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领袖故事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红旅频道>>作者专栏>>江山(新华社高级记者,中红网—中国红色旅游网总编辑)>>正文
面对领袖接见,认真落实毛主席教诲——《毛泽东思想哺育 吕玉兰茁壮成长》系列篇之四(组图)
2023-11-17 13:56:22
作者:江山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收藏】 论坛
分享到:0

1969年4月24日下午,在党的“九大”上,毛泽东主席亲切接见吕玉兰,说:“你就是吕玉兰,你的名字我记下了。”(中红网-吕玉兰纪念馆网)

1969年4月24日下午,在党的“九大”上,毛泽东主席亲切接见吕玉兰,说:“你就是吕玉兰,你的名字我记下了。”(中红网-吕玉兰纪念馆网)

吕玉兰和江山结婚后在棉花地里合影。(中红网-吕玉兰纪念馆网)

邓颖超大组亲切接见吕玉兰、江山夫妇。(中红网-吕玉兰纪念馆网)

朱德委员长夫人,全国妇联副主席康克清大姐与吕玉兰一家合影留念。(中红网-吕玉兰纪念馆网)

吕玉兰、江山夫妇和女儿江河、江华一家人在天安门前合影。(中红网-吕玉兰纪念馆网)

    这是一幅珍贵的历史照片:毛泽东主席站在主席台上,宽大的右手向前远伸,同吕玉兰亲切握手,慈祥的目光注视着这位头裹白毛巾的农村姑娘;玉兰的手紧紧同毛主席的手握在一起,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这是在1969年4月举行的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毛主席亲切接见玉兰的情景。

    这年春天,吕玉兰第一次坐飞机,从石家庄来到北京,参加即将召开的中共“九大”。不久,她作为主席团成员,光荣地登上了人民大会堂的主席台。然而,这次大会给玉兰留下的最为激动人心的时刻,是毛主席对她的亲切接见。

    那是在4月24日下午举行的选举中央委员、候补委员的闭幕式上,玉兰幸运地被划分到与毛主席同一个选区的第一票箱投票。会议就要结束了,她多么想多看一眼敬爱的毛主席和周总理啊!投完第二次票,她往座位上走去,可眼睛仍然紧盯着他们。

    忽然,周总理的目光同玉兰的目光相对而视,总理笑着向玉兰招招手。玉兰看到总理向她打招呼,赶忙走上前去,站在了毛主席、周总理的前面。

    周总理向毛主席介绍说:“她是吕玉兰,河北的代表。”

    毛主席高兴地站起来,亲切地同玉兰握手,说:“你就是河北的吕玉兰?你的名字我记下了!”

    玉兰激动得热泪盈眶,好像有许多话要向毛主席他老人家倾诉,但一下子又说不出来,只是使劲地点点头。多年来,玉兰常常拿出毛主席同她握手的这张照片,细细端详,表达了对人民领袖的深切怀念。

    就在这次大会上,年仅29岁的玉兰,光荣地当选为中央委员。她后来在一篇文章中,记述了自己当时的心情:“党的‘九大’选举结束了,我们这些工农基层干部能当选为中央委员和候补中央委员,这是我们做梦也想不到的事情啊!特别是,毛主席还同我握了手。我的心跳得厉害,想的很多很多。我想,是光辉的毛泽东思想指引我迎着大风大浪往前闯,使我从原来不懂得革命和建设的普通农村姑娘,成长为带领干部和群众改变家乡贫困落后面貌的带头人。要不是毛主席和共产党,我这个旧社会压在最底层的黄毛丫头,哪能有今天?我还想,毛主席把这么重的担子交给我,我能担得起来吗?大会结束了,我怀着战士出征的心情,跨出雄伟的人民大会堂。我默默地想着:敬爱的毛主席,请您老人家放心,您哺育成长的后一代,永远听您的话,为您老人家争气!”

