群众观点,而没有群众方法、群众路线,所以有很多问题就不能很好地解决。”

    习仲勋同志的这篇重要讲话,比较集中地反映了他关于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深刻思考和形成的重要思想观点,反映了他理论联系实际、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至今仍具有重要启示意义。我建议在续写《习仲勋与群众路线》这本书时,可以把这篇重要讲话的内容反映进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20世纪中国苦难而辉煌的历史进程中,涌现出一大批用特殊材料制成的优秀共产党人。”“毛泽东同志等老一辈革命家,都是从近代以来中国历史发展的时势中产生的伟大人物,都是从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抵御外敌入侵、反抗民族压迫和阶级压迫的艰苦卓绝斗争中产生的伟大人物,都是走在中华民族和世界进步潮流前列的伟大人物。”习仲勋同志是老一辈革命家中的一位杰出代表,就是这样的“伟大人物”,是“用特殊材料制成的优秀共产党人”。把老一辈革命家研究好、宣传好、维护好,是一项经常性、长期性的工作,对于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弘扬党的优良传统作风,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学习他关于群众路线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扎实搞好“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要求努力做好各项工作,坚定不移把老一辈革命家开创的事业继续推向前进,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局长、党组书记蔡赴朝:不当“官”、不当“老爷”的坚定立场

    非常高兴参加今天的座谈会,与各位领导和专家学者一起,分享学习《习仲勋与群众路线》一书的体会,接受一次生动而深刻的群众路线教育。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传家宝和生命线。习仲勋同志是大力倡导、忠实践行群众路线的光辉典范,他始终把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人民过上好的生活”当作终极目标,以一生不变的坚守,在广袤大地书写群众路线,在人民心中铸就历史丰碑,为党的群众路线丰富了内涵、增添了光彩,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精神财富。本书的出版,为广大党员干部学习践行群众路线提供了生动教材,对于巩固拓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扎实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对于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中央党校出版社策划和出版这本书,贯彻了人民群众至上的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体现了正确的出版导向,特向你们表示祝贺。

    捧读此书,那些朴实无华、真实感人的回忆和漫谈,给我们呈现出同事眼中、干部口中、群众心中的习老,把我们带回到习老革命生涯的多个时期和丰富实践,去切身感悟他的所思所言所为。掩卷沉思,习老“拿着脑袋闹革命”、出生入死、浴血奋战,始终不渝热爱党、热爱国家、热爱人民,毕生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懈奋斗的革命精神和崇高风范跃然纸上,在我们心中熠熠生辉。我们强烈感受到,他始终“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这一面”,不当“官”、不当“老爷”的坚定立场;我们强烈感受到,他无论是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始终全心全意做“人民的忠实勤务员”的赤子情怀;我们强烈感受到,他一辈子说真话、办实事,为党和人民利益敢于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无私无畏的浩然正气;我们强烈感受到,他念念不忘“不走群众路线就不是共产党”,“什么时候我们抛弃了群众路线,什么时候我们脱离了群众,什么时候我们的事业就要失败”的忧患意识;我们强烈感受到,他从不“以为自己比老百姓高明”,经常轻车简从走进田间地头,对群众“掏心窝”、与群众交朋友、向群众常请教的工作方法。历史作出了最好的回答:习老不愧为“一个从群众中走出来的群众领袖”,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大音希声、常温常新,大象无形、风范永存。群众路线,是贯穿习老革命生涯的不变政治底色,是支撑他为党和人民建立不朽功勋的强大精神支柱。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履新以来,群众立场一以贯之,人民底色始终鲜明。我体会,习近平总书记亲民爱民为民的真挚情怀,从根本上说,是他作为坚定马克思主义者鲜明政治立场的集中体现,是他作为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宗旨意识的真情流露,既源于他长期工作实践的锤炼,也与习老言传身教、家风熏陶密不可分。习老终身践行群众路线的一腔赤诚、一片忠心、一身本领,给我们留下深刻启示,这就是:无论世情国情党情如何变化,群众路线这个党的根本工作路线永远不能丢、不能忘、不能变。

    第一,必须把群众立场作为安身立命之本,像习老那样,真正守住“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的政治立场,切实解决“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这个根本问题,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想问题、做决策、办事情都要坚持从群众立场出发,使各项工作经得起历史和实践的检验。

    第二,必须把群众感情作为思想价值之魂,像习老那样,真正视人民群众为衣食父母,把群众当主人服务、当亲人对待,乐民之乐、忧民之忧,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带着深厚感情为群众说话办事,努力重塑新的历史条件下党群干群关系的鱼水之谊、血肉之情。

