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领袖故事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资料类>>红色书画>>正文
特稿:守正创新 默默耕耘六十载——纪念我心中的诸乐三先生(组图)
2022-10-08 10:04:43
作者:徐荣生(青枫)书画家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收藏】 论坛
分享到:0

    今年是杭州西泠印社首任社长吴昌硕先生的入室弟子——著名书画篆刻家、杰出的艺术教育家、西泠印社副社长诸乐三先生诞生120周年。中国美院、西泠印社、北京画院、安吉县人民政府等单位,先后在北京画院、安吉、杭州举办“艺者仁心-纪念诸乐三先生诞辰 120周年艺术展”,在这难忘的时刻,我回想起当年与师兄们一起到诸先生家拜师求学的件件往事,就像刚刚发生在昨天,记得十分清楚。

图一:诸乐三先生和他的弟子叶特烈(铁夫、右)老照片

    一、 登门拜师求学 往事难忘

    我家世代有书画爱好者,我从小就听他们讲述书画界有趣的故事长大。尤其我大伯徐秀清,他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先驱邵飘萍的侄子、民国著名画家邵逸轩(表哥)的指点下,对张大千、齐白石、潘天寿及吴昌硕等艺术风格很了解,我很喜欢大伯给我讲吴昌硕先生篆刻的故事,心里十分喜欢他的雄强、充满金石味的艺术风格。

    1971 年,我与原杭州拖拉机厂的叶特烈,号铁夫(铁夫二字是诸乐三先生给他取的号),在杭州西泠印社裱画部结识了董国清先生。他是著名裱画师、画家,对中国美院(原浙江美院)一些著名教授都很熟悉。当他介绍完诸乐三先生的艺术风格,以及其师出吴昌硕先生一脉时,我们都想跟诸乐三先生学习书画、篆刻。

    由于国清兄与诸先生关系特别好,诸先生不但叫他裱画,而且诸先生家有难事时也会请他帮助解决。为此,我和铁夫兄求他在诸先生面前帮我们二人说说好话,请诸先生带我们学习书画、篆刻。

    在一个阳光灿烂的下午,我和铁夫兄从桐庐赶到杭州,由国清兄带我们二人到诸先生家拜访,面谈拜师求学问题。诸先生是一个不爱多说话的人,因此很多学生不敢上诸先生家请教。我和铁夫兄看到诸先生静静坐在他的画桌前,脸上带着微笑,但隐约有点严肃的感觉。我和铁夫兄都不敢与诸先生说话,由国清兄向诸先生作了介绍。并说明想跟他学习书画、篆刻之事,诸先生听后说了声“哦”后,就坐着一声不吭了。过了许久他对国清兄说:“我知道了,你先带他们回去吧”。我们只好告辞回家。当走到诸先生家大门外,铁夫兄就急忙问国清兄:“诸先生是什么意思?”国清兄笑着说。“情况比较复杂,我们已见过面了,你们二人还是先回桐庐,让诸先生考虑考虑,有消息我会及时告诉你们。无奈,我和铁夫兄二人心里七上八下,只好先回桐庐。大约过了一个多月,国清兄突然来信说:”诸先生考虑到浙江美院与全国许多大学一样,上课不太正常。美院有的系室还搬迁到桐庐一个乡下办学。要求美院师生下乡体验生活,明确文艺应该为工农兵服务的宗旨。当时潘天寿先生的有关作品还被当做黑画批判。如果我们跟他学习书画、篆刻,他感到有点压力,怕有人说他不培养又红又专的艺术人材。但诸先生又深深感到他们这一代人有责任把书法、篆刻等民族的优秀文化传承下去,不知什么时候学校里能正常上课,加上他年纪也大了,因此心里也十分忧愁,如果我们三人能真心学习,他也同意尽义务带我们学习书画、篆刻。但诸先生有一点要求,为了避免社会上有些人偏见,给我们的学习增加压力(当时有人把学习书法、篆刻认为是小资产阶级生活方式)。要我们对外不提起跟他学习的事。

    我们三人认为学习书法、篆刻是继承民族优秀文化,是件好事,而诸先生要我们对外不宣传跟他学习的这点要求,我们表示理解。所以国清兄及时向诸先生谈了我们的想法,他总算答应了我们的要求。

