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8月16日,参加首届中国信仰太湖湾论坛暨中国孝慈文化峰会的专家们在讨论中提出,中国信仰与孝道源远流长。(中红网徐敏峰摄)
中国社科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北京国际汉字研究会会长李敏生,主持了首届中国信仰常州太湖湾论坛暨中国孝慈文化峰会8月16日的讨论。(中红网徐敏峰摄)
中国萧军研究会常务副会长、中华老子研究会会长萧鸣,在首届中国信仰常州太湖湾论坛暨中国孝慈文化峰会上作了题为《从老子的道德经看中国信仰与孝道源远流长》的发言。(中红网徐敏峰摄)
北京大学教授陈瑞红在首届中国信仰常州太湖湾论坛暨中国孝慈文化峰会上,作了题为《什么是孝?》的发言。(中红网徐敏峰摄)
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院长兼古籍所所长舒大刚,在首届中国信仰常州太湖湾论坛暨中国孝慈文化峰会上作了题为《孝道的当代价值》的发言。(中红网徐敏峰摄)
济南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王征,在首届中国信仰常州太湖湾论坛暨中国孝慈文化峰会上,作了题为《论孝慈精神及其时代意蕴》的发言。(中红网徐敏峰摄)
常州大学副教授、博士朱忠孝在首届中国信仰常州太湖湾论坛暨中国孝慈文化峰会上,作了题为《孝慈文化信仰与现代人伦关系》的发言。(中红网徐敏峰摄)
在首届中国信仰常州太湖湾论坛暨中国孝慈文化峰会上,中国萧军研究会常务副会长、中华老子研究会会长萧鸣(右),向中华孝道园董事长蒋建名赠送老子的《道德经》一书。(中红网江山摄)
在首届中国信仰常州太湖湾论坛暨中国孝慈文化峰会上,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院长兼古籍所所长舒大刚(右),向中华孝道园董事长蒋建名(左)赠书。(中红网江山摄)
北京著名书法家张惠臣(右)在首届中国信仰常州太湖湾论坛暨中国孝慈文化峰会上,向中华孝道园董事长蒋建名(左)赠送书法作品。(中红网徐敏峰摄)
中红网江苏常州武进2015年8月16日电(江山、敏峰、学叶)中国信仰与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孝道文化是什么关系?参加首届中国信仰太湖湾论坛暨中国孝慈文化峰会的专家和学者们,今天上午围绕“孝慈文化”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提出中国信仰与孝道源远流长。
中国萧军研究会常务副会长、中华老子研究会会长萧鸣,首先在讨论会上作了题为《从老子的<道德经>看中国信仰与孝道源远流长》的发言。他说,老子之所以做成《老子》,是有历史原因的。《老子》是在《归藏》的基础上,重新修订并给予理论阐述和发展了的;《归藏》又是在《连山》的基础上完成的。这才是中华传统的继承和发扬。
萧鸣会长说,几千年来,《老子》从甲骨文走向籀文的翻译,走向秦时小隶的录制,到汉时又转抄为隶体。虽有不少人衷于《老子》思想,但都囿于时代的局限,逐渐远离了老子所在年代的特征。故现今所流传的本册以及帛书和楚简之中,都有许多的错误,这都是我们研究《老子》所必须认真面对的工作。由于马王堆汉墓帛书的出士,郭店楚墓竹简的出土。特别是2003年陕西宝鸡十尊逨鼎和一个逨盘的出土。为我们对“老子”其人其事,乃至对“老子”经典著作的正本清源,纠谬去误带来了极为有利的证明和界定。从2004年至今,中华老子研究会副会长陈光柱详尽考证了这十只逨鼎和一只逨盘上铸刻的4048个金文,详细记述了单逨家族八代人,为辅佐西周十二个王的丰功伟绩。周宣王赐铸十逨鼎(而不是九鼎)壹逨盘作为最高奖赏。从而得出,单逨就是历史上真正的老子。
接着,北京大学教授陈瑞红作了题为《什么是孝?》的发言,他说,到底什么是孝呢?不同价值观、不同世界观的人,不同出身的人看法是不一样的。其实,孝不分贵贱,不分等级,不论金钱多少,不论地位高低;追逐名利、衣锦还乡未必是孝顺;平平淡淡,让父母享尽天伦之乐未必不是孝顺。孝,是一种心意,是一种发自骨子里对父母的一种感情。这种感情不是友情,不是爱情,而是血脉相连的骨肉之情。
陈瑞红教授说,孝,首先要敬重父母。不论我们多么贫穷,不论我们的父母多么丑陋,不论我们的父母多么落后,那毕竟是我们的父母。他们贫穷、他们丑陋、他们落后,不是他们的原因,是种种的历史历史和社会原因。作为他们的孩子,我们一定要尊重他们。孔子说,对于供养父母,如果没有敬重之心,那么,与猫和狗又有什么区别呢?
