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六大闭幕不久,就带领书记处的同志到革命圣地西柏坡学习考察。他在讲话中明确指出“现在目标已经确定,蓝图已经绘就。要实现宏伟目标,把蓝图变成美好的现实,需要全党同志和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致,艰苦奋斗。在这样的时刻,重温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的重要讲话,重温邓小平同志、江泽民同志关于全党和全国人民要长期艰苦奋斗的一系列论述,结合新的实际坚持做到‘两个务必’,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中共中央在西柏坡这一段时期,在我们党的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从1947年5月刘少奇、朱德同志先期抵达西柏坡,1948年4月周思来、任弼时同志到达西柏坡,1948年5月毛泽东同志抵达西柏坡,到1949年3月23日毛泽东和党中央离开西柏坡前,往北京“赶考”,在这将近两年的历史时期,在我们党的历史上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周思来同志曾经说过,西柏坡是我们党进入北京,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在这里指挥了辽沈、平津、淮海三大战役。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在我一生中,最高兴是解放战争时期的三年。那时,我们的装备很差,却都在打胜仗,这些胜利是在以弱对强、以少胜多的情况下取得的。”邓小平这段简明朴实的心里话,充分表述了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在西柏坡时期高度的团结和谐,工作的艰苦辛劳, 方略的英明伟大。在这里面蕴含着伟人的艰苫奋斗精神,这充分说明西柏坡时期在中国共产党发展历史上的影响和作用是巨大的,我们当时靠艰苦奋斗起家的,也是靠艰苦奋斗发展壮大、成就伟业的。这正如胡锦涛总书记在西柏坡学习考察指出的:“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民族,是难以自立自强的:一个没有艰苦仓斗精神作支撑的山家,是难以发展进步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政党,是难以兴旺发达的。”
在西柏坡召开的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是我们党在中国革命的重大历史关头的一次极其重要的会议。当时,中国革命处于全国胜利的前夜,即将完成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历史任务,掌握全国政权,建立新中国的历史使命摆在了党的面前。党的工作重心由农村转向城市,由武装革命转向经济建设。面对这个重大的历史转折,如何使全党在伟大的胜利面前保持清醒的头脑,如何经受执政的考验,如何坚持党的性质和宗旨,如何防止出现骄傲自满、贪图享乐,脱离群众而导致人亡政息的危险,是我们党面临的全新的历史性课题。因此,毛泽东同志提出“两个务必”的谆谆教诲,为全党敲响了警钟。我们党在西柏坡时期的历史性转折,是中华民族的先驱们经过1 00多年的英勇反抗,前赴后继,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殖民主义伟大斗争的历史转折,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经过28年浴血奋战、艰苦卓绝伟大斗争的历史转折;是灾难沉重的中华民族历尽沧桑,愈挫愈奋,迎接新中国朝阳的历史转折。这一历史转折升华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的艰苦奋斗精神,这是我们党和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西柏坡在代们石家庄,这无疑就是我们石家庄市人民的精神品牌和精神财富,因此,弘扬光大以“两个务必”为核心的西柏坡梢神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弘扬和践行艰苦奋斗精神,是我们党的光荣传统,是党紧密联系群众的法宝,也是党员领导干部必备的政治素质。过去干革命需要艰苦奋斗,今天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同样靠艰苦奋斗。那么,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深化对艰苦奋斗精神的认识越来越必要。下面谈几点认识。
一、艰苦奋斗精神是政治信仰、政治信念、政治抱负的充分体现
共产党人的艰书:奋斗, 艰苦创业都是和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崇高的政治信仰、坚定的政治信念和伟大的政治抱负紧紧连结在一起的。在革命战争年代,没有艰苦奋斗精神,就不会有革命先烈、革命前辈在枪林弹雨中拼杀,就不会有‘爬雪山、过草地,两万五千里长征的胜利,就不会有抛头颅、洒热血,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出生入死、前赴后继:在和平年代里,没有艰苦奋斗精神,就没有那么多人甘愿口乞亏、甘愿吃苦、无私奉献,甚至牺牲生命。大量的先进人物艰苦奋斗的壮举充分说明,只有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才能实现远大理想,才能实践政治信仰,才能实现政治抱负;如果背离艰苦奋斗,贪图安逸享受,理想信念就必然偏离正确的轨道。因此,千万不能把艰苦奋斗仅仅看成是生活作风的“小事”, 它直接关系和影响到政治信仰、政治信念、政治抱负的实现,我们应该站在讲政治的高度,头脑中要始终绷紧艰苦奋斗这根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