    是的,玉兰对毛主席的感情,是难以用言语来表达的:她这辈子学会的第一首歌是《东方红》,后来就成为她终生最爱唱的一首歌;在玉兰的笔记上,每本都抄录着许多毛主席语录,写着自己的学习体会……

    吕玉兰梦寐以求见毛主席的夙愿,终于实现了。那是1966年国庆节,她第一次见到毛主席。她在1976年写的《红太阳照耀我成长》这篇文章中,回忆了永生难忘的一幕:“这年国庆前夕,我同全国各条战线的代表一起,来到首都,作为毛主席的客人住在中南海。那天夜里,我觉得首都的万盏灯火特别明、特别亮,就好像是千万颗明珠照耀着我们年轻人的心。旧社会有谁瞧得起我们这些普通农民?今天,伟大领袖毛主席挂念着我们,请我们到他老人家身边来做客……想着想着,我心里激动,鼻子一酸,眼泪一下子涌了出来。我一面落泪,一面笑自己:工作中遇到那么一大堆困难,我没哭过;一些别有用心的人谩骂我、侮辱我,没掉过一滴眼泪。今天,碰到这么大的喜事儿,倒流出了泪水。这是什么泪水?这是毛主席的无限温暖带给我的幸福的热泪啊!我情不自禁地自言自语:‘毛主席啊,几十年来,您心里总是装着我们普通劳动群众,您是我们最亲的亲人啊!’就在10月1日这天,我幸福地登上了天安门城楼,接受毛主席的亲切接见。伴随着《东方红》的乐曲声,我们衷心爱戴的领袖向我们健步走来了。毛主席魁梧、健壮,神采奕奕,慈祥的容颜焕发着红润的光辉。毛主席他老人家带着慈祥的笑容,向我们点头,向我们招手。当时,我的心好像要从胸中跳出来了,眼里滚动着泪花。”

    后来,在参加党的“九大”、九届二中全会、中央宪法起草委员会会议、党的“十大”等场合,玉兰又多次见过毛主席,先后有十八次之多。她在笔记本上,对自己每一次见到敬爱的人民领袖,几乎都记下了时间、地点、具体情景和自己的感受。

    1969年4月召开的中共“九大”期间,周总理向代表们转达了毛主席对工农中央委员的指示:“要注意,要他们不要脱离群众,不要脱产,又要工作。”这对玉兰是个很大的教育。

    后来,玉兰在回忆自己贯彻落实毛主席这一指示的行动时,这样写道:“我在‘九大’后,满怀领袖的殷切期望,带着人民的重托,先后走上了县和省的领导岗位。岗位变了,工作和会议也自然变得多了一些。但是,毛主席的教导,像警钟一样,时刻在我心底鸣响。我暗暗激励自己,是毛主席的革命路线指引我们走上了领导岗位,如果一旦脱离劳动,脱离群众,脱离基层,就会辜负伟大领袖的殷切希望,就是变质的开始,甚至会成为骑在劳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的吸血鬼,变成贫下中农的革命对象。几年来,我千方百计地挤时间深入基层,参加集体生产劳动。春天锄地,夏天割麦,总愿意和小伙子们争个高低。我坚持同贫下中农在一块地里干活,在一本账上记工、参加分配。我深深体会到,身上有土气,工作起来才有朝气。帝国主义的预言家们,不是把‘和平演变’的希望,寄托在我们党的第三代、第四代身上吗?我一定要认真学习马列著作和毛主席著作,永远和人民群众心连心,永远做毛主席希望的赤脚书记,以实际行动彻底粉碎那些资产阶级老爷们的复辟美梦!”

    那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河北的农村正是播种和迎接夏收的大忙季节。邢台市临西县广阔的田野里,到处是劳动的人群。可是,走进临西县委和县革委的大院,却显得冷冷清清。办公室里,很少听到打电话的呼喊声,也很少看到进出办事的人。有的办公室空无一人,成了“铁将军”把门。

    干部们都到哪里去了?一位守机关的同志对来访的记者说:“都下去啦!”

    原来,不久前,县委书记吕玉兰提出了“农业要上去,干部要下去”的口号。不久这个口号就成了全县人民谈论的话题,变成了各级干部的自觉行动,县委常委们带领县直机关的大部分干部,深入到农业生产第一线,同各公社干部一起,分别蹲在170多个生产大队,一边参加集体生产劳动和进行调查研究,一边带领广大干部和群众鼓足干劲学大寨、学东留善固,决心尽快改变临西的面貌。

    各级干部下去,带来了全县面貌的变化。社社队队大搞水利建设,纷纷打机井、修渠道、建扬水站。同时,深翻和平整土地,使一部分旱地浇上了水,生产条件得到一定的改善。虽然没下过透雨,但广大干部和群众继续发扬“天大旱,人大干”的革命精神,展开顽强的抗旱斗争,决心夺取农业的新丰收。