陈瑞红教授说,孝,要尽量满足父母的精神需求。不论我们干什么工作,不论我们从事什么职业,不论我们身处何时何地,我们都要让父母以我们所从事的事业为荣。所以,在我们为人处世、选择职业的时候,一定要从事那些顺应历史潮流、顺应天意民心的工作;我们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都要秉持正义与良知,即使一时不能与邪恶作斗争,也不要与邪恶沆瀣一气、同流合污,以免遗臭万年,让父母在众人之中抬不起头来,遭受精神的打击和心灵的摧残。
陈瑞红教授说,孝,要尽量满足父母的物质需求。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吃饱饭可能没问题了,穿衣可能没问题了,住宿可能没问题了。我们作为儿女的既要让父母吃饱穿暖,也要注意不要让父母营养过剩,以免影响身体健康,应该从吃得好、吃得饱变成吃的健康,让老人健康长寿。
陈瑞红教授说,孝,要常回家看看。有一首歌《常回家看看》,歌词说的,“找点空闲找点时间,领着孩子常回家看看,带上笑容带上祝福,陪同爱人常回家看看。”老人不图儿女为家做多大贡献,一辈子不容易,就图个团团圆圆。现在的社会,竞争非常激烈,很多年轻人远离父母、远离家乡到外地上学求职、打工创业,家里只剩下老人了。老人心里很寂寞、很孤独。如果我们没有能力把父母接过来一起住的话,就要经常回家看看。如果时间、经济上不允许,我们也要经常给老人打电话聊聊天。一般情况下,我们一周要和父母打一次电话。打电话要有耐心,不能通话之后简单说两句就挂掉。应该聊天聊上半小时左右。
陈瑞红教授说,孝,要尽早,从现在开始。我们不要想着当我们如何如何的时候再孝顺父母,古人云,树欲静而风不止,人欲孝而至亲不在。当我们的父母离开人世的时候,我们想尽孝也没有机会了。世界上有很多东西失去了可以弥补,但是有些东西失去了却是永远无法弥补的。孝,就是这样。一旦失去,我们会一失足成为千古恨的!
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院长兼古籍所所长舒大刚发言的题目是《孝道的当代价值》。他说,时下有一种观点说,中国人没有信仰,没有信仰的民族是非常可怕的!其实这是一个非常荒唐的伪命题!中国早在夏商周时期就形成了以“天道”(天命)、“鬼神”(祖先)、“礼乐”(人文)为主题的信仰系统,是谓“三统”,全面解决了人类社会的“终级关怀”、“临终关怀”和“现实关怀”等问题。围绕这些信仰和价值,中国人很早也形成了“孝悌忠恕勤”“温良恭俭让”“仁义礼智信”“天道命性情”“变通时中和”等道德规范和行为守则,是谓“新六纪”。三统六经的结合,就是中国系统的信仰和价值,全面的道德和守则。历史上和现实出现的种种社会问题,都是背离和破坏三统六纪的恶果。当下我们若要重建社会公德,重振职业道德,重修家庭美德,重塑个人品德,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固有精神风貌和道德修养,固舍此而莫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