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领袖故事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资料类>>红色诗词>>正文
毛泽东诗词的革命性思维
2010-11-18 12:15:50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作者:陈晋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论坛 【收藏】 E-mail推荐:

  柳亚子和毛泽东一样,都兼具诗人和革命家双重身份,并且都善于用传统诗体承载浓郁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柳亚子最突出的特点在一个“奇”字。概括起来,起码有四奇:性格之奇、交往之奇、主张之奇、诗词之奇。有这四奇,使他一生常常特立独行,在历史的关节点上,能够站在时代的前沿,这对一个具有浓厚旧式文人特点的革命家来说,是非常难得的。以柳亚子为代表的南社,为旧民主主义革命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提供了难得的精神和文化支持。其第一批成员17人中有14人是同盟会会员,他们在反清反袁、鼓吹革命的同时,发起了一场思想和文化启蒙运动。一些南社成员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也有不俗的表现。柳亚子是旧民主主义革命家,后来也能跟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步伐走,由此使毛泽东称之为“人中龙凤”。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到颐和园拜访柳亚子,站在院子里比较长时间地等候柳亚子起床,不仅仅是体现了政治领袖的胸怀,其中也包含着对具有革命性思维的诗坛巨匠的敬意。柳亚子开创的南社诗风,对毛泽东的创作是有影响的,柳亚子在诗词创作上达到的成就,毛泽东也是钦佩的,并认为自己的《沁园春?雪》与柳的“诗格略近”。总之,通过革命性思维,把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统一在一起,在毛泽东和柳亚子的创作上,有比较接近的方式。

  但是,毛泽东和柳亚子二人诗作的革命性思维,也有明显不同的地方。作为革命家,柳亚子多带有传统文人的风习,其诗词题材,多偏于个人感怀和时势评论。毛泽东就不一样了。他有从事学生运动、工人运动、农民运动和政治、军事斗争的丰富经历,有“九死一生如昨”的切身感受,从而使其诗作的革命性思维挟带着非常生动和具体的实践气息。这里面,蕴含着毛泽东的革命性思维转化为艺术思维,除通变外的又一个着力点,这就是实践。

  恰恰是生动丰富的实践这个着力点,使毛泽东能够并且善于捕捉现实生活中最典型的题材和细节,为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统一营造出更新颖独到的,并且是个性化的诗意境界。这就是他常常有感于重大事件和时势题材,发而为诗,其所言之志,针对性很强的原因。比如,没有战场上的亲身经历,怎能咏出“齐声唤,前头捉了张辉瓒”、“七百里驱十五日”、“马蹄声碎,喇叭声咽”这样的句子;没有视民众为“上帝”的奋斗实践,怎么能展示出“十万工农下吉安”、“六亿神州尽舜尧”和“遍地英雄下夕烟”这样的情怀;没有革命性思维和实践的相伴而行,怎么能出人意料地升华出“战地黄花分外香”、“弹洞前村壁,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苍山如海,残阳如血”、“大渡桥横铁索寒”,这样一些让人惊叹的独绝诗意。人们常说,毛泽东诗词体现了他自己倡导的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两结合,究其因,也是源自其革命性思维并非单向突进,而是和实践相伴而行。

  与实践相伴而行的革命性思维,不光是毛泽东诗词的特点,也是老一代革命家诗人的共同特点。只有以革命性思维投身于轰轰烈烈的实践,以身相许,陈毅才能唱出“禁声扪虱对山花”这种奇雅奇谐的诗句,才能在快要被敌人抓住时,仍然不要命地写诗,发誓闹出“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这样鬼惊神骇的动静。如果翻一下《革命烈士诗钞》,更可知道,没有与实践相伴而行的革命性思维,也是吟咏不出“带镣长街行”这种句子的。

  今天我们研究毛泽东诗词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绝非仅是一个学术性话题。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并把二者结合得好的诗词,从来都是代表一个民族现实和未来的根本利益的。不同时代有不同的精神追求和思想表达,有不同内容和形式的感动,但让每个时代普遍感动的作品,大体都能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并且让二者融为一体。于是,它们成为了后人永远仰慕的精神高地。一个民族,多一些这样的精神高地,上面摇曳着夺目的诗词奇葩,其现实和未来,怎么会不值得热切期许呢?

    (本文根据作者2010年9月在中国毛泽东诗词研究会第四届全国学术研讨会上的主题发言整理。)

  〔作者陈晋,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副主任、研究员〕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特稿:《满江红 纪念抗美援朝作战六十周年》
·下一篇:特稿:庆祝七一建党节
·韶山毛泽东图书馆
·武东瑞、王志彬:毛泽东思想的时代价值
·特稿:毛泽东思想的时代价值
·毛泽东在清流林畲“诒燕第”居住时间考证
·毛泽东在四川的一组高清照片首次公开发表——《开国元勋李井泉》画册在人民大会堂首发
·特稿:毛泽东在四川的一组高清照片首次公开发表——《开国元勋李井泉》画册在人民大会
·赵朋洋:毛泽东在四川的一组高清照片首次公开发表——《开国元勋李井泉》画册在人民大
·特稿:毛泽东在四川的一组高清照片首次公开发表——《开国元勋李井泉》画册在人民大会
·特稿:程宸拣漏喜得稀见毛泽东瓷像试验样章(组图)
·程宸拣漏喜得稀见毛泽东瓷像试验样章(组图)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红色旅游网特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红色旅游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红色旅游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特稿:李中权同志生平(图)
瞻仰先烈事迹,缅怀红色经典——安师大江淮社工“向
细雨传递雷锋情 青春托起中国梦——雷锋导游团队赴王
校彦利、刘瑜晴:八追寻红色足迹:洛师学子重走长征
特稿:八追寻红色足迹:洛师学子重走长征路——记洛
刘姣:猴场会址工作人员赴红色景点参观学习(组图)
特稿:猴场会址工作人员赴红色景点参观学习(组图)
百岁老红军老将军李中权遗体告别仪式在京举行(组图
百岁老红军老将军李中权遗体告别仪式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百岁老红军老将军李中权遗体告别仪式在京举行
习仲勋会见原中顾委副主任薄一波
解放军厚葬名将张灵甫(组图)
特稿: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
毛泽东称习仲勋:“你比诸葛亮还厉害”
特稿:李讷、张玉凤等毛主席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来到毛
毛主席“粗话”欣赏
习仲勋与儿子近平、远平
毛主席语录
习仲勋生平年表
特稿:毛远新出现在邵华遗体告别仪式上(图)
毛主席身边工作人员来到纪念堂怀念老人家(组图)
特稿:首都各界隆重纪念毛主席诞辰116周年活动在京
9月9,李讷、毛新宇等来到毛主席纪念堂(组图)
特稿:李讷、张玉凤等毛主席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来
特稿:参加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集锦(组图)
特稿: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
特稿:华国锋年年到纪念堂瞻仰毛主席遗容(组图)
纪念毛主席诞辰114周年 原毛主席身边工作人员来到
特稿:毛远新出现在邵华遗体告别仪式上(图)
特稿:邵华遗体告别仪式(组图)
 
中 国 红 色 旅 游 网 版 权 所 有,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复 制 或 建 立 镜 像
建议使用分辩率1024*768浏览本站,16位以上颜色,IE5.5以上版本浏览器
冀ICP备05003408号
E-mail:js88@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