    在教学中,诸先生对我们挺严格的。他说他在美院是配角,潘天寿院长是领导,他上课要按学校的教学大纲进行。不管学生的水平怎样,上课的内容大家一样。而在他这里学习要按他的教学要求做,要根据你们的实际情况,从不同的方向入手。铁夫对刀有灵感,可先学习书法、篆刻,国清和荣生绘画基础较好,可先从书法、绘画入门。要求铁夫兄学篆刻,从看汉印、勾摹印稿、学习磨印石等方面做起。要我和国清兄先不刻印,从拉线条学书法开始。

    有一次我们拿着一些自己认为临摹的较好的书法练习稿到诸先生家请教。诸先生看了我们的作业,十分严肃地批评我们不够认真、不扎实、马马虎虎、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说的我们心里直发慌,只怕他不肯再带我们学习了,从此我们学习书法认真多了。

    有一次铁夫兄有一方印章中的一竖没刻到位,诸先生叫他磨掉印面重刻了十几次。当时铁夫兄心里有点不理解,情绪低落,直到诸先生认为刻到位了,才告诉他说:“一个印面虽小,有一点一划不对都会影响整个印面的布局和美观,一点也不能马虎。经过这次“折磨”铁夫兄的篆刻艺术水平进步惊人,诸先生看在眼里喜在心里。他十分高兴的说:“铁夫能这样坚持下去,很有希望学好吴昌硕先生一路的篆刻艺术风格。”在他的鼓励下,铁夫兄更加刻苦努力的学习篆刻。几年后,他在诸先生的支持鼓励下在杭州湖滨西泠印社书画社内举办了以树桩底座配上篆刻印章的个人展。诸先生亲自为他写了“前言”作为鼓励,此展名称为《木石缘》,根据铁夫兄告诉我,“木石缘”三个字是浙江美院著名教授王伯敏提出来的,由诸乐三先生亲笔题写这三个字。这次展出在书法、篆刻界影响较大,当年的《杭州日报》也作了报道。

图二:著名裱画师、画家董国清先生

    二、做人的榜样 学艺的楷模

    诸乐三先生为人老实低调众所周知,深受人们的敬重。有些小事令我终身难忘,诸先生带我们学习是尽义务的。每次我们到他家请教时他都十分高兴,并放下他在手上正忙着的活,认真细致的检查我们的每张练习作品。大热天时家里没空调浑身冒汗也不肯休息,坚持点评我们的作业,有时还要提笔、操刀修改我们的作品。我们年轻容易饿,快到吃饭时他都会叫师母把上海他朋友寄来的,透明的像小粽子形状的水果糖让我们吃,当时生活物质贫乏生活在农村的我很少吃到这样精美的糖果,我每次要吃两颗以上。诸先生见我年纪小爱吃水果糖,他都会叫师母包上几颗带回家吃。此时我真正感觉到了吃在嘴里、甜在心里。

    快到春节了,我们想到诸先生辛辛苦苦尽义务带我们学习快一年了。心里十分过意不去,为了表示我们对他的一点敬意,想请诸先生到铁夫兄家里吃个便饭。诸先生说:你们的心意我领了,但饭不能去吃……

    有一次,国清兄想送我一幅小品做纪念,小品上画了几个梨子和一个盘子。他说先请诸先生指点,并请他题字后再送我。先生认真看了作品后对国清兄说:画的不错,用笔很好。说了这句话后他就一直坐着不响。大约过了半个小时后,他才轻轻的叫国清兄磨墨,然后十分认真的题了“消夏”二字。同时边上还题了梨子在夏天能起到降暑的作用等文字。在我们回来的路上我问国清兄:“诸先生开始一声不吭坐着,我还以为他看不起我。”(我当时才 22 岁,穿着旧工作服头发乱糟糟,是个典型的乡下小子。)“诸先生为人很好的,他坐着不响是在考虑画面上题什么字合适,而不是看不起你”国清兄笑着说。这时我才恍然大悟。