    这是1973年5月17日《人民日报》在头版头条位置刊登的新华社通讯《农业要上去  干部要下去》中,开头描绘的一幅临西县干部转变作风、大下基层的生动情景。

    “干部大下,不单是把生产搞上去的手段,还是实现机关革命化、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途径。”我手头保存的一份玉兰于1974年2月12日在河北省农业学大寨现场会议上的发言,题目叫《干部大下是抓大事、促大干的重要措施》。她在这次发言中,把干部下基层的好处概括为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干部下去才能切实抓好大事。大批干部下去,和群众同学习、同劳动,通过抓领导班子革命化和弘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革命精神,使不少大队大变样,特别是一批“老大难”单位的面貌迅速得到改观。

    二是干部下去促进了机关革命化。过去,基层忙于应付上级领导机关。基层干部批评说:“上边千条线,下边团成蛋,哪股拉的紧,就跟哪股转。”现在,由于大批干部下去,县上的办事机构不得不该减的减、能合的合、应砍的砍,先后撤消了19个临时办公室,主动为基层服务。

    三是干部下去有效地改变了干部队伍的政治面貌。有的下乡干部说得很形象:“过去是‘三水’,叫坐在机关里喝茶水、糖水和药水,越喝志气越短,身体越软。现在也是‘三水’,由于经常同群众在一起,早晨一身露水,晴天一身汗水,雨天一身泥水,冲掉了官气,增添了朝气。”

    四是干部下去有利于培养和选拔接班人。大批干部下去,经风雨、见世面,是学习和锻炼的好机会。1973年,临西县委从蹲点干部中提拔了95名,其中提为县委委员和县革委常委的5名,同时从工农群众中提拔了一大批同志到县、社、大队担任领导职务。

    五是干部下去加快了农业发展的步伐。1973年,虽然上半年大旱,下半年大涝,临西县农业生产仍然获得了大丰收,粮食总产比上年增产3成,向国家贡献由上年的450万公斤猛增到983万公斤。

    那么,“农业要上去,干部要下去”这一口号是怎样产生的?当年曾到临西采访并写下题为《农业要上去  干部要下去》这篇通讯的作者,曾任新华社河北分社副社长、高级记者侯志义,向我回顾了当时的情况。

    1970年初,担任东留善固大队党支部书记的玉兰,当选为中共临西县委第一书记。玉兰和县委常委们经常谈论着这样一个问题:同先进县比,临西的粮、棉产量还很低,差距大的原因在哪里?加快农业发展的步伐,应当从哪里入手?

    第二年春天,玉兰同河北省的全国农业劳动模范耿长锁等一起,再次来到大寨大队所在的山西省昔阳县参观。她虚心听取昔阳县同志的介绍,留心观察当地干部的行动。这个县各级干部参加集体生产劳动成了风气,县级干部一年至少参加劳动100天,公社干部参加劳动200天,大队和生产队干部参加劳动300天。在这里,不参加劳动的人不能当干部,劳动不好的不算好干部。在县直机关里,很少看到来往办公的干部。可是在田间和水利工地上,却看到社员打扮的干部们,同群众整天生活在一起,劳动在一起。这些情景,深深印在了玉兰的心坎里。

    回到临西,玉兰把在昔阳的所见所闻,带到了县委常委会议上。她尖锐地提出:“过去临西县农业生产发展慢,同干部的思想作风有什么关系?现在要大办农业,党的干部应该发挥什么样的作用?”这些问题一提出,对县委领导成员的震动很大。大家还通过联系县领导到这个县的隋五里和仓上大队蹲点,使这两个大队发生变化的实际,共同总结经验教训,受到了深刻教育。

    以位于卫运河西岸的隋五里大队为例。过去由于河水泛滥,土地被冲成大沙滩,多年来粮食产量很低。后来,这个大队的干部和社员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把沙地改造成了粮田,1965年粮食亩产跨过了《纲要》。但这个大队的干部也因而滋长了骄傲自满情绪,只讲自己怎样“过五关”,不想继续努力学先进。结果,全大队粮食产量起起落落,几年来一直在“黄河”岸边打转转。对于这个大队掉队的原因,起初县里一不调查,二不研究,就在会上点名督促,可他们的变化仍然不大。1971年,县委领导成员到这个大队蹲点,做细致的思想工作,帮助干部认清了停滞不前的原因,使他们振奋起革命精神,带领群众继续前进,当年全大队粮食亩产一跃超过了800斤,成为全县第一个粮食产量过“长江”的大队。

