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作为央企负责人,学习周恩来精神,我认为:第一,要以周恩来“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的精神,认真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学习现代知识,在经济新常态下更好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
第二,要以周恩来严守纪律、严守政治规矩的高度自觉为标杆,严守党的政治纪律、政治规矩,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第三,要以周恩来“顾全大局、忍辱负重”的境界,以处理复杂矛盾的智慧,在改革的攻坚克难阶段敢于担当甘于奉献,打胜改革攻坚战。
第四,要以周恩来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的坚定立场和细致入微的严谨作风防范风险,守好国家的钱袋子,巩固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
第五,要以周恩来克己奉公、严于律己的高度自律,严格要求自己并带好队伍,坚决同各种腐败行为作坚决斗争。
第六,要以周恩来心系群众、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深入群众之中,关心群众,为群众办实事。总之,周恩来精神是我们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不竭精神动力。
周恩来是共产党人守纪律讲规矩的表率
全国政协原副秘书长、周恩来邓颖超秘书 赵 炜
我是1955年到周总理身边工作的,1965年起担任邓颖超大姐的秘书,在他们身边一共工作了37年。37年间,我和他们朝夕相处,亲眼目睹、亲身感受到周总理和邓大姐在守纪律、讲规矩方面的表率作用。
周总理平时和邓大姐聊天范围很广,从一般老百姓关心的国家大事、书画戏剧到熟人朋友,家常话题无不涉及。但却从不会谈到一些没公开的机密事件,尤其是那些周总理认为邓大姐不该知道的事情。很多重要的事情,周总理可以和有关秘书谈,但是绝不会对邓大姐说。记得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时,周总理交代主管项目的负责同志说:这次试验,参加的全体技术工程人员要注意绝对保守国家机密,试验的种种情况不能告诉其他任何人,包括自己的亲属和亲友。这是纪律。周总理还当即表态说:“邓颖超同志是我的爱人,中央委员,但这件事同她的工作没关系,我也没有必要对她说。” 后来,我有一次和邓大姐又聊起这件事,说周总理的纪律观念真强,并且总是能够带头遵守纪律。邓大姐说:“嗨,那算什么,当年南昌起义时生离死别,他走前都没跟我露一个字。”后来邓大姐看了国民党的报纸,才知道发生了南昌起义。邓大姐对我说:“恩来同志当然知道这次行动的性质,在那样的白色恐怖岁月里,每次生离都意味着可能就是死别呀。但是党的纪律不允许他透露一点信息,他就严格按照党的纪律的要求,一个字都不透露。”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有很多人来看望邓大姐,谈到一些事情,邓大姐很吃惊地说:不知道啊。对方也很吃惊,问邓大姐:周总理知道的事,你怎么能不知道呢?邓大姐说:不要以为恩来同志知道的事情我都知道,不该我知道的事情,他是从来不说的。
我曾经问过邓大姐,为什么你们能做得这么好?她说:“作为党员,恩来同志和我始终遵守着党的教导:不应该说的事,不要说;不应该问的事,不要问;不应该看的文件,不要看,这是党的利益的需要。”“党的纪律对于每一个党员来说都绝无例外。越是负责的党员,越应该以身作则,越应该自觉遵守纪律。”这就是周总理,他不愧是共产党人中守纪律、讲规矩的表率。
传承周恩来精神 建好周总理家乡
中共淮安市委书记 姚晓东
作为周总理家乡的干部,在学习实践中,我对他的崇高精神有这样几个方面的认识:一是周总理始终坚定信念,具有对党和人民无限忠诚的政治品格。二是周总理始终牢记宗旨,具有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三是周总理始终真抓实干,具有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四是周总理始终严以律己,具有清正廉洁的高尚情操。五是周总理始终心系故里,具有浓厚炽热的家乡情结。
周总理辞世近40年来,淮安历届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把学习弘扬周恩来精神作为经常性的活动,班子换了一茬又一茬,但这一主题一直没有变。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按照习总书记“把周总理的家乡建设好,很有象征意义”的嘱托要求,在全市上下进一步掀起学习弘扬周恩来精神的热潮,努力把周恩来精神深深植根于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心中,以此来引领推动淮安科学跨越发展。
一是把周恩来精神作为培育淮安城市精神的支撑。通过总结、概括、凝练以周恩来精神为核心的新时期淮安精神,更好地凝聚了广大干部群众的精气神,使得淮安加快发展的心更热、水更活、火更旺。
二是把周恩来精神作为贯穿教育实践活动的红线。在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我市突出以“学习伟人周恩来,崛起江淮作表率”为引领,坚持把周恩来精神作为教材、镜子、标尺,引导党员干部深学、细照、笃行,切实补精神之钙、立为民之志、祛“四风”之弊,取得了良好的活动成效。
三是把周恩来精神作为打造干部队伍特质的追求。我们与江苏省委组织部联手共建恩来干部学院,加快开发“好干部”系列课程,建设“好干部”教育馆,进一步推动周恩来精神在党员干部心中深深扎根;坚持“反四风、树五德”导向,加强德的教育和考核,提升党员干部政治品德、思想道德、为政官德、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着力打造具有“敢担当、重落实、善创新”鲜明特质的淮安好干部队伍。
《 人民日报 》( 2015年03月05日 17 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