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在阳春,时维四月。重庆市渝中区诗联书画院唐学荣院长率一众诗人,驱车三百公里,赴綦江石壕镇采风。此地乃当年红军四渡赤水之古战场也。车碾渝黔交界盘山险道,窗外万峰如戟,青峦叠嶂,正显唐学荣所云“交界渝黔路不平,山高坡陡势峥嵘”之景。石壕古镇隐于深山,距四渡赤水主战场土城不足百公里。昔时红军如龙游峡,于此处设“弹丸之地踞天险”之奇局,令敌军晕头转向,此正肖华上将“四渡赤水出奇兵”之谓也。今诗人循历史遗迹,以笔墨再探此经战火淬炼之土。 采风首至红军烈士墓前,见万壑松涛碧绿,五尊青铜雕像肃立于暮霭沉沉之中。綦江诗词学会罗毅会长,起笔“铁血红军迎曙光”,将此“谁言孤寂”之青山,融入“茅坪鹃啼赤”之悲鸣。 当地老支书详述“谁晓当年长征路”之往事:司务长牺牲之际,鲜血染红岩壁,恰似今日墓前泣血之杜鹃。 八十八岁老诗人王金安过红军桥,赋“永赞忠魂歌大业,长存烈士颂英雄”之雄浑诗句。青年诗人何阳义亦有“杜鹃也识清明至,围在碑前带血开”之妙句,串联墓与桥,引人入胜。 红一军团司令部旧址,杨明珍以“滴水桥边枪炮隆”再现佯攻之景,“血洒黔山忠骨在”之呐喊,犹响耳畔。陈列馆内,长征纪念物静静陈列,与唐学荣《如梦令》中“昨夜凝冰覆草”及金缕曲里“当年父辈征衣湿”之句相交织,似诉当年红军长征之事。 此次采风,诗人缅怀先烈,触景生情,写下诸多感人诗章。余虽年至耄耋,未能同行,然此前曾访斯处,亦闻家父所讲遵义会议及四渡赤水之旧事。故随众诗人填词一首,以怀家父长征经此之情,盼红色旅游得以弘扬光大! 附:选诗友采风作品及吾之拙作
石壕红军烈士墓碑 廖登棋 碑刻时人字,土埋英烈魂。 低头哀默下,幸作后来孙。
战略重地石壕 唐学荣 交界渝黔路不平,山高坡陡势峥嵘。 弹丸之地踞天险,遵义城中方向明。 纪念碑 何阳义 百里驱车行客来,心中敬意不须猜。 杜鹃也识清明至,围在碑前带血开。 观红一军团司令部旧址有感 杨明珍 渝黔穿插作佯攻,滴水桥边枪炮隆。 但始乾坤遵义定,挥师辗转战旗红。
纪念碑 何阳义 百里驱车行客来,心中敬意不须猜。 杜鹃也识清明至,围在碑前带血开。
红军桥 何阳义 百年卧水截烟云,旧貌还余七八分。 天下桥多谁可比?曾拚一死渡红军。
红军桥 程汪红 何曾车路惧颠簸,久雨初晴温党课。 走上廊桥何气豪,红军从我家乡过。
瞻仰石壕红一军团司令部旧址 朱文伟 围追堵截困红军,转战如神渡乱云。 帷幄运筹条桌旧,后生轻拂忆殊勋。
石壕烈士陵园 萧宗禄 抛头只为百花妍,先烈忠魂死不还。 我哭英雄诗一首,初心牢记永朝前。
过红军桥 刘增忠 风雨廊桥抚旧痕,清溪犹诉铁军魂。 征途踏破霜晨月,血沃红鹃泣蜀门
红军桥 王裕文 建桥大匠似先知,救世红军过有期。 又近一年三月节,今来重走正当时。
石壕烈士墓 熊美晴 丰碑肃立接青幡,春雨侵苔碧水痕。 恰若晚风携老树,梨花如雪祭英魂。