    “水到渠成,瓜熟蒂落。”在讨论中,大家从两个大队的变化谈到干部作风问题,从全县农业生产的状况谈到县委领导机关的革命化。有的说:“这两个大队发生的变化,关键在于县委政治思想对头,领导改变了作风,深入下去,调查研究,做到了情况明、决心大、方法对,所以这个大队的干部才会带领群众大干苦干。”玉兰说:“对,农业要上去,干部就得下去!”从此,这一口号就在临西传开了。

    说来凑巧,关于“农业要上去,干部要下去”这一口号的提出,我还曾直接“采访”过玉兰,可为上述情况作个补充。

    那是1974年底,我同玉兰结婚不久,她邀我到邢台地区隆尧县去看望县委书记安经章。安经章曾担任过临西县委书记,是玉兰的老领导。而且,他们在“文革”中一起住过“牛棚”,挨过批斗,可以说是患难与共的老战友。虽说他们经常见面,可到了一块儿,还是有拉不完的呱、说不完的话。那天在车上,大家又热烈地交谈起来。

    玉兰忽然朝我说:“侯志义写‘农业要上去,干部要下去’,说这个口号是俺的创造。其实,发明权还属于安书记呢!”

    我听了不禁惊讶:“这是怎么回事?”

    玉兰解释说:“那年,俺从大寨参观回临西,路过隆尧,就想着向安书记请教,怎么尽快把农业搞上去。安书记领着俺下农田,转村子,边走边谈。安书记说,‘农业要上去,关键在领导,领导的关键又在于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的转变,一定要多下基层。’俺一听,有门!俺回去后,反复琢磨安书记说的这几句话,越想越觉得有道理,后来就逐渐形成了这个口号。”

    安书记连连摆手道:“俺只是随便说说,还是玉兰同志善于总结经验。”

    玉兰马上接口说:“不不不!老书记的创造发明,俺哪能抢呢!”说完,大家“哈哈”地笑了起来。

    “解剖‘麻雀’,不当‘麻雀’、不做浮在水面上的葫芦,要做沉到水底的秤砣。”这是临西县委在干部大下中注意解决的一个主要问题。玉兰说:‘干部下去要做到人在点,心在点,亲自干,而不是名字在点,行李在点,光挂帅不出征。”

    原来,临西下乡蹲点的各级干部,大多数都同基层干部和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调查研究,解决问题。但也有少数干部,身子蹲在了“点”上,心里却想着“面”上。结果是,没有在点上解剖“麻雀”,自己却当了满天飞的“麻雀”。正如有人说的:“干部蹲点,心不在点上,就像葫芦扔到井里,看起来很深,实际还是漂在水面上,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临西县委发现这种情况后,一方面提醒各级干部要真正蹲下去,在点上解剖“麻雀”,不当“麻雀”;另一方面,县委主要领导干部以身作则,为大家作出榜样。县委还对此进行了分析,干部下去后在点上蹲不住,原因之一是那些点有的是后进队,有的干部到了后进队,怕苦、怕难、怕麻烦,于是住几天就走开了。针对这种情况,玉兰在1972年4月,自己到东贺大队蹲点。

    东贺、西贺和中贺大队,生产条件差,情况比较复杂,是摇鞍镇公社的几个后进大队,其中又数东贺大队的工作最难开展。过去,县和公社的一些领导干部,都不愿到那里去蹲点。有时去了,也是听一听、看一看,遇到了矛盾,就绕道走开。这次,玉兰来到东贺,放下行李就同社员们一起下地锄麦,边锄边和社员拉呱。晚上,她凑到社员家的炕头上,同社员谈家常,论生产,征求意见。社员们看到她干活地道,对人诚恳,说话在理,真是来解决问题的,就把自己的看法和心思全数倒给了他。

    在这里,玉兰还分别邀请贫下中农和干部开座谈会。一些老贫农向她反映,大队干部们的心没合在一块,劲没使在一起。队上的工作,谁都不愿意大胆去管。这怎么能搞好呢?

