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教合融的祥和文化
一提到国学,在国内,在国外,很多人都常常混同于儒学,所以在世界各国兴建的绍介中国文化的学校,就名曰“孔子学院”或“孔子讲堂”。其实这是对国学的浅读和误解。国学是以儒学为主体的儒、释、道优势互融的强势文化,三教合融的基础与聚焦是导人向善,故国学的本质既是“道”(导)之德,齐之以礼的“治国、平天下”的积极入世文化,同时又是倡导“礼之用,和为贵”的祥和而吉利的文化。
“儒家”与“道家”,几乎同时兴起于春秋晚期,大约老子年长孔子二、三十年,据《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记载,孔子曾赴洛阳向老子请教。回来后,对学生们说:“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跑)……至于龙,吾不能知,其承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乎!”用“承风云而上天”的“龙”比称老子,足见其尊崇之甚,由此可知,儒家与道家不是森严壁垒的对立关系,而是虚心敬学的师承关系。道家的“上善若水”,与儒家的“中和哲学”,就是两家思辩完美融合的通识,儒学在初创阶段,就明显吸纳着道家的思想光辉。 用儒、道两手合和治国平天下,是西汉开国六十五年间的基本国策:从而打造出光耀史册的“文景之治”。汉武帝接受旷世大儒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但这“儒”是道、儒合融之儒,而非孔圣一家之“儒”。有人说两汉一代始终用儒表道骨治国,即外用儒术,内行黄老,从而铸就了大汉超级强国,是于史有据的。
佛教自东汉传入中国,送来了“慈航普渡”、“救苦救难”的吉祥文化。魏晋南北朝是儒、佛融汇的春暖花开期,贡献最巨的,是儒、佛兼通的梁武帝,他三次当皇帝治国,又三次出家礼佛,传世的《千字文》,就是他下令编撰的。唐诗所称的“南朝四百八十寺”,都是在他治下建成的。他儒而佛,又佛而儒,在中国史和佛教史上,都算一个奇人。
享国近三百年的盛唐,则是儒、释、道三教合融的春华秋实期。唐皇姓李,为标榜天命有自,便尊崇老子李聃为始祖。又有几位皇帝痴情礼佛,同时又用儒家典籍科举取士,“使天下英雄尽入我彀中”。儒、释、道三教,就这样强势融汇合流了。于是空前强大的李唐王朝,就此横空出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