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原中央苏区福建连城县朋口镇,1934年9月初,在朱德、聂荣臻等的指挥下,中国工农红军红一团和红九军团的最后一次大战,红军以极小的伤亡取得了战役的重大胜利。温坊(现名文坊)在连城县的西部,松毛岭大山脚下,与长汀一山之隔,是福建省苏(长汀)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所在地(瑞金)的东线门户。长达一个多月的松毛岭保卫战,在连城、长汀两县群众和游击队的支持下在这里展开,温坊战斗便是松毛岭战役中的第一仗。
那是在1934年秋,当时林彪、聂荣臻指挥的温坊战斗在此打响。据聂荣臻元帅对连城朋囗“温坊战斗”的回忆:“1934年9月初的朋口温坊战斗打得比较好。温坊现名文坊,在长汀东南。这次战斗,包括9月1日至3日连续的两次战斗……我军团指挥位置设在松毛岭上(郭公寨——笔者注)。这次作战是夜间战斗,部队动作静肃、秘密、沉着,从1日晚上9时战至2日拂晓前,敌人大部分被消灭,只有少数残敌尚固守杨背附近堡垒和温坊南面的八角楼,于是我五团、六团配合独立二十四师消灭固守杨背的敌人,四团负责消灭温坊村内两营敌人。”
而在连城县新泉镇北部,有一个较为偏僻的小山村,也叫温坊村,全村仅46户,人口232人。土地革命时期,这里是革命的摇篮,无产阶级革命家谭震林、刘忠将军曾经在这里浴血奋战过,福建省军区所属随营学校一个营三个连曾在这里长期驻扎。12月7日,笔者到温坊村,探访革命遗址,追寻红色记忆。
在村口不远处,有一处1961年修建革命烈士墓和革命烈士纪念亭,有一块刻有张梅江等温坊烈士的光荣匾:张梅江曾任红十二军第34师团政委,在湘江战役中壮烈牺牲,张各林曾任福建省政治保卫局局长,华红胜曾任赤卫营营长……
据记载,在红色革命的年代里,当时全村25户116人,90%以上的青壮年男女参加红军、游击队、赤卫队,组建工农政权,发展革命武装,为粉碎敌人的反革命“围剿”,创建中央革命根据地,建立了卓著的功绩,这些革命者大部分都在如火如荼的革命战争中牺牲了。
烈士坟墓里还安放着当年“温坊战斗”烈士们的忠骨,石碑上刻有“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九军将士阵亡烈士之墓”。“每一年清明节,村里都自发组织党员、干部、学生上百人,到这里扫墓,敬献花圈,缅怀先烈。”村主任华炎明说道,这里成为村民爱国主义教育的活教材。
1933年3月,蒋介石发动第四次“围剿”,国民党第十九路军几千人驻扎在庙前一带。3月21日,其60师178旅从新泉向我福建军区的后方基地南阳发起大举进攻,而温坊是他们的经过之地,探明情况后,由谭震林同志领导、刘忠将军直接指挥的工农红军十九军原独立第十师部队及地方武装千余人,抄敌后路,埋伏在温坊村境内大岭上,激战两天三夜,发挥娴熟的山地游击战优势,将其178旅击溃,亦被称为“温坊战斗”。当月《红色中华》报,曾以《打垮十九路军七团》为题报道这场战斗,称赞“我军英勇冲锋,敌人七团之众,完全击溃”。当战斗结束时,群众把饭菜送上火线,慰劳干部、战士,国民党第十九路军在受到这次严重打击以后,再也不敢贸然向苏区进犯。
由于当时部队快速转移,牺牲的战士就地进行埋葬。1961年修建革命烈士墓时,将其中收集的54具烈士遗骸葬入墓中。
在村里张氏祠堂内一间昏暗的小房间里墙壁上,还可以清晰地看到当时红军留下的标语:“……纪念五一,反对帝国主义割分中国——福建军区随营学校三连宣传队”。
“当时的红军标语到处都是。”85岁村民张占梅介绍,他从小就听父辈讲过随营学校和“温坊战斗”的事情,自己也隐隐约约记得“有好多人,还打过战。”红军长征后,村庄受到几次清剿,不少房屋被烧毁,大部分标语也被涂抹掉,现在只有张氏祠堂内保存有红军标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