    有一天我们三人去诸先生家请教,有一位比我们早到的画家拿了一幅作品请诸先生题字。画面上画了一只熊猫和几笔竹叶, 诸先生把画放在画桌上专心地看着,整整一个多小时后,他才叫国清兄磨墨。 我抢先一步去磨墨,诸先生看了我磨墨的动作后,还是示意让国清兄磨墨。墨磨好后诸先生在画上十分细致的题了“宁可无月、不可无竹”八个字。这个画家高兴极了说:“诸先生这几个字题的太好了,一下把这画的意境和国宝熊猫的习性都点出来了。”我当时也觉着这八个字的含义太好了,真是大开眼界。在回来的路上铁夫兄说:“先生太厉害了。”并笑着对我说:“你还达不到给诸先生磨墨的资格。”我一脸懵圈的看着国清兄,心里想听他的解释。铁夫兄抢着说:“诸先生磨墨是很讲究的,一看你那么用劲的磨,他认为你还不懂磨墨的方法。”国清兄也笑着补充说:“对的。诸先生喜欢用轻重适宜慢慢磨出来的墨。”我才知道这个道理。心想诸先生对艺术的要求真高,对艺术来不得半点马虎,而且对人诚恳,不论年纪大小都能一视同仁。从这几次小事中,我才真正体会到诸先生做人的修养和对艺术精益求精的态度使我十分感动,也是我终身学习的榜样。

图三:原西泠印社副社长兼秘书长孙晓泉先生和作者合影

    三、不计名利 爱社如家

    我与原西泠印社副社长兼秘书长孙晓泉先生是忘年交。他一生中最后一次参加山东老家书画展,是我和他女儿推着轮椅出席了开幕式。据孙老回忆:“上世纪六十年代初西泠印社在解放后第一次恢复活动时他是杭州市文化局党委书记兼局长。是西泠印社主要负责人。诸乐三先生是吴昌硕先生的入室弟子,也是参加这次活动的主要成员之一。”诸先生对吴昌硕先生的书法篆刻艺术理解较透彻,当时孙老对吴昌硕先生的有关书法篆刻作品看不懂时,经常向诸先生请教。诸先生每次都会认真仔细为他讲解,使他对欣赏吴昌硕先生的篆刻艺术水平提高较快。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西泠印社除了房屋之外一无所有。诸先生和其他的有关社员积极向孙老提建议,尽快向海内外各地抢救式收集优秀的书法篆刻作品。在这个建议下,上级特地拨款收购文物,充实了西泠印社的藏品。西泠印社有今天的盛况,也是离不开当时的文物收集活动。

    诸先生对西泠印社的每次活动都能积极支持参加,并且勤勤恳恳地做好社内交给他的各项工作任务。有时社内的后辈们向他请教篆刻艺术知识时,他都会认真仔细观看他们的作品并提出各种建议,得到了后学们的好评。

    孙老在晚年时常常想起沙孟海、启功、诸乐三、刘江等先生的有关故事。孙老说:“吴昌硕先生是西泠印社的首任社长,而诸乐三先生是他的入室弟子,有责任把吴昌硕先生的一脉继承发扬下去。在诗书画印几个方面诸先生是一个佼佼者。同时诸先生为人低调,不计较名利深得社内同仁们的赞誉。他为继承发扬吴昌硕先生的艺术一脉做了大量的实事,为西泠印社的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1983 年诸先生身体很差,在住院期间当社内有活动时,他都会叫人扶着抱病出席活动,令人感动,真正做到了爱社如家值得我们学习。”

图四:著名画家叶浅予、与叶特烈先生合影

图五:诸乐三先生作品(局部)

    四、为人低调 艺术高超 受人尊敬

    诸先生为人低调是出了名的,在中国美院的教学中他会自觉的做配角,积极支持配合潘天寿、吴茀之先生的工作,认真按教学大纲要求给学生们上课。认真讲解示范,受到美院师生的好评。

    诸先生的艺术水准在潘天寿、吴茀之等行家眼里都认为是高水平的。潘先生、吴先生和诸先生每次合作创作作品时,最后都要请诸先生落款收拾完成。他们几位的私人印章都是请诸先生帮助刻的。“中国美院”这四个字的印章大家也一致推荐由诸先生担当完成。