    第三,必须把服务群众作为谋事创业之基,像习老那样,真正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牵挂于心,走到哪里就把好事实事办到哪里,多做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的事,努力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赢得群众信赖,争取群众支持,把人民群众紧紧团结和凝聚在党的周围。

    第四,必须把群众方法作为智慧力量之源,像习老那样,真正把群众当作最好的老师,把实践当作最好的课堂,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从人民群众那里汲取不竭不尽的智慧和力量,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使我们的事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第五,必须把反对“四风”作为作风建设之要,像习老那样,真正对脱离群众的不正之风深恶痛绝,对唱高调、走过场的形式主义坚决反对,以永远在路上的精神整治“四风”、树立新风,拆除败坏党风政风的“隔心墙”,架起沟通党心民心的“连心桥”,不断增进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信心。

    《习仲勋与群众路线》一书,是进行群众路线教育的珍贵范本,新闻出版广播影视部门有职责有义务把这本书学习好、宣传好、推介好、发行好,为党员干部践行群众路线提供强大思想武器,最大限度发挥社会效益。我们还要立足行业实际,自觉将群众路线落实到工作的各个方面。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怀、为人民立传,推出更多体现人民主体地位、反映群众火热生活的精品力作,通过书报刊、音视频、影视剧等形式表现出来、传扬开去;我们要坚持团结稳定、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把党和政府的声音传播好,把社会进步的主流展示好,把人民群众的心声反映好,努力营造万众一心、追梦圆梦的良好氛围;我们要坚持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力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切实保障群众读书、看报、听广播、看电视、看电影的文化权益,尽心尽力把服务群众的事情办好办实。

    习远平:我父亲能上能下,从不计较职务的高低

    今天,我代表母亲齐心来参加《习仲勋与群众路线》(上册)的出版座谈会,转达她对参加本书编辑的同志们和与会来宾的感谢和问候。

    中央党校曾经是我母亲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地方,我童年的许多时光也是在中央党校度过的。在“文革”初期和中央党校河南西华“五七”干校,我和母亲一起度过了一段艰难岁月,父母对党的忠诚与对人民的热爱,深深影响了我。今天来中央党校参加这个座谈会,对我来说也有不同寻常的意义。

    《习仲勋与群众路线》这本书的编辑同志们,辛勤走访了许多历史见证者,将他们的回忆记录整理出来,使我父亲革命生涯中那些闪光的足迹更清晰地呈现在读者的面前,对我来说也深受教益。

    毛主席在延安时期曾为我父亲题词:“党的利益在第一位”。在1945年选拔我父亲担任中共中央西北局书记时,毛主席曾向党内的同志介绍说:习仲勋同志是从群众中走出来的群众领袖。

    在我父亲看来,党的利益应该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永远保持一致,他在担任陕甘边苏维埃政府主席的时候就说过,共产党人要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这一面。可以说,他一生是执行党的方针政策,坚持走群众路线的楷模。

    我父亲与刘志丹、谢子长等领导创建的陕甘革命根据地,为什么会成为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硕果仅存的根据地?为什么能成为红军长征的落脚点和八路军奔赴抗日前线的出发点?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加强党对军队和政府的领导,坚持走群众路线,各项方针、政策得到了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

    1935年夏秋之际,陕甘苏区曾经遭遇过一次残酷的错误肃反,我父亲和刘志丹等一大批陕甘边的负责同志和红军干部遭到逮捕关押。是毛泽东、张闻天等率领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后果断制止了错误肃反。我父亲被释放后到中央党校学习了一段时间,被分配到关中工作,1936年5月又随军西征。原先担任陕甘边苏维埃主席的父亲被分配去担任县委书记,但我父亲能上能下,从不计较职务的高低,带头服从中央的分配,无论在关中还是在陇东工作,都能很快打开局面。

    1936年9月,中央把我父亲从陇东紧急召到保安,让他列席了中央政治局会议。会后,张闻天接见了我父亲,宣布任命他为关中特委书记,要求他尽快恢复关中根据地。就在我父亲离开不到半年的时间,关中根据地丧失殆尽,这意味着陕甘根据地南大门失守,陕北根据地面临十分危险的局面。我父亲回到关中,迅速建立健全党的组织,紧密依靠关中地区的人民群众展开军事斗争,仅用不到两个月时间就恢复了关中根据地。当时担任中共中央组织部部长的李维汉同志在1937年初到关中根据地视察时,对关中特委的各项工作给予充分肯定,他在写给中央的报告中称赞说:“在我经过的陕甘苏区,关中是最好的一块苏区”,“关中的党是从斗争中锻炼出来的布尔什维克的党,有许多群众真正爱戴的领袖,如习仲勋同志、张邦英同志等”。

