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文献研究室副主任孙业礼
各位专家学者、同志们:
为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朱德思想生平研究会与南开大学、中国道路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协同创新中心、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在天津联合召开“朱德与抗日战争”学术座谈会。首先,我代表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国中共文献研究会,代表冷溶同志,对座谈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对各位专家学者的积极参与表示衷心的感谢!
70年前,中国人民经过14年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赢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为中华民族由近代以来陷入深重危机走向伟大复兴确立了历史转折点,充分显示了中华民族有同侵略者血战到底的气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我们的先人说过:述往事,思来者。我们搞纪念活动,不仅是为了记住过去,更重要的是要开创未来。我们纪念抗日战争的胜利,就要大力弘扬伟大抗战精神,不断增强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继续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勇前进。朱德同志在抗日战争中功勋卓著,举世公认。他在抗日战争中表现出来的精神风范是抗战精神的重要内容,值得我们永远学习、传承和发扬。这里,我就学习和发扬朱德同志在抗日战争中表现出来的精神风范谈一点自己的感受。
第一,我们要学习和发扬朱德同志誓死抵御外侮、坚定捍卫民族独立和尊严的爱国精神
习近平同志指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因素。”抗战开始,朱德就支持中央的抗日方针,一直坚持北上抗日,强调红军在民族危亡的关头应当担起抗日救国的责任。七七事变后第七天,朱德就为红军奔赴抗日前线写下了这样的誓言:“我辈皆黄帝子孙,华族胄裔,生当其时,身负干戈,不能驱逐日寇出中国,何以为人!我们誓率全体红军,联合友军,即日开赴前线,与日寇决一死战,复我河山,保我民族,保卫国家,是我天职!”此后,他在《为东下抗日告同胞书》和《留别西北同胞书》中又写道:“我们抱定了最大的决心,要为民族的生存流到最后一滴血,不把日本帝国主义赶出中国,不把汉奸卖国贼完全肃清,决不停止。”“要以我们的头颅和热血把日本强盗赶出中国,把汉奸铲除干净”。正是有了无数像朱德这样的中华儿女的前赴后继,正是有了这样的民族气节、爱国热情像火山一样的迸发,中国人民才能抱定血战到底、抗战到底的信念,迅速汇聚起气势磅礴的力量,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感天动地的反抗外来侵略的壮丽史诗。朱德同志这种铁骨铮铮、视死如归的不屈血性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将永远激励我们。今天,我们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但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决不放弃维护国家正当权益,决不牺牲国家核心利益。面对外来挑战和威胁时,我们仍然需要这样的血性和这种爱国主义精神。
第二,我们要学习和发扬朱德同志推动国内和解、始终从民族大义出发维护团结统一的宽广胸怀
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从近代以来的沉沦走向伟大复兴的关键,它使中华民族的觉醒和团结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抗击侵略、救亡图存是中国各党派、各民族、各阶级、各阶层、各团体以及海外华侨华人的共同意志。朱德在中共中央倡导建立的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为推动国内和解、团结抗战,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了自己独特的贡献。他多次强调国共两党和全国军队团结的重要性,指出:全国人民需要这种团结,国民党的大多数党员需要这种团结,共产党、八路军坚决要求这种团结。抗战初期,他真诚团结友军,积极配合正面战场作战,促进了八路军同在华北友军的团结,中国共产党领导开辟的敌后战场和国民党指挥的正面战场协力合作,形成了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略局面。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面对国民党顽固派制造的反共军事“磨擦”,朱德表现出高超的斗争艺术,既坚持了原则、坚持了斗争,又以诚恳的态度和灵活的方法,团结了一切能够团结的力量。在朱德等人的努力下,日本侵略者在华北的广大区域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朱德维护民族团结的诚意、肚量和胸怀是我们的宝贵财富,值得当今每一个中华儿女记取和弘扬。
第三,我们要学习和发扬朱德同志坚持理想信念、坚定维护和执行党中央路线方针政策的坚强党性
