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华,毛泽东次子毛岸青的夫人,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原军事百科研究部副部长(正军职),第七、第八、第九、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席,因病医治无效,于二○○八年六月二十四日下午六时二十八分在北京逝世。
邵华原名张少华,湖南石门人,一九三八年十月三十日生于革命圣地延安。父亲陈振亚,一九二七年参加平江起义;母亲张文秋,一九二六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一九三九年,父母按照党的指示前往苏联,邵华和姐姐随行。途经乌鲁木齐被军阀盛世才扣留,从此开始了严酷的铁窗生涯。父亲在狱中牺牲,使邵华种下了对敌人的仇恨。她与敌人进行坚决斗争,参加过集体绝食。一九四六年六月,在党中央的营救下,邵华随母亲和难友们集体回到延安。
解放战争中,她随军转移,从延安到太行山,从西柏坡到北京,她当过小宣传员,在革命战争中成长,在马背上和硝烟中度过了少年时代。
一九四九年十月,新中国成立。邵华随姐姐刘松林和姐夫毛岸英到中南海看望毛泽东主席。在毛泽东的关心下,邵华进入中央直属机关育英小学读书。一九五三年,以品学兼优的成绩毕业,被保送进北京师范大学女附中学习。邵华从小爱好文学,一九五四年,她创作的诗歌《黄继光》、《节日的夜晚》等作品在《少年文艺》上发表。一九五六年,考入北京女一中高中学习。一九五九年,考进北京大学中文系。在学业中,受到毛泽东的指点、教诲和熏陶,奠定了深厚的文学功底。
一九六○年,邵华与毛泽东的次子毛岸青在大连结婚。一九六二年春,受毛泽东主席的嘱托,邵华和毛岸青一同回湖南老家,到韶山看望乡亲,到板仓祭扫母亲杨开慧烈士墓。
“文化大革命”中,邵华和她的一家受到迫害,后得到平反。一九七○年一月,毛岸青和邵华的儿子毛新宇出生。
一九七○年,邵华调军事科学院工作。历任政治部宣传处干事、计划组织部对外艺术联络处正师职研究员、军事百科研究部副部长等职,兼任中国军事科学学会副秘书长。她热爱本职工作,脚踏实地,认真负责,干一行,爱一行,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兢兢业业,尽职尽责,努力完成组织上交给的各项任务,为军事科学院的建设,为军事科研的发展,作出了自己的贡献。一九九五年七月,被授予少将军衔,成为人民解放军屈指可数的女将军。由于她的学术造诣和成就,获军事学研究员职称。
长期以来,邵华遵循父亲毛泽东的教导,牢记党和人民的期望,以高度政治热情和责任感,学习和宣传毛泽东军事思想,学习和宣传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光辉业绩,学习和宣传党和人民军队的光荣历史,做了大量工作,发表了许多有重要影响的史学和文学作品。一九九三年毛泽东百周年诞辰时,邵华和毛岸青共同主编出版了《中国出了个毛泽东画卷》;参加主编了《我们的父辈丛书》,获得第八届中国图书奖和首届“青年优秀图书奖”。她和毛岸青共同主编了二十七卷本大型丛书《中国出了个毛泽东》。在近三年中,他们不辞劳苦,先后到十多个省份调研,实地考察,收集资料,走访当事人。这套丛书史料翔实,品位极高,爱到广泛赞誉。他们还先后编著了《我们爱韶山的红杜鹃》(纪念文集)、《少年毛泽东》、《诗人毛泽东》等著作,撰写发表了《重读<远望>志更坚》、《爸爸希望我们健壮和进步》、《回忆爸爸勤奋读书和练习书法》、《滚烫的回忆》、《亲爱的妈妈,您好年轻啊》等文章。其中,《我们爱韶山的红杜鹃》被编入中学语言课本。邵华还先后撰写了专著《陈振亚传》、《我的妈妈--毛泽东的亲家张文秋》,《毛泽东之路》(获二○○二年中国图书奖);和毛新宇共同主编了《永远的怀念--毛泽东诞辰百周年辑录》。多年来,邵华共
|