    这之后不久,国共迎来第二次合作。陕甘的红军主力部队改编成八路军115师、120师、129师,这三个师在关中誓师出征时,我父亲时任关中特委书记,他率领关中特委和分区干部,为八路军三支主力部队提供后勤支援,还选调500多位优秀干部战士加入贺龙伯伯的120师。解放战争中,我父亲与当年的八路军副总司令彭德怀伯伯和120师师长贺龙伯伯先后搭档,提起抗战初期这段往事,他们都记忆犹新。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提起这段历史往事,我们更加怀念这些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作出贡献的老一辈革命家。

    加强党的领导,坚持走群众路线,是我父亲一生奉行的工作准则,无论职务如何变化,始终坚持如一。当年由我父亲从绥德带到延安去见毛主席的美国友人李敦白,一路上目睹了我父亲与沿途百姓的密切关系,惊叹不已,时隔半个世纪之后还在文章中忆及此事。

    1947年7月,中共中央在清涧县小河村召开了一次重要会议,出席会议的有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彭德怀、习仲勋、陆定一、杨尚昆、马明方、贾拓夫、张宗逊、王震、贺龙、张经武、陈赓,以及胡乔木、王铮等。会议主要讨论了战争形势、人民解放军的战略部署和各个战场的作战配合等问题,并由任弼时同志作了关于土改问题的报告。我父亲时任中共中央西北局书记、西北野战兵团副政委,也在小河会议上作了发言。小河会议后,中央又任命我父亲兼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政委,率中共中央西北局机关东渡黄河,与联防军司令贺龙伯伯共同担负起加强后方的重任。当时一个十分紧迫的任务,就是在新老解放区进行土改,巩固后方,支援前方。

    我父亲在晋绥和陕甘宁边区深入基层干部和群众中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敏锐地发现了晋绥土改和陕甘地区一些老解放区土改运动存在“左”的倾向,有些地方的问题还十分严重。尤其是在康生所谓“晋绥土改经验”影响下,有些干部放弃党的领导作用,提出了错误的口号:“群众要咋办就咋办”。在一些地方召开的群众大会上,动不动就捆、绑、吊、打地主和基层干部,在群众中引起极大恐慌。当时在晋绥参加过土改工作的《解放日报》记者张光同志回忆说:“在这种氛围下,谁也不敢反对这种极‘左’的土改方式,谁反对就会被拉去批斗。当时只有习仲勋同志敢于向中央提出这个问题。”

    就在这个时候,中共中央在陕北米脂县杨家沟召开了一次重要会议,因为这次会议是1947年12月召开的,史称“十二月会议”。我父亲生前曾经回忆,到达杨家沟的当天晚上,他就到毛主席的住处,向毛主席详细汇报了陕甘宁及晋绥地区战争、生产和人民群众的生活情况,也如实地反映了土改运动中出现的一些“左”的偏差。在随后召开的会议上,我父亲如实地将陕甘宁边区和晋绥土改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一一列举出来,足足讲了三个多小时。毛主席本来坐在稍远的位置,听着听着,就把椅子挪到我父亲的对面。在作总结讲话时,毛主席说,很久没有听到这么多真实情况了,他当时就对与会的同志们说,把西北交给仲勋同志,我放心!

    为什么毛主席如此看重我父亲在西北的工作呢?我认为,这是因为我父亲总是一贯坚持实事求是,特别注重调查研究,尤其是在坚持走群众路线的同时,不忘加强党的领导,能够十分妥善地处理两者的辩证关系。十二月会议之后,我父亲就土改纠偏问题多次致电毛主席,引起毛主席和党中央的高度重视,数次向全党和全国各解放区转发了我父亲的这些电报。在1948年1月20日这天,毛主席在转发习仲勋关于西北土改工作情况的报告时指出:“完全同意习仲勋同志这些意见。华北、华中各老解放区有同样情形者,务须密切注意改正‘左’的错误。”

    党的利益在第一位,理论联系实际,加上实事求是,坚持走群众路线,使我父亲一生从不犯“左”的错误。新中国成立后,他先后担任中共中央宣传部长、国务院副总理兼秘书长,但他总是不断深入基层,认真倾听人民群众的呼声,了解百姓的冷暖疾苦。在“大跃进”运动的狂热中,他仍然保持清醒头脑,对大炼钢铁、大办人民公社、办大食堂等做法提出异议。