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关键。朱德始终对党和人民的事业抱有必胜信心,坚决执行党中央的决定。他指出,“中国要打败日本,必须靠全国的工人和农民的力量。唯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开展这场群众运动。”“我是共产党员,我的义务是执行党的决定。”他与彭德怀等率领抗日将士挥师东渡黄河,开赴华北抗日前线,迅速打开敌后抗战新局面,建立了支持长期抗战、夺取最后胜利的重要战略基地,圆满地落实了中央的意图。他坚决执行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团结抗战,力挽狂澜,为挺进敌后、开辟华北抗日根据地作出了重大贡献。他服从中央安排,从太行前线回到延安后,协助毛泽东同志领导各敌后根据地的抗日战争。正是有了千千万万像朱德这样的共产党人以自己的政治主张、坚定意志、模范行动,使中国共产党成为了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和坚强核心,支撑起全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引领着夺取战争胜利的正确方向。今天,我们每一个共产党人都应该学习朱德同志,坚定理想信念,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模范执行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
第四,我们要学习和发扬朱德同志忠于职守、敢于担当的意志品质
朱德的忠诚,在党内、军内有口皆碑。他“视革命的利益高于一切,对革命事业有高度的责任心和积极性,以革命之忧为忧,以革命之乐为乐,赤胆忠心。”他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困难时刻、危险面前敢于担当重任,为了民族的解放,不辞辛劳。全面抗战爆发时,他已年过半百。但从1937年全国抗战开始不久到1940年5月回到延安期间,他一直战斗在抗日的最前线。他先后奉命担任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总指挥(不久改为第十八集团军总司令)、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为国共合作抗日立下汗马功劳。他和彭德怀部署平型关战役,后又配合忻口会战,并指挥八路军各师实行战略展开,挺进敌后开辟抗日根据地,开展游击战争。他率八路军总部向太行山区挺进,指挥八路军和部分国民党军粉碎日军对晋东南抗日根据地的“九路围攻”,指挥各抗日根据地进行反“扫荡”斗争。1940年7月,他还和彭德怀、左权共同指挥了“百团大战”。在他的领导下,华北、华中敌后抗日根据地得到迅速发展,到1940年,八路军、新四军由四万人发展到五十万人,敌后战场逐渐发展成为抗日战争的主战场。朱德同志这种忠诚和担当的意志品质也正是我们今天要大力继承和发扬的。
第五,我们要学习和发扬朱德同志勤于学习、善于总结、苦干实干的优良作风
朱德勤于学习、善于思索,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抗日战争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朱德综合分析国内外形势,对战争进程作出了全面、客观的分析,他坚定地认为“日本并不是那么可怕的魔鬼”,我们能够打败日军。他提出,“抗日战争必然是持久战”。“持久战,主要是发动广大群众,军事上是发动广大游击战争。”他特别强调游击战争在抗日战争中的战略作用。他撰写的《论抗日游击战争》和毛泽东的《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论持久战》等著作一起,成为八路军、新四军和全国抗日军民坚持抗战的重要思想武器。他善于总结战争经验。每次战役结束,他都要总结经验教训。他还多次撰写文章,概括、总结战争经验和战略战术。在党的七大上,他所作的《论解放区战场》的报告系统总结了党领导抗日战争的基本经验,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当解放区面临严重的经济困难时,他响应毛泽东的号召,亲自指导、推动并参加大生产运动,提出了著名的“南泥湾政策”,自力更生、苦干实干的“南泥湾精神”至今仍是我们党和人民军队的一个优良传统。
第六,我们要学习和发扬朱德同志严于律己、平易近人、乐于奉献的高尚情操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在战场上屡建奇功,自身也不断发展壮大。而肩负要职、功勋卓著的朱德却总是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艰苦朴素、清正廉洁,始终以普通一兵和劳动人民普通一员的姿态出现,给人留下了深刻而难忘的印象。连一向挑剔的西方记者也由衷赞叹。
当时访问过延安的英国记者根瑟·斯坦因写道:“八路军总司令朱德将军,兵士们敬爱那个六十岁的老农民,像父亲一样。”爱泼斯坦说:“五十八岁的朱德是一位和蔼可亲的人,”“从他的外表一点都看不出他是一个勇猛善战的指挥员和身经百战的战略家。相反,他看上去像一位普通的父亲,在干完一天艰苦而又令人满意的工作之后,回到家中,解开钮扣斜靠在椅子上休息,谈起话来面带安详的微笑,充满成熟而又淳朴的智慧。”美国记者约翰·罗德里克写道:“我首次拜会朱德,是一九四五年在中国西北的延安。作为共产主义军队的总司令,他在‘枣园’的生活是极之俭朴的。他当时约六十岁,就好像一位慈祥的祖父一样。他亲切的脸孔,时常挂着笑容,使最怀批评性的访客也会消除敌意和顾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