    1980 年、我受当年杭州市桐庐县委和有关部门的要求,要我与原中国美协副主席著名画家叶浅予先生一起为桐庐著名景点“中国药祖圣地桐君山”创作作品。我的初稿经有关专家和叶浅予先生审定通过。我先后用较特殊的技法完成了《东望白云深》、《南攀双台月》、《西来天目远》、《北朔钱江潮》四幅作品。得到了叶老的肯定和鼓励,被布置在桐君山“四望亭”内。叶老的著名长卷《富春山居新图》经人临摹后(据说是姜宝林和王镛两位画家所临摹)布置在桐君山的“江天极目阁”茶室内。《江天极目阁》的牌匾由沙孟海先生书写。桐君山半山腰凤凰亭里的牌匾、《凤凰亭》三个字由诸先生所题。

图六:著名画家叶浅予先生的《富春山居新图》局部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特稿:“欢度国庆节 喜迎二十大”张振生艺术馆书画展与河北省永清县京剧学会共同举办庆祝活动(组图)
·下一篇:无
·特稿:“欢度国庆节 喜迎二十大”张振生艺术馆书画展与河北省永清县京剧学会共同举办庆
·人民日报:书法是中国文化的根
·《新中国当代美术图史》——著名画家胡兴书
·“喜迎二十大 永远跟党走”诗书画展在京隆重举行(组图)
·《缘系故宫》单国强、户广生师生书画作品巡展圆满成功(组图)
·2022欢度国庆 喜迎二十大——著名书画家杨建荣作品展(组图)
·特稿:庆祝二十大 红藏云展览一一石湾长景式、连续性大型经典组雕《智取威虎山》解读与
·肖松报告文学:追寻毛泽东逾40年的“书法奇人”(组图)
·国典香竹书院秋季高端文化交流活动系列之四十二在京胜利开幕(组图)
·新时代中国书法的传承与发展研究报告(图)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红网”或“特稿”或带有中红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红网所有,允许他人转载。但转载单位或个人应当在正确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红网”和作者,否则,中红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5、声明:凡投稿者一经采用,一律没有稿酬,且版权归中红网所有!
特稿:守正创新 默默耕耘六十载——纪念我心中的诸乐
纪念上海劳动妇女战地服务团出征85周年座谈会暨《春
特稿:“欢度国庆节 喜迎二十大”张振生艺术馆书画展
程聪:四川通江:祝福祖国 喜迎国庆(组图)
特稿:四川通江:祝福祖国 喜迎国庆(组图)
程聪:四川通江:祝福祖国 与国旗同框(组图)
特稿:四川通江:祝福祖国 与国旗同框(组图)
北京卡林卡合唱团参加纪念薛范先生活动(组图)
赵朋洋:北京卡林卡合唱团参加纪念薛范先生活动(组
特稿:北京卡林卡合唱团参加纪念薛范先生活动(组图
特稿:2015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2015年12月26日,毛主席亲属怀念他老人家
特稿:图说谁参加了叶选宁的遗体告别(组图)
特稿:痛悼李昭 怀念耀邦——李昭同志遗体告别仪式
特稿:深切怀念李昭同志 齐心同志送来花圈(组图)
特稿:董必武之子董良翮同志追悼会在北京八宝山举行(
特稿:最后一位开国中将王秉璋同志遗体告别仪式在京举
特稿:老一辈革命家谭震林同志长子谭淮远病逝
特稿:2016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粟裕大将夫人楚青遗体送别仪式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纪念何长工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在京举行(
特稿:毛主席亲属、身边工作人员和人民群众到毛主
特稿:李力群同志与高岗同志合葬仪式在京举行(组
特稿: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8军后代举办《“万岁军”
特稿:共和国不会忘记——纪念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
特稿:先行者习仲勋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时刻(组
特稿:王树声大将夫人杨炬同志告别仪式在京举行(
特稿:“徐文惠大姐,您永远活在我们心中!”(组
特稿:深切怀念李力群同志(组图)
特稿:各界人士前往八宝山与女红军王定国告别(组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反馈 | 版权声明
投稿QQ:402022481  463917348
投稿邮箱:js88@vip.sina.com
中红网—红色旅游网 版权所有
冀ICP备05003408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