    1978年4月,我父亲奉中央之命主政广东,在蒙冤十六年之后再次复出,他仍然一如既往地把党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不改实事求是的革命精神,坚持走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到任没几个月,就走遍了岭南的山山水水。他大刀阔斧地平反冤假错案,解决堆积如山的历史遗留问题,并在调查“偷渡外逃”过程中,真切感受到造成人民群众生活困苦的真实原因。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作为中共广东省委第一书记,是他在深入调查研究基础上,率先向党中央提出,让广东省在改革开放中先走一步,在对外经济活动中实行特殊政策、灵活措施,进而又向中央提出创办经济特区的设想,并得到了小平同志的支持。

    深圳特区的崛起令世人瞩目,这座城市已经成为南粤大地上一颗耀眼的明珠。许多当年参与创办特区的老同志在回忆当年这段历史时都十分感慨。当年曾任广东省委书记之一的王全国同志见证了我父亲向中央政治局和小平同志汇报创建特区的经过,他十分肯定地说,讲到如何给这个拟议中的出口加工区命名时,小平同志说了,你那个陕甘宁当年不就是特区嘛!之后,小平同志在听取国务院一位领导同志的汇报时,再次重申了他对特区命名的想法。从此,经济特区,这个响亮的名称从蓝图变成现实。中国的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人顺应历史潮流,践行群众路线作出的庄严选择。

    我父亲一生淡泊名利,除了为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等老一辈革命家和他的师长、朋友写过一些怀念文章,从来没有为自己写过专门的回忆录,他的传记和纪录片都是由组织安排写作和拍摄的,由此留下许多弥足珍贵的史料。这部《习仲勋与群众路线》,则从一个侧面对我父亲把党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坚持走群众路线的革命生涯作了很好的专题论述。重温历史,是为了更好地面向未来。老一辈革命家的思想与心路历程,是照亮我们后人前行的明灯。

    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张树军:“万不能站在老百姓头上”

    习仲勋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我党、我军卓越的政治工作领导人,曾担任党、国家和军队重要领导职务。他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为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事业,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立了卓越历史功勋。在长期革命生涯中,习仲勋同志始终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对人民群众饱含深情,模范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曾被毛泽东同志赞誉为“从群众中走出来的群众领袖”。《习仲勋与群众路线》选取“由群众评说群众领袖”这样一个独特视角,采用访谈形式,通过讲述人的回忆,真实还原了习仲勋同志深入群众、扎根群众、奉献群众的鲜活历史场景,生动再现了他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朴实无华人生。通过阅读这些访谈,我们仿佛跟随习仲勋同志的足迹,重新走过了一段贴近群众之旅,重新经受了一次精神净化之行。

    下面,我就学习和弘扬习仲勋同志坚持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和党的群众路线,一生热爱人民、心系群众的优良作风,谈几点心得体会。

    学习和坚持习仲勋同志坚定的群众立场,忠实履行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群众立场是决定党的性质的根本政治问题。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立场上,是区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习仲勋同志是群众立场的坚定坚持者。他曾说过这样一句朴实的话:“要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这一面。”他还说:我们的干部要争做老百姓的勤务员,努力和群众建立起鱼水深情,“万不能站在老百姓头上”。如果“叫人家一看他,是个‘官’,是个‘老爷’,那就更糟糕”。正因为有这样坚定的群众立场,习仲勋同志对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喜怒哀乐始终感同身受、挂在心上。群众过得穷、过得苦,是他最大的忧虑;群众的日子过得好,是他最大的慰藉。当得知陕北一些地方群众吃不上小米时,他难过得流下眼泪。而干部群众有疑难时,也总会说“找仲勋去”。《习仲勋与群众路线》的一些受访者谈到的一个共同感受,就是习仲勋同志始终把自己看作群众的一员,无论走到哪里,是什么身份,总是给人留下朴素随和、平易近人的印象,总能和群众打成一片,有着共同的话题,结下深厚的感情。正如习仲勋同志自己所说:“和群众在一起,就像鱼回到水里。”今天,我们学习习仲勋同志这种坚定的群众立场,就要以忠诚之心牢记党的宗旨,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始终做到与人民群众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