    玉兰了解到这些情况后,不是就事论事地去解决干部的团结问题,而是首先向干部和群众进行思想教育,摆不团结的危害,谈加强革命团结的重要意义。队干部团结增强后,玉兰又同干部和社员们商量,制定了改变生产面貌的规划,落实生产措施,推广先进技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改变生产条件。一年间,他们平整了全大队所有的“骆驼鞍”地,新打了4眼机井,开挖了1800多米长的水渠,引来了卫河水,大部分旱地变成了水浇地。社员们高兴地说:“玉兰在俺队蹲点一年,办到了俺们过去多年想办没有办到的事情。”

    玉兰在后进队蹲点解剖“麻雀”这件事,在全县影响很大。县委9名常委和15个公社的党委领导成员,都先后蹲到不同类型的生产队。摇鞍镇公社的领导成员们,也来到西贺、中贺大队蹲点,一边参加劳动,一边调查研究,总结和推广先进经验,指导面上。

    “玉兰之所以能提出‘农业要上去,干部要下去’这一口号,并不是偶然的,是她勇于实践、敢于创新的结果,经历了一个由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侯志义这样对我说。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面对调任正定,继续坚守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哺育 吕玉兰茁壮成长》系列篇之五(组图)
·下一篇:无
·面对调任正定,继续坚守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哺育 吕玉兰茁壮成长》系列篇之五(
·新疆百里丹霞风景道:江山如此多娇(组图)
·访邢台副市长郭俊苓:女市长为政之道亲民之路
·江山:访邢台副市长郭俊苓:女市长为政之道亲民之路
·解放一江山岛纪念馆
·孙悦恒:江山梦如画(外一首)
·【纪念习仲勋诞辰110周年】习仲勋: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组图)
·红色头条:【纪念习仲勋诞辰110周年】习仲勋: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组图)
·首都纪念毛主席诞辰130周年系列座谈会第十三场:毛主席警卫马全发在北京不老屯中红影视
·毛主席身边工作人员侯桂珍在北京不老屯中红影视基地讲述伟人故事(组图)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红网”或“特稿”或带有中红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红网所有,允许他人转载。但转载单位或个人应当在正确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红网”和作者,否则,中红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5、声明:凡投稿者一经采用,一律没有稿酬,且版权归中红网所有!
面对领袖接见,认真落实毛主席教诲——《毛泽东思想
面对领袖接见,认真落实毛主席教诲——《毛泽东思想
面对调任正定,继续坚守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
面对调任正定,继续坚守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
石家庄人民警察博物馆开展“藏蓝印记”盖章打卡之旅
周恩来崇高品质宣讲团为苏州东风精冲党员干部宣讲(
“云听中国”2023广播电视融媒体经营创新高峰论坛暨
特稿:“云听中国”2023广播电视融媒体经营创新高峰
韩聪:祈福晚霞祐长安 万寿阳光颐天年(组图)
何载同志逝世(图)
特稿:2015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2015年12月26日,毛主席亲属怀念他老人家
特稿:深切怀念李昭同志 齐心同志送来花圈(组图)
特稿:董必武之子董良翮同志追悼会在北京八宝山举行(
特稿:最后一位开国中将王秉璋同志遗体告别仪式在京举
特稿:老一辈革命家谭震林同志长子谭淮远病逝
特稿:2016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粟裕大将夫人楚青遗体送别仪式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张洁清同志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
特稿:首都各界数千人送别万里同志(组图)
特稿:纪念何长工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在京举行(
特稿:毛主席亲属、身边工作人员和人民群众到毛主
特稿:李力群同志与高岗同志合葬仪式在京举行(组
特稿: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8军后代举办《“万岁军”
特稿:共和国不会忘记——纪念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
特稿:先行者习仲勋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时刻(组
特稿:王树声大将夫人杨炬同志告别仪式在京举行(
特稿:“徐文惠大姐,您永远活在我们心中!”(组
特稿:深切怀念李力群同志(组图)
特稿:各界人士前往八宝山与女红军王定国告别(组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反馈 | 版权声明
投稿QQ:402022481  463917348
投稿邮箱:js88@vip.sina.com
中红网—红色旅游网 版权所有
冀ICP备05003408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