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艰苦奋斗精神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
我们讲艰苦奋斗精神,主要强调它所蕴含的那种奋发向上的精神状态,也就是江泽民同志强调的昴扬锐气,蓬勃朝气和浩然正气,这是我们绵延不断的力量源泉。没有这种力量,中国革命就不会胜利,神舟飞船就不可能邀游太空,现代化建设就不会有今天的大好局面。我们党之所以一贯地大力提倡艰苦奋斗精神,是因为它是我们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不断总结积累起来的宝贵经验,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动力。艰苦奋斗就是要求人们树立正确的苦乐观、得失观、价值观,正视困难,直面挫折,奋勇当先,就是要有“攻城不怕坚,攻关莫畏难”,‘‘只管攀登莫问高”的精神。它凝聚着强烈的进取精神,不仅强调艰苦朴素,更提倡不懈的追求和奋斗;它凝聚着无私奉献精神,倡导着“亏了我一个,幸福千万人”的自我牺牲精神,为造福人类,振兴中华做出贡献;它凝聚着博大的科学精神,反映了改造自然, 改造社会的雄心壮志。这种艰苦奋斗精神在发展着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是必刁;可少的。市场经济不是懒惰经济,不是讲排场的经济,不是浪费经济,而是节约经济,高效经济,法制经济,更要讲进取、讲奉献、讲科学。从这个意义上讲, 无论经济怎么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怎么提高,都不能丢掉艰苦奋斗精神,都不能安于现状,小进即满,坐享其成,坐吃山空。更何况我们还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物质还不十分丰富,即使达到物质丰厚,被1 3亿之众一除,人均值就很小了。我们还有几千万人没有解决温饱问题,要达到中等国家发展水平还要经过半个世纪的奋斗。所以说艰苦奋斗对我们这一代乃至几代人来说,更有着特殊的含义。他不仅是艰苦朴素的生活方式,更重要的,它是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不竭之源。
三、艰苦奋斗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中华民族以勤劳朴实、英勇无畏、艰苦奋斗著称于世,有着优秀的传统美德。在当今,发扬艰苦奋斗精神与改善人民物质生活不是对立的,两者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发展经济的目的,就是要强国富民,不断改善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就是要用艰苦奋斗的精神,通过不懈努力,更多地积累财富,为群众多办实事,更好地满足人民的需求。所以说,艰苦奋斗,并不是叫人们去过“清教徒、苦行僧”式的生活,而是要让人民群众得到更多的实惠,生活得更加殷实,达到兴国安邦,这才是艰苦奋斗的最终目的。发展是执政党的第一要务,发展经济离不开消费,特别在当前,还要扩大内需,刺激消费,但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消费不是浪费,消费要合理,消费婴适度,不能脱离当前经济发展水平,去搞高消费,更不能假公济私,损公肥私和中饱私囊的违法乱纪。我们共产党人要时刻规范自己的消费行为,看是否积极健康,是否勤俭节约,是否想到了人民群众的温饱冷暖。因此,提倡艰苦奋斗不是要求一定要过苦日子,而是要大力弘扬中华民族艰苦奋斗的传统美德。
四、艰苦奋斗精神要成为广大党员干部共同实践的群体行为
邓小平同志曾指出:“为什么过去很困难的局面我们都能度过?根本问题是我们的干部党员同人民群众一块苦”。这是一语中的的告诫。革命和建设的实践都证明,党员干部和广大人民群众同甘苦、共患难,风雨同舟,这既是革命和建设事业取得成功的基本前提,也是艰苦奋斗精神得以发扬光大的重要保证。如果一部分人在流血流汗地艰苦奋斗,而另一部分人则在灯红酒绿之中拥金抱玉、挥霍浪费,那么势必挫伤他人的积极性和战胜困难的信心,形成巨大的反差。这样以来,艰苦奋斗的风气就无从谈起。当前,艰苦奋斗之风之所以难以形成,主要是人们头脑里“吃亏”和“攀比”的思想作怪,出现了心理上的失衡,“不吃白不吃,吃了没关系,不花白不花,不花是傻瓜”,见奢不能自省自律,奢侈之风没人制止或制止不力,给人们造成“谁艰苦谁吃亏,谁奢侈谁风光”的现象,总感到自己“付出的太多,回报得太少”,苦得没有意义,苦得没有价值,从而放松了自己对艰苦奋斗的要求,甚至随波逐流,走向了犯罪的深渊。因此,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首先是党员领导干部带头,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这样才有说服力和号召力,所谓“民不畏我严而畏我廉”的重要含义就在于此。对党员干部来说,无论是革命、建设,还是改革时期“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这个原则始终不能变。不管经济生活条件怎样改善,怎样优越,都和人民群众同甘共苦,做到权为民用,情为民系,利为民谋,把艰苦奋斗变成广大党员干部共同实践的群体行为,这样艰苦奋斗的精神就一定能够发扬光大,蔚然成风,老一辈革命家开创的社会主义宏伟大业就能够蓬勃向上,如日中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