    学习和继承习仲勋同志鲜明的群众观点,不断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路线理论。群众观点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观点。习仲勋同志是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的坚定实践者。他坚持一切为了人民群众的观点,在绥德工作时就提出“为52万群众服务”的要求,后来又多次强调“只要对人民群众有利,我们就干”。他坚持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认为“我们党的一切事情,就是老百姓的事”,强调“为群众办事,不要怕错,有些事情做错了,要敢于承担责任”。他坚信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在新中国成立50周年国庆庆典上,曾满怀深情地发出“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的感慨。他坚持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告诫“我们不要以为自己比老百姓高明”,坚信“只有一心一意地为人民服务,才会有力量,才会有办法”。他经常语重心长地对周围人说:“不走群众路线就不是共产党”,“什么时候我们抛弃了群众路线,什么时候我们脱离了群众,什么时候我们的事业就要失败”。今天,我们学习习仲勋同志这种鲜明的群众观点,就要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坚持为崇高理想奋斗与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一致性,坚持完成党的各项工作与实现人民利益的一致性,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学习和实践习仲勋同志科学的群众工作方法,努力提高服务人民群众的能力和水平。在长期革命生涯中,习仲勋同志锻炼了高超的群众工作本领。他说:“所谓群众观点,就是立场和方法问题。”他提出要对群众“掏心窝”,经常到群众中去交朋友,深入调查研究,倾听群众呼声。在艰苦的关中岁月,他到基层调查研究,推动了大生产运动,解决了南下移民生产生活困难和当地儿童常见疾病治疗等问题。他善于结合实际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善于总结提炼群众实践探索的好经验好做法。他高度重视畅通信访这一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渠道,要求认真做好人民来信来访工作,切实保障群众反映问题的权利。他坚信“越实在的话,群众越容易接受”,自己说话从来不唱高调,工作从来不走过场,不搞形式主义,提倡在广泛听取不同意见基础上,讲实在话,干实在事。他用“高接远迎,劳民伤财,脱离群众,影响很坏”这16个字批评浮夸摆谱的工作作风。今天,我们学习习仲勋同志这些科学的群众工作方法,就要坚持工作重心下移,经常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拜群众为师,向群众问计,从群众的实践中汲取营养、增长智慧,不断提高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的本领。

    学习和弘扬习仲勋同志真挚的为民情怀,始终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懈奋斗。作为从三秦大地上成长起来的群众领袖,习仲勋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更是与群众紧密相连、息息相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生。在76年的革命生涯中,他始终坚持“革命理想高于天”,对党和人民事业无限忠诚,为党和人民事业呕心沥血,虽历经坎坷而矢志不渝、奋斗不息。习仲勋同志是农民的儿子,有着深厚的赤子情怀。他深深地热爱中国人民,热爱革命战友,热爱家乡父老,热爱父母、妻子、儿女。他像一头老黄牛,为中国人民默默地耕耘着。正如《习仲勋与群众路线》一书中的一些回忆者指出的那样,习仲勋同志用自己一生的实践来书写“群众路线”这四个大字。今天,我们学习习仲勋同志这种深厚的为民情怀,就要牢固树立人民群众是真正英雄的历史观、以人为本以民为本的价值观、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观,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团结带领人民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是我们党永葆生机活力的重要法宝。习仲勋同志为我们树立了坚持和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光辉典范。我们要学习习仲勋等老一辈革命家的优良作风和高尚品德,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为民务实清廉,戮力同心奋进,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中共广东省深圳市委原书记李灏:习仲勋同志敢于大胆向中央进言

    刚才几位同志的发言都很好,听了很受启发。召开今天这个座谈会交流学习《习仲勋与群众路线》一书的体会,很有意义。

    我们知道,党的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是我们党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取得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巨大成就,取得改革开放成功的法宝。习仲勋同志被称为“从群众中走出来的群众领袖”,从他的一生可以看到群众路线鲜活的实践。

    前面很多同志说到,习仲勋同志是践行群众路线的典范。从我和他的接触看,确确实实是这样。我与习仲勋同志最早接触是在1979年,他当时任广东省委第一书记。这个时期我国改革开放刚刚起步。广东作为我国著名的侨乡,又毗邻港澳,在我国改革开放大局中具有特殊重要的位置。而当时的广东,经济落后,百姓贫困,逃港盛行。

    习仲勋同志一到广东,就开始了大量的调查研究,走遍了广东的山山水水。他深切感到计划经济体制太僵化、太集中,地方缺少自主权,缺乏积极性。他在1979年中央工作会议上提出“给地方放权”。其实,“给地方放权”很多同志都意识到了,但敢在中央工作会议上大胆提出来,却是习仲勋同志。他甚至说:“如果广东是个独立的国家,可能几年就上去了。但是在现在的体制下,就不容易上去。”习仲勋同志敢于大胆向中央进言,是因为他经过深入调查研究,掌握问题的症结,理解群众的疾苦,了解群众的诉求。他的提议,是从群众中来的,是有根据的,是科学的,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央的决策,改写了广东的历史,客观上也改变了中国的历史。广东从此成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这是习仲勋同志的伟大功绩。