红军桥抒怀 王金安 花坝山原起急风,石壕溪岸战旗红。 沧桑几度遗桥迹,浩气千秋铸伟功。 永赞忠魂歌大业,长存烈土颂英雄。 枪林弹雨寻危道,再越新途意未穷。 红军烈士墓感赋 罗毅 铁血红军迎曙光,青山埋骨气犹昂。 碑铭将帅题金句,墓枕苗儿对旭阳。 万里烽烟凝壮烈,千秋松柏护沧桑。 今逢盛世重修缮,浩荡英魂照八荒。
咏綦江石壕红军桥 高向阳 红军晓渡两河口,血淬木纹桥自刚。 风勒雨镌经九秩,至今更具汗青香 草甸丛中埋弹痕,高山深处葬忠魂。 廊桥石下长流水,恰似英雄热血奔。
谒石壕红军烈士墓 左汝干 苗儿山上柏森森,碑耸幽岩泪眼沉。 烽火当年途险恶,征程此际梦飞岑。 抛颅为解苍生苦,洒血同倾浩气临。 肃立墓前思壮烈,江河永护赤诚心。
石壕过红军桥感怀 王瑶 綦水河边风浩浩,红军桥下浪涛流。 昔年奋战英雄路,今日踏青春景优。 远岫尧龙烟色里,石壕烈士震渝州。 常思过往云雷变,更惜当前盛世游。
扫石壕红军墓感怀 温志龄 临碑墓祭忆当年,国碎民穷华夏孱。 血洒石壕肥劲草,魂归沃土化祥烟。 豪英义殒乾坤易,遗愿长循绮梦圆。 忠烈如知应笑慰,巨龙腾跃猛冲天。
红色石壕 余善云 石壕史迹韵悠扬,红色基因岁月藏。 峻岭曾留英烈事,深沟还忆战歌昂。 明灯指引行军路,热血书成胜利章。 时下传承先辈志,初心不忘向荣光。
如梦令·红军司务长 唐学荣 早有凌云壮志,处处严于守纪,一棵赤诚心。勇敢牺牲不悔,无畏,无畏,信仰坚贞可贵。
浣溪沙•感红军过綦江艰难战事 董世杰 放眼长江峡隘时,几多慨叹惹深思。荆藤没路路难驰。 尤忆风烟弥此处,回看战事感无知。唯将敬意化为诗。
清平乐•重走红军路 段彩玲 穹天晴好,踏上红军道。石径蜿蜒坡陡峭,步步攀登志傲。 当年征旅霜披,跨山蹚水为谁。红色基因传继,丹心铁血存追。
西江月·石壕红军桥 文廷牧 峻岭危途横锁,古桥旧影长留。当年总理石壕谋,红一军团震寇。 赤水渡前伏笔,兵临遵义奇筹。綦江转战贯千秋,史册光辉永守。
卜算子・重走长征路祭烈士 周祥章 草履量山河,何惧围追堵。巧出奇兵解倒悬,天险重飞渡。英迹证沧桑,瞻祭清明赋。踏破霜晨十万峰,更有催曾步。
如梦令·重走红军路有感 唐学荣 昨夜凝冰覆草,今喜阳光普照。眷顾采风人,坡陡石阶环绕。知晓,知晓,曾是泥巴山道。 注:一九三五年一月,应是寒冬冰雪天气,红军转战石壕时,可是泥泞山路,红军缺吃少穿,行军打仗,遇到的艰难困苦可想而知的。 金缕曲.谒石壕红军墓 陈志逵 万壑松涛碧。谒丰碑、暮天沉霭,孰言孤寂。谁晓当年长征路,纸币银元损益。遵军纪、孤身迎敌。血洒黔山忠骨在,伴茅坪夜夜鹃啼赤。魂化鹤,怎寻觅。 当年父辈征衣湿。踏霜痕、药箱似在,火薪传檄。今日重来瞻斯处,恍见大军剑戟。酹清酒、云崖同汲。若问遗踪安在否?看千峰尽染朝阳色。花万点,墓前泣。 注:纸币銀元句:红军长征经过石壕,大军过后,发现有紅军战士有用苏区纸币,与当地老乡換了粮食等物品。司务长奉上级命令,带领战士返回,用銀元将纸币換回,以免百姓利益受损。不幸壮烈牺牲!
作者陈志逵,系红军军医后代,重庆渝中区诗联书画院荣誉院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