    中央非常重视习仲勋同志的意见,受中央委托,1979年5月,国务院副总理谷牧同志率工作组到广东调研,协助制定对外开放政策。我当时在国家进出口委工作,也参加了调研和文件起草。我们一行人坐火车到达广州,在车站有一件小事给我留下很深印象。那天,习仲勋同志亲自到车站迎接工作组,因为人多通道小,旅客通过比较缓慢,现场警卫对周边群众大声吆喝,要他们尽快躲开让路,态度比较粗暴。习仲勋同志看到后很不高兴,当场批评了这些警卫,说人家也上下车,你们对人家不能那么粗暴。话说得很尖锐,但很有道理。

    我们工作组在广东工作十几天,充分吸收了习仲勋同志和省委其他同志的意见,起草了《中共广东省委关于发挥广东优越条件,扩大对外贸易,加快经济发展的报告》。不久工作组到了福建省,也起草了类似报告,两个报告一并报党中央。1979年7月中央批准了这两个报告,这就是中央50号文件,即《中共中央国务院批转广东省委福建省委关于对外经济活动实行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的两个报告》。这件事在中国改革开放历史上起到了先锋作用。这个文件明确提出给予广东、福建两省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决定在深圳、珠海两市试办出口特区,待取得经验后,再考虑在汕头、厦门设置出口特区。第二年,出口特区改名经济特区,经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四个经济特区正式成立。习仲勋同志对广东、福建两省的改革开放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

    1985年我到深圳工作,习仲勋同志虽然已经离开广东,但依然非常关心特区的发展,多次到深圳视察,对深圳特区饱含深情,我也多次向他汇报工作。习仲勋同志晚年定居深圳,把深圳当作他的第二故乡。在这段时间里,我有幸长期聆听习老的教诲,也深切感受到他亲民爱民的人格魅力。经济特区已经成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和先锋,看到经济特区欣欣向荣的景象,我们更加怀念习仲勋同志。

    《习仲勋与群众路线》一书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党的十八大之后,我们党用一年半时间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现在正在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作为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深化。脱离人民群众是我党面临的危险之一,群众工作能力是我们各级干部亟待提升的能力。习仲勋同志长期养成调查研究作风,使他有能力深入最基层,看到和听到最真实的情况,形成正确决策。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注重实践、敢讲真话的品格,使他能始终坚持真理不动摇。

    现在出版《习仲勋与群众路线》一书,深入学习习仲勋同志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可以说恰逢其时,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针对性。当前,贯彻群众路线总体上是好的,但也存在不少问题。习仲勋同志模范践行群众路线,他的思想、他的行为,确实树立了榜样。出版这本书,把群众路线教育进一步推进,实在很有必要,也一定会取得很好的效果。

    中央统战部办公厅原副主任、巡视员张志功:他浓浓的人情味,以及他和普通人一样的嬉笑怒骂

    我从1950年3月开始担任习书记的秘书。1962年他被康生等人陷害遭受不白之冤,我也受到株连,在1964年被下放。1978年,习书记刚复出主政广东,立即把我调到广东继续担任他的秘书,直到1984年5月我离开习书记调到中央统战部工作。两度秘书生涯,我在习书记身边整整工作了20年,交往更是持续了半个世纪。在和习书记朝夕相处、同甘共苦的日子里,我有幸近距离接触这位在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的伟人,耳濡目染和深深感受了他坚定理想信念、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坚持实事求是、为党和人民事业的呕心沥血,坚持群众路线、心中始终装着人民群众的优良作风,保持政治本色、从不计个人得失的崇高风范,当然也耳濡目染和深深感受了他浓浓的人情味,以及他和普通人一样的嬉笑怒骂。我为此深感荣幸和自豪。

    毛主席说习书记是“从群众中走出来的群众领袖”,我认为概括得恰如其分。在这么长的时间里,我从没有看到他做过一件脱离群众的事情,从没有听到他说过一句脱离群众的话。他经常说:“领导干部和群众是平等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分,要永远生活在人民群众之中,不然的话,就会脱离群众,跟群众对立,同人民群众就想不到一块,就不会关心群众的疾苦。”作为习书记的秘书,时常有人问我:你觉得为什么习仲勋同志能为群众解决那么多问题?做那么多事情?我觉得这个问题其实很简单,因为他就是站在群众的立场看问题,他做事的出发点就是让群众过上好日子。是啊,如果习书记和习书记他们领导下的革命武装力量不是和人民群众站在一起,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就保留不住。如果习书记不是为了让群众过上更好的日子,他就不会向中央要权来支持广东的经济发展。如果习书记不是为了给群众留下历史文化遗产,西安城墙就不会保存下来。如果习书记不是一心只想着群众,那河南长葛还会饿死更多的人。凡此很多很多,不胜枚举,都体现了习书记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的马克思主义群众观。

    习书记是一个把党的事业和群众利益看得很重,而对个人荣辱看得很淡的人。2001年,我去参加习书记88岁寿辰,向他说起当时经中央批准正在编三本书即《习仲勋传》《习仲勋文选》和《习仲勋革命生涯》,我参与了《革命生涯》一书的编写。习书记说:“编《文选》,选择一些我的讲话及有关文件,作为历史资料让大家知道一下,是可以的。写《革命生涯》,找我的老战友、老同志谈谈,沙里淘金写些革命小故事也好。至于写我的传记,我不太感兴趣,无非是歌功颂德、评功摆好,写出来能有多少人看啊?前人功过,后人自有评说……”

    正因为习书记把个人荣辱看得很淡,把群众利益看得很重,人民群众才把他记得很牢,他才真正活在人民群众的心中。这就是历史的辩证法。《习仲勋与群众路线》一书,以采访记录的形式记述了习书记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事迹。我第一个接受采访,讲述了自己印象最深刻的一些事情。后来,采访组沿着习书记的足迹一路走过去,采访曾经接触过习书记的干部和群众,我一直都关注着。今天翻读这本书,每一句话、每一件事都那么亲切。书中人物回忆的很多事情,我当时都在场,都是实事求是讲的。书中的照片,再现了习书记在田间地头、在工厂、在农民家中的情形,让我们看到习书记为群众忘我工作的真实场景,看到习书记与群众的鱼水情深。我深深感到,这本书反映的是群众心中最真实的习书记。

    现在,我们党的执政条件和社会环境,不要说与五六十年代相比,就是与改革开放初期相比,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我们有了更好为人民服务的条件,但也增加了脱离群众的危险。特别是,党的事业在发展,党的干部也在不断新老交替。现在的干部,和习书记他们那一代开国元勋相比,已经换了几茬人,知识水平高了,眼界见识宽了,这是好事,但大多没有经过复杂斗争的考验,对我们党的苦难辉煌历史和优良传统又知之不多,把人民群众视为真正英雄、作为力量源泉的观念没有那么浓了,与人民群众那种天然的感情没有那么深了,站在人民群众立场上想问题、办事情、做决策的意识没有那么强了,弘扬密切联系群众这个优良传统的自觉性没有那么高了,这是危险所在,值得我们警醒。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以贯彻落实八项规定精神为切入点,狠抓作风建设,聚焦“四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同时坚持有腐必反、有贪必肃,依纪依法严惩腐败分子。这些都抓到了点子上、抓到了根本上。一时间,党风政风为之一新,党心民心为之大振,我们这些老同志也都非常高兴,感到党的优良传统在回归,人民群众对党的向心力在增强。

    《习仲勋与群众路线》一书,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策划、采访、编辑和出版的。这本书,可以说既是老一辈革命家实践群众路线的真情实录,也是党员领导干部学习实践群众路线的生动教材,它生动而真切地展示了一位老一辈革命家是怎么看待群众、怎么联系群众、怎么听取群众意见、怎么把群众团结在党的周围的。我们今天学习实践群众路线,就要从这样的具体问题着手,认认真真地学习,扎扎实实地实践。

    中央党校党建教研部主任王长江:对警车开道习老总是有一种由衷的反感

    《习仲勋与群众路线》一书以访谈的形式,记录下了习老身边工作过的同志和同习老接触过的同志回忆习老做领导工作的大量鲜活片段,是一本群众路线的好教材,读后深受教育,深受启迪,对心灵是一种荡涤。谈三点感受最深的认识。

    第一点,习仲勋同志心目中的人民,不是抽象的,而是具象的,有血有肉,有悲有喜,习老对他们充满真挚的感情。“人民群众”是我们共产党的字典中用得最频繁的词。但是,如何把生活在大千世界的活生生的人和“人民群众”联系起来,却并不容易。在我们共产党的干部中,口不离“人民”、却对周围的老百姓熟视无睹的人为数不少。记得一位哲人说过,能体会到他们的痛感,才会对人民的概念有实感。习老就是这样一名共产党的领袖。我们在这本书中多次看到,对司空见惯的警车开道,习老总是有一种由衷的反感,甚至直言“警车开道就是脱离群众”。他坚决拒绝在大街上鸣警笛,认为这是搞特权,会让老百姓不舒服、不愉快。还有一段描述给我留下特别深刻的印象,是说习老争取到广东扩大改革自主权后,带人到广州火车站去迎接中央工作组。车站的通道比较狭窄,人流比较缓慢。现场的警卫比较着急,为了维持秩序,对周围的群众大声吆喝,要他们赶快躲开让路,态度自然比较生硬。习老看不下去了,当场就批评了这些警卫,教育他们以后不许这样粗暴无礼地对待群众。习老的说法是,“人家也是上下车,人家也是要走路的”。类似的细节,书中有很多。在习老那里,对人民的爱,是爱到骨子里的。对比之下,今天“权力任性”的现象屡屡见诸报端,为人所诟病,我们每个干部、党员真的都需要好好思考一下人民是谁的问题。

    第二点,习仲勋同志心目中的人民利益,是实实在在的老百姓的利益。书中许多篇章都从不同角度谈到了改革开放初期广东出现的偷渡潮。面对逃港风潮,在当时的政治背景下,习惯性思维就是把它看作阶级斗争新动向,用阶级斗争的方法解决问题。习老通过认真深入的调研,在党校干部班连续开了好几天座谈会,得出了相反的结论,认为逃港的根本原因是老百姓日子过得不好,是我们搞的那种计划经济的社会主义吸引力不够,是我们的政策出了问题,老百姓对我们有意见。“知政失者在草野”,我们党应该从民怨中知“政失”,从逆耳之言中寻找形成差距的原因。动辄定性为阶级斗争,把产生的矛盾定性为敌我矛盾,就把党和人民群众对立起来了。要治本还是要靠发展经济,增强我们的吸引力。经济发展了,大陆和港澳的差距缩小了,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习老有句话尤其振聋发聩:“让群众饿肚子,是我们的错,不是群众的错。”一针见血道出了问题的要害。习老善于对老百姓的事情换位思考,对群众利益保持着高度敏感并能及时作出反应。这是我们从书中记述的大事小事叙述中,所深刻感受到的习老的不一般。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习仲勋与三原》文史资料专辑出版发行
·下一篇:纪念刘志丹陕西举办多项活动(组图)
·习仲勋同志的家风:共产党人的家风典范
·习仲勋与爷台山反击战
·一项战略性大事——习仲勋谈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习仲勋在1978
·《习仲勋年谱(1913—2002)》出版发行
·李新市:习仲勋在新中国成立前的几段往事(组图)
·习仲勋同志二三事
·从群众中走出来的群众领袖——习仲勋同志的群众观及其早期实践活动
·毛泽东三救、五赞习仲勋(组图)
·习仲勋:为改革开放“杀出一条血路”——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组图)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红网”或“特稿”或带有中红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红网所有,允许他人转载。但转载单位或个人应当在正确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红网”和作者,否则,中红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5、声明:凡投稿者一经采用,一律没有稿酬,且版权归中红网所有!
新疆党史和文献干部培训班在乌鲁木齐举办
河北省邢台市委党史研究室制定《邢台市党史
“三十八军子弟群”建群十周年庆典活动在保
赵朋洋:“三十八军子弟群”建群十周年庆典
特稿:“三十八军子弟群”建群十周年庆典活
中红网-殷祥云:半个月亮
竹枝强:唱响红歌照亮天地间(组图)
中红网-解难、赵刚:增进中美民间友谊 纪念
忽培元文学作品交流座谈会在延举行
【民法典宣传月】长汀古城:传承“红色”基
特稿:2015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2015年12月26日,毛主席亲属怀念他老
中红头条:刘松林(刘思齐)同志遗体告别仪
特稿:深切怀念李昭同志 齐心同志送来花圈(
特稿:董必武之子董良翮同志追悼会在北京八
特稿:2016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粟裕大将夫人楚青遗体送别仪式在京举
特稿:张洁清同志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
特稿:首都各界数千人送别万里同志(组图)
特稿:张震将军送别会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纪念何长工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在京
特稿:毛主席亲属、身边工作人员和人民群众
特稿:李力群同志与高岗同志合葬仪式在京举
特稿: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8军后代举办《“万
特稿:共和国不会忘记——纪念抗美援朝出国
特稿:先行者习仲勋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时
特稿:王树声大将夫人杨炬同志告别仪式在京
特稿:“徐文惠大姐,您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特稿:深切怀念李力群同志(组图)
特稿:各界人士前往八宝山与女红军王定国告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反馈 | 版权声明
投稿QQ:402022481  463917348
投稿邮箱:js88@vip.sina.com
中红网—红色旅游网 版权所有
冀